顴骨及顴弓骨折

顴骨是面中份骨骼中體積僅次於上頜骨的骨骼,是上頜骨和顱底之間的主要連線支架,也是面部外形的主要骨骼,參與構成面部的水平、垂直支撐柱,對構成面部外形具有重要作用。 顴骨是上頜骨和顱骨之間的主要連線支架,對構成面部的外形具有重要作用。正是由於顴骨在面中部兩側處於突出的位置,所以較易遭受外力撞擊而發生骨折。對顴骨、顴弓骨折,應早期復位,若延誤治療,則常導致張口受限、面部畸形或眼部併發症,增加手術矯治的難度。

症狀體徵

1.顴面部塌陷畸形 顴骨骨折因常向後下移位,使顴部外突的形狀變為平塌下陷。顴弓骨折常在顴弓中部出現凹陷。但當局部軟組織傷後腫脹時,這種塌陷畸形往往被掩蓋,而易誤診為單純軟組織挫傷,應加以注意。

2.張口受限 顴骨、顴弓骨折內陷,移位骨折片壓迫顳肌或阻擋喙突運動,可發生張口困難(圖4)。

由於傷後疼痛所致的顳肌和咬肌反射性痙攣,也可使開口度減小,但被動張口可使張口度加大。

3.復視 顴骨骨折並發復視有10%~14%,主要原因是骨折後移位致眼球移位及眼外肌失去平衡所引起。如僅為眶外緣折斷及移位,產生復視的原因是由於附著於眶外側壁上的眼球懸韌帶隨骨折段下移,引起瞳孔水平的改變;如伴有眶底骨折,則眶內容物下陷,眼球向下移位,發生復視。如眶底骨折時眼下直肌被夾持於骨折處,則復視的產生除瞳孔水平改變外,更多是由於眼球運動受限而致。因眼外肌出血,局部水腫而限制眼球運動所致復視,則在血腫及水腫被吸收、消退後即可消失;因顴骨移位眼球下移所致的復視,在骨折復位後常可恢復;眶底骨折引起的復視,如延誤治療,一旦脫出的眶內容物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則可導致持久性復視。

4.神經損傷體徵 顴骨骨折累及眶下神經損傷,可出現同側眶下、鼻旁及上唇皮膚感覺遲鈍,大部分病例於骨折復位後能逐漸恢復。開放性顴骨骨折也可損傷面神經顴支而引起眼瞼閉合不全。

5.其他症狀 顴骨骨折伴有眶壁、眶底損傷時,眼瞼、眶周皮膚及球結膜下可發生出血性瘀斑及腫脹,眼球運動受限或向下移位;伴上頜竇壁骨折時,竇內積血,可有鼻出血;竇內空氣逸出至面頰組織,出現皮下氣腫等。

飲食保健

如果多吃菠菜,就可以充分攝入鉀和鎂,幫助維持酸鹼平衡,減少鈣的排泄量,對骨骼健康非常有益,這種說法得到了專家的認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要知道,鈣與酸鹼平衡密切相關。在蛋白質類食品攝入過量時,酸鹼平衡失衡,人體的鈣排泄量就會增大。此時,如果能多吃一些綠葉蔬菜,如菠菜,就可以充分攝入鉀和鎂,幫助維持酸鹼平衡,減少鈣的排泄量,對骨骼健康非常有益。

更值得一提的是,菠菜中的維生素K具有促進骨鈣形成的強大功效。維生素K主要存在於綠葉

預防護理

本病主要是由於外部暴力的因素引起的,故無特殊預防方法,避免生產生活中的損傷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另外需注意如發生顴骨、顴弓骨折應及時就診,診斷明確後按情況進行處理。

病理病因

顴骨、顴弓骨折原因多為交通事故傷或意外傷(跌傷、拳擊傷等),且多與上頜骨骨折同時存在。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

X線檢查是診斷骨折最常規的手段,對明確診斷有重要意義。三維CT是近年才開始套用的特殊檢查手段,對面中份複雜骨骼重疊下的多發性複合骨折、粉碎性骨折具有獨特的優點。

併發症

顴骨骨折可伴有張口受限、復視等併發症。

發病機制

由於顴骨在面中份處於突出的位置,外突內凹,顴弓較細而突出,中央有顴顳縫,較易直接受到外力打擊而骨折。在暴力作用下,易發生顴骨周圍骨縫的折裂,如顴頜縫、顴額縫、顴顳縫骨折,導致顴骨與上頜骨分離,眶外側壁骨折和顴弓骨折、顴骨移位。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向內、向外移位,在咬肌牽拉和重力作用下,向下移位,而且常常有不同程度的扭轉。如果遭受嚴重打擊,則造成顴骨體本身的碎裂而致粉碎性骨折。

1.顴骨骨折的外科解剖和病理特點 顴骨為近似四邊形的骨骼,外凸內凹,左右各一,具有額突、顳突、眶突和上頜突,分別與額骨、顳骨、蝶骨大翼和上頜骨相連線,參與眶壁、顳凹、眶底和上頜竇的組成(圖1)。

顴骨與上頜骨的連線處最寬,強度較大;與蝶骨的連線處較薄弱,與額骨連線處的強度介於上二者之間,而與顳骨顴突的連線最為薄弱。顴骨體本身比較堅實,骨折較少發生在顴骨體處,而主要發生於與鄰骨連線處,且常伴有鄰近各骨的損傷。顴骨骨折的骨折線多發生在顴弓、眶外側緣、眶下緣、眶底和上頜竇前外側壁。顴面部嚴重損傷時常發生顴骨與上頜骨複雜骨折,甚至波及顱底。顴弓由顴骨顳突及顳骨顴突組成,細長、薄弱,易在中段和兩端發生骨折。

顴骨、顴弓骨折移位主要決定於打擊力量的方向和強度。通常來自側方垂直力量的撞擊,顴弓可發生典型的“M”形塌陷骨折;來自前方垂直力量的打擊,顴骨體通常向後、內及下方移位,並可突入上頜竇。附著於顴骨上的表情肌,對骨折片移位不起作用,附著於顴弓下面及上頜骨顴突上的咬肌,可促使顴弓、顴骨向下移位,並能影響骨折復位後的穩定性。

當顴骨自顴額縫脫離向下移位時,附著於眶外緣顴額突處的外眥韌帶隨顴骨同時下移,因而使眼球及眼外眥發生移位,引起瞳孔水平面的改變(圖2)。

顴骨骨折若並發眶底骨折,眶內容物可嵌頓於骨折裂隙之間或疝入上頜竇內,而引起眼外肌平衡紊亂和復視。由於顴骨、眶底下移或眶內容物喪失,眶腔增大,可出現眼球內陷。

眶下神經走行於眶下管內,該管與顴骨毗鄰,顴骨上頜突骨折時易發生眶下神經損傷。

2.顴骨、顴弓骨折分類 顴骨、顴弓骨折的分類法較多。最簡單的分類是將其分為顴骨骨折和顴弓骨折。一般可分為顴弓骨折、顴骨骨折、顴骨顴弓聯合骨折及顴、上頜複雜骨折;顴弓骨折可分為雙線型及三線型骨折。

Knight和North(1961)提出6型分類法:Ⅰ.無移位骨折;Ⅱ.顴弓骨折;Ⅲ.顴骨體骨折向後內下移位,不伴有轉位;Ⅳ.內轉位顴骨體骨折;Ⅴ.外轉位顴骨體骨折;Ⅵ.複雜性骨折。作者指出,Ⅱ、Ⅴ類骨折復位後穩定,不需固定;Ⅲ、Ⅳ、Ⅵ類骨折復位後不穩定,需要再作固定。

Rowe和Killey(1968)提出8型分類法:Ⅰ.無移位骨折;Ⅱ.顴弓骨折;Ⅲ.圍繞縱軸向內或向外側旋轉;Ⅳ.圍繞緯軸(自眶下孔至顴弓的水平線)內、外側旋轉;Ⅴ.顴骨體向內下移位;Ⅵ.眶底骨折;Ⅶ.眶緣骨折;Ⅷ.複雜粉碎骨折。

Knight和North分類法和Rowe和Killey分類法中有關各型發生率和復位後穩定性的比較(圖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