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鎮[惠東縣]

平海鎮[惠東縣]

平海鎮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在1991年2月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鎮),它地處廣東省惠東縣最南端。

簡介

(圖)平海鎮平海鎮
全鎮總面積162平方公里(按縣統計局資料:原平海鎮138.24平方公里,原港口鎮23.76平方公里),島嶼19個,海岸線長54.7公里,下轄18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人口5.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萬人,農業人口3.8萬人(其中:農民1.9萬人,漁民1.3萬人,鹽民0.6萬人)。平海氣候溫暖、雨水充足,物產豐富,盛產稻穀、馬鈴薯大頂苦瓜蘿蔔等農作物和鮑魚對蝦龍蝦海膽等著名海產品,自古以來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號,是座古老的海濱小城。

旅遊資源

(圖)平海鎮平海鎮

1、古城:古城始建於明洪武18年(1385年),據《重修開城都閫府花公墓誌》記載:“……建造平海城池,開五屯而養兵,創一城以撫民,靖海上烽煙,衛邊疆社稷……”,當年建平海城主要用於抵禦外侵,已有620年的歷史,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東、南、西、北4個城門,及城內的十字古街、古民居、古寺廟等一批文物古蹟。古城雄偉的城樓、雄渾的鐘聲、純樸的民風、獨特的方言依然散發著迷人魅力。

2、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亞灣與紅海灣交界處,總面積18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國際瀕危、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海龜及其產卵棲息環境,是中國大陸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人與生物圈網路成員,被列入“拉爾薩姆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每年到海龜保護區參觀學習、科研交流約有5萬人次。

3、古炮台懷古。在海龜灣旁有個豬槽城的小山又名炮台山,有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建造的炮台,炮台氣勢雄偉壯觀,監視三面海防,1984年12月被縣人民政府列為惠東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4、雙月灣:雙月灣由南門海灣、東山海灣、平海內港及鹽町等組成,從大星山頂處遠眺,兩灣(南門海灣、東山海灣)似彎彎的月牙,故名“雙月灣”。“雙月灣”沙白水碧,是天然海水游泳場,它連綿數十里的海灘可以發展海上衝浪、摩托艇、沙灘降落傘等活動。每年有大批的旅客到雙月灣旅遊、觀海、游泳、品嘗海鮮等。

5、鷓洞溫泉:位於平海西南方,距鎮區10公里,屬國內少有的地熱礦泉,水溫52℃至55℃,日流量560噸,水質屬氡偏矽酸氯化鈉鈣鹼水,是優質醫療礦泉水,具有治療各種疾病和強壯人體健康的功效。2004年,惠州多盛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6億建設惠州平海海濱溫泉旅遊度假村,擬建成集旅遊、休閒、娛樂、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度假中心。目前,度假村各項建設工作進展順利,預計2006年國慶試業。

港口資源

(圖)平海鎮平海鎮

1、國家一類口岸:平海鎮擁有兩個國家一類口岸,一是碧甲口岸,一是大澳塘口岸

碧甲口岸:碧甲港灣寬闊平靜,無硬底,通港航道區水深20米以上,適合開發10-20萬噸的航道。碧甲碼頭港區面積60畝,占用岸線250米,目前,建有3000---5000噸級的泊位1個,2000噸級的泊位2個,800噸級的泊位1個,碼頭配套設施完善,設立了海關、商檢、邊檢、動植物檢疫辦事處等部門,碼頭已按國家一類口岸運作,中外客商開展進出口業務非常方便。

大澳塘口岸:大澳塘碼頭占地面積54畝,目前,建有2000噸級的泊位1個,1000噸級的泊位2個;碼頭配套設施完善(裝卸吊船兩艘:一艘可吊80噸、一艘可吊60噸;活動吸機兩台:一台可吸60噸,一台可吸50噸;活動叉車4台,可叉6噸一台,可叉3噸兩台,可叉2噸一台;活動手拉車兩輛,在碼頭內拖貨櫃車5部),並設立了海關、商檢、邊檢、動植物檢疫辦事處等部門,已按國家一類口岸運作。

2、國家級民眾漁港:原港口鎮漁港是國家一級民眾漁港,漁港地理位置優越,內港從港口(地名)入口處延伸到葫角(地名)有4.5公里,是良好的避風良港,每年有近千艘粵東粵西及港澳台漁船到漁港停泊和商貿交易。

農業資源

(圖)平海鎮平海鎮

1、種植業:平海氣候溫暖,土壤肥沃,非常適宜作物生長。主要種植水稻、馬鈴薯、大頂苦瓜、蘿蔔和各種蔬菜,其中平海蘿蔔鮮甜、多汁、無渣,是消暑降火的佳品;平海冬種馬鈴薯每年種植面積在萬畝以上,是平海農業的一大優勢,已成為平海發展特色農業的亮點。2004年平海被惠州市政府評為“馬鈴薯之鄉”。

2、海水養殖業:平海鎮擁有大量的淺海灘涂,是發展海水養殖業的天然場所,海水養殖年產值達數億元。全鎮有高位池養蝦基地17個,面積3270畝;工廠化養鮑場16個,占地153畝,養殖水體6萬立方米;海膽養殖場7個,養殖面積780畝;龍蝦養殖場2個,養殖水體800立方米;多寶魚養殖場一個,養殖面積40畝;海水網箱養殖720箱;貝類養殖4000畝;花螺養殖面積1000平方米,數量60萬粒。

3、海洋捕撈:進行海洋捕撈作業的主要有新村、新寮、大澳、港一、蔡家村、南社等村委,重點發展傳統的“刺釣”優質魚和拖圍網作業。全鎮現有大、中、小漁船268艘,噸位1780噸,馬力5630千瓦。此外,外縣外省有150艘,港澳台漁船60艘。2005年,捕撈產量14328噸,產值1.59億元,增長1%。

4、鹽業:平海鎮現有鹽町2.5萬公畝(3750畝),產量較高的鹽町1.5萬公畝(2250畝),進行鹽町作業的是東海村委會。2005年,鹽業產量達7500噸,產值達320萬元。

文化資源

(圖)平海鎮平海鎮

1、英雄民兵連: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工人糾察隊,1958年改名為“警衛連”,1961年又改名為“港口基層民兵連”。1962年10月7日,以張苞為連長的民兵連在小星山島與偷襲的美蔣武裝特務進行了浴血鬥爭,擊退了敵人,保衛了國家。民兵連隊1964年8月1日被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廣州軍區授予“英雄民兵連”稱號。港口英雄民兵連是重要的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中小學生數千人次,是平海鎮一份巨大的精神財富。

2、民風民俗:平海古城是東江地區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區域,這裡的人民創造了豐富的民間傳統:元宵的“鬧花燈”、“偷青”,農曆三月三的“擺戲台”,瑞陽節的“賽龍舟”,中秋節的“拜月會”……,形成多姿多彩的古城民俗風情。同時,平海還保留了多種民間藝術:楹聯,漁歌,書畫,扮景,民間舞蹈“鯉魚追春”、“九鳳朝陽”、“彩蝶戀花”……, 似一顆顆閃亮的星光點綴著古城璀燦的夜空。平海被市評為“楹聯之鄉”,西北村被市評為“舞鯉魚特色之鄉”。為繼承和弘揚古城的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1984年以來平海鎮已舉辦了五屆古城民間文化藝術節,古城民間文化藝術節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盛事。

3、獨特方言:平海古城曾是守御城所和當時的商貿集散地,各地的將士、客商雲集,南腔北調的人們長期聚居,不同的方言互相滲透,從而形成了這種獨特的混合型方言土語――軍聲。軍聲是一種以北方語係為基礎,融進了廣州話、客家話、閩南話,軍聲語音十分動聽,極富音樂性,總給人以清新、親切的感覺。

公益建設

即將落戶平海的大項目主要有火力電廠和風力電廠,它的建成投產每年可為地方增加數億元的稅收。

火力電廠:首期投資108億元的火力發電廠―――平海電廠項目選址碧甲,由廣東粵電珠江投資公司惠州三方合作投資,2005年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為2007年備選項目。目前項目征地範圍內的果樹補償工作已完成,其它各項前期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著。

風力電廠:投資12億元的惠東縣離岸風電廠項目位於東山海畔,由香港迎風能源有限公司和惠州聯宏石化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聯合開發建設,利用海岸風力發電,目前正在進行風力測試等工作,預計明年可動工建設。

平海新形象

(圖)平海鎮平海鎮

平海鎮委、鎮府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快平海經濟發展,提升了平海新形象。

平海文化廣場:鎮委、鎮府多渠道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興建了“平海文化廣場”。廣場占地10000多平方米,地面用大大小小的拼圖瓷磚砌成,花圃、草地、小樹點綴其間,使廣場既開闊又富園林藝術。廣場還建有文化館、圖書館、燈光球場、大型露天舞台等配套設施,是當地民眾休閒、娛樂、健身、讀書的好去處,成了展示平海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的載體,進一步提升了古城的文化品味。

“一河兩岸”工程:鎮委、鎮府多渠道籌集資金300多萬元,整治了平海文化廣場附近的平海河段。整治了的平海河長約1000米,河床被挖深拓寬了,河的兩岸砌起了石牆和護河石欄,種上了草木,建起了五座別致新穎、風格各異的橋樑,方便人們行走。“一河兩岸”的整治疏浚,使平海河重現了她迷人秀麗的容顏,成了平海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鍾城公路改造工程:鎮委、鎮府多渠道籌集資金300多萬元,改造了從佛嶺加油站至葫角村長1000多米的鐘城公路。鍾城公路昔日擋道的建築物被拆除,道路被拓寬拉直,兩旁鋪上彩磚,種上小樹,裝上頗具文化氣息的路燈,古城的街道被裝扮得容光煥發。

福建莆田縣平海鎮

(圖)平海鎮平海鎮

一、基本情況

平海鎮位於莆田三灣中部,東南兩面臨海,海岸線長21.75公里,擁用60平方公里陸地,其中山地4.7萬畝,耕地2.3萬畝,10米等深水線淺海及灘涂面積約6.3萬畝,其中淺海55300畝,灘涂7730畝,一個二級漁港碼頭,兩個三級漁港碼頭。鎮政府所在地距莆田市區43公里,離秀嶼區址26公里,陸地交通方便。現管轄20個行政村,人口9.2萬,現有中國小校29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鎮幹部職工120人。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6.267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5億元;農業總產值4.7672億元,其中水產業4.04億元,財政收入300萬元,人均純收入4200元。

二、資源優勢

一海洋資源。平海優勢在海,希望在海,潛力在海,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空間大。全鎮21公里長的海岸線環抱著10米等深水線淺海及灘涂面積約6.3萬畝,已開發近萬畝,未開發的達5萬多畝,為平海建設海洋強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二是海水水質優。平海灣海水常年平均水溫約200C,工業污染少,淡水徑流注入量小,海水鹽度適中、穩定,實乃發展海水養殖業的風水寶地。三是風浪較平靜。素有“海上絲綢之路”之美稱的平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海灣內洋面的風浪較灣外顯得平靜多了,為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提供天然屏障。

二旅遊資源。一是文化資源。平海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平海衛學培養出舉人64人,進士13人,還有周德興戚繼光施琅鄭成功等英雄人物,曾經到過平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跡。深沉的歷史積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平海成為遠近聞名的“海濱鄒魯”(擁有蜚聲中外的“天后宮”、“城隍廟”、“師泉井”、“探花府”、“進士坊”等一批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是區位資源。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美稱的平海金色沙灘、眾多形態各異、鬼斧神工的海灘岩、觀音洞、鸕鶿嶼、箭嶼兩個小島嶼以及平海與湄洲島、烏丘島一衣帶水且呈犄角之勢,所有這些都為平海發展濱海旅遊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風力資源。平海的風力資源相當豐富,年均5級以上風力約320天,10年前曾是國家風力資源開發十大重點跟蹤評估單位之一。

平海沙灘平海沙灘

四石頭資源。全鎮石頭儲藏量1億立方,可創產值15億元,且石頭質量上乘,名聞遐邇,尤其是上林的銹石,曾是天安門廣場修葺的首選材料。

五人力資源。賢人能人多。平海臨海近台加上得風氣之先,台胞、僑胞、胞澳同胞眾多(約5000人)、各種高級人才(高工、教授等)約100人、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約300人(其中廳級約15人,處級約60人)、註冊資金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家約20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