風平鎮

風平鎮

風平鎮位於德宏州潞西市西南面,距州市府芒市8公里,地處北緯24°25′30″,東經98°43′07″,東與龍陵縣接壤,南與中山鄉,勐戛鎮劃界,西與三台山鄉為鄰。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風平鎮人民政府辦公大樓風平鎮人民政府辦公大樓

風平鎮轄風平、那目、帕底、芒別、芒賽、法帕、芒里、臘掌、遮宴、上東、平河11個村委會,89個自然村,179個村民小組。

全鎮共有12075戶,總人口62325人,其中農業戶數12041戶,農業人口58597人。全鎮耕地面積98863畝,其中水田73188.5畝,旱地26674.5畝,人均1.69畝。

國土總面積38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90米,最低海拔835米,屬低緯度亞熱帶主體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9.5攝氏度,平均降雨量2150毫米,四季如春的氣候,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傣家小乘佛教的名山聖地——法帕尖山;

集療養、度假、旅遊,購物為一體的溫泉度假村——中日傣景旅遊勝地;風平佛塔、古樹名木高山榕的獨特景觀構成了傣家之鄉風平獨有的神奇與美麗。芒市大河、果朗河穿流過境,320國道、潞盈公路穿境而過。德宏州芒市飛機場在轄區內,是全市乃至全州的重要交通樞紐。

地理位置

風平鎮位於芒市壩中部,距市府芒市8公里,最高海拔2890米,為潞西海拔的最高點,最低海拔835米。屬低緯度亞熱帶立體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9.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2150毫米。芒市河和果朗河穿流過境,是芒究水庫芒別水庫那目水庫的灌區;320國道、潞盈公路穿境而過,德宏州(芒市)飛機場在轄區內,是全市乃至全州的重要交通樞紐

行政區劃分

全鎮占地面積381平方公里,轄11個村委會,其中9個壩區村委會(風平、那目、帕底、芒別、芒賽、法帕、芒里、臘掌、遮宴);2個山區村委會(平河、上東),89個自然村,17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2075戶,總人口62325人,其中農業人口58597人,占全鎮總人口的94%,全鎮耕地面積98863畝,其中水田73188畝,人均耕地面積1.69畝。

經濟概貌

2007年末,風平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5324萬元,農村經濟淨收入15974萬元,農民所得161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51元,同比增長27%。

歷史沿革

風平中學 風平鎮風平中學

1、1953年初組建風平區,1954年5月改名勐社區,1957年2月勐社區和允社區的各一部分合併成立芒市壩區,區址設在風平。1960年12月,中共芒市壩區委員會改為中共風平區委員會。

2、1967年3月,實行軍事管制。1971年1月恢復,各公社成立了黨的核心小組。1971年9月至12月,在成立黨的核心小組的基礎上,成立了各公社黨委會。

3、1969年3月26日,成立東風人民公社

4、1971年4月13日,改為風平公社革委會;

5、1984年3月,風平公社更名為風平區;

6、1987年12月,在撤區設鄉體制改革中更名為風平鄉;

7、1998年8月20日,撤鄉設鎮更名為風平鎮;

8、2005年11月,撤併鄉鎮將法帕鎮併入風平鎮。

教育狀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社會系統工程,關係著全鎮末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鎮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針對風平的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控輟保學措施,確保了我鎮入學率、鞏固率有明顯的提高。

目前全鎮共有34所國小,其中完小24所,教學點10個,在校學生5320人,177個教學班;學前班學生674人,21個班;有幼稚園兩所,在園幼兒317人,10個班;有初級中學兩所,在校學生2245人,44個教學班。2007年適齡兒童總人數5347人,入學5320人,入學率99.5%,適齡少年總人數2817人,入學數2245人,入學率79.69%;幼兒總人數2336人,入學數1101人,入學率47.13%,上年小學生總數5493人,輟學人數6人,輟學率0.11%,在校國中學生輟學率4.97%;15周歲完學率99.79%,17周歲完學率94.84%,青壯年非文盲率99.99%。

2006至2007學年全鎮國小畢業生數915人,參加語文綜合測試人數879人,平均分60.9分,及格率59%,參加數學綜合測試人數877人,平均分35.2分,及格率18.1%;中學畢業生數746人,參加中考人數326人,500分及以上39人。

衛生狀況

不斷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及補償工作,全鎮參合率98.46%,通過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實施,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加強疫情和傳染病的防控,確保全鎮無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以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為目標,積極推廣農村改水、改廁、改沼、改灶和美化、綠化環境工作。

2007年共建農村沼氣池406口,新建衛生戶廁439戶。目前全鎮改水改廁1431戶,共建沼氣池1261口,農村村容村貌明顯好轉,村內道路亂堆亂放雜物全面得到整治。

風景名勝

風平佛塔風平鎮風平佛塔

風平佛寺、佛塔位於風平鎮的風平村,距芒市8公里,清雍正六年(1728年)芒市土司放仁接受當地佛教教派的倡議,建立了佛寺。供各個教派的教徒朝拜佛祖。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土司放作潘又建立佛塔。

由於佛塔在佛殿的西面邊被稱西塔。晚清年間,土司方克明之母又主持在佛殿旁東面又建設一座佛塔,稱東塔即金寶塔。

歷史上有幾次戰亂將佛殿毀壞,爾後重建,到20世紀30年代已重新修建成的殿塔位為一體,原有迴廊、享閣、牌坊、石柱、僧舍等配套建築的林園佛寺,享益國內外。解放後,曾被列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視為“四舊”將其毀壞。到1986年由風平鎮35個村民小組近2萬多佛教徒自發籌集資金重建佛寺。1990年重建佛塔,州市統戰部支付4萬元。塔的重建不象以前建立兩個佛塔,現建立的佛塔在原來的東塔,也比以前原佛塔高並占地面寬。

由於佛塔地處潞西中心部位,把此塔叫稱崗勐金塔。崗勐是傣語,是中心地域的意思。崗勐金塔的重建,使得各族信佛教徒有了朝拜之處。特別每年農曆九月十九日是風平佛寺趕擺之日。名叫擺籠(意思是集中趕擺)。各族全州各地信佛教徒者來參加節日或朝拜,氣氛比較隆重。

新農村建設

現在,風平鎮拉老、法帕兩村被市委、市政府列為新農村建設試點,現已完成部分道路硬化及綠化等工程,即拉老完成總投資57萬元的村內道路硬化、生活排灌溝渠及綠化、垃圾池、戲台建設等工程,法帕完成總投資200萬元的部分道路硬化及自來水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