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桂

《風入松·桂》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從題目看是詠物詞,實際上是借桂憶舊,主要抒寫作者對蘇州去姬和杭州亡妾的懷戀之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風入松·桂》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吳文英
【文學體裁】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

風入松·桂
蘭舟高盪漲波涼。愁被矮橋妨。暮煙疏雨西園路,誤秋娘、淺約宮黃。還泊郵亭喚酒,舊曾送客斜陽。
蟬聲空曳別枝長。似曲不成商。御羅屏底翻歌扇,憶西湖、臨水開窗。和醉重尋幽夢,殘衾已斷薰香。

作品鑑賞

《風入松》,古琴曲有《風入松》,傳為晉嵇康所作。又唐僧皎然有《風入松歌》,見《樂府詩集》卷五十九,調名由此而來。《宋史·樂志》入“林鐘商”,調見晏幾道《小山詞》。又名《風入松慢》、《遠山橫》。雙調,七十四字、七十六字,亦有七十二字型的。前後片各六句四平韻。《夢窗詞》系七十六字型。 
此為西園賞桂憶姬之作。夢窗於姬去之後,再到吳。未寓西園,寓盤門外。此游當是舟行,即在姬去之年,與《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同年作。 
“蘭舟”兩句。“蘭”通“欄”。言圍著欄乾的客船從岸邊綠蔭下盪開,離之而去。客船漸去漸遠,詞人的心也隨之漸生愁意,更可恨的是,眺望客船的視線卻被一座矮橋無端隔斷,使他更增一分愁意。乘舟離去的是其愛人,所以依依不捨之情躍然紙上。“暮煙”兩句。蘇州西園為詞人曾居處,詳見前第六首《瑞鶴仙》詞注釋。此言如今我經過西園路上,只見那裡瀰漫著一片瀟瀟煙雨,此景此情,合而為一,更生愁思。想起從前因為離別依依,擔誤了愛人梳洗打扮的時候,所以匆匆離別而去。“約黃”,六朝婦女多妝黃色在額角上為飾,稱為約黃。梁簡文帝《美女篇》詩就有:“散誕披紅帔,生情新約黃”句可證之。“還怕”兩句,一“還”字點明重來,兩句有“人面桃花”之感。此言詞人重來這裡兩人的離別之處,見到“郵亭”、“夕陽”景物依舊,卻不見“人面”,因為離人已如夕陽西墜般不顧而去,所以詞人只有“喚酒”澆愁。上片最後兩句點出乃是詞人憶舊之作“還怕”、“舊曾”字樣都可證之。 
“蟬聲”兩句。換頭以蟬棲別枝,長聲歌鳴,暗喻蘇妾離他而去。所以,詞人觸景生情,對曼聲而鳴的蟬聲,總感到難以卒聽,而且感到還不成曲調,更生出厭惡之心。“御羅”兩句,為倒裝句,一“憶”字,透露出詞人由蘇之去妾而聯想起杭之亡妾。想起兩個人在西湖邊臨水而居,夫唱婦隨曾度過多少個銷魂日子,其中就有杭妾舞袖翩翩,歌扇半遮的歌舞鏡頭的回憶。“和醉”兩句,復歸眼前。言詞人獨飲孤酒,不單單是為了銷愁,而且還為了能夠醉入夢鄉,去追覓尋找仙侶。可惜鴛鴦衾雖在,只剩己身獨臥,而且愛人(指蘇妾)特有的薰香氣息,在衾中也已消失殆盡。下片亦全是憶舊、思戀之作。 
統觀全詞內容,似與題目“桂”,毫無聯繫之處,而與上一首《風入松·春晚感懷》,則尚可以互為表里參之。又《海綃說詞》說:“此非賦桂,乃借桂懷人也。西園送客,是一篇之眼,客者,妾也。西園,故居。郵亭,別地。既被妨,故還怕,而秋娘不可見矣,此游固未到西園。蟬聲似曲,歌扇都非,‘臨水開窗’,故居回首,至重尋已斷,則西園固可不到矣,何恨與矮橋哉。‘和醉’應‘喚酒’,脈絡字字可尋”。

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