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二年

顯德二年,是指公元955年。

歷史紀年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

史料記載

後周漕運加斗耗
後周顯德二年(955)正月,周世宗以漕運自後晉、後漢以來不給斗耗,綱吏多以虧欠抵死,下詔令今後每石給耗一斗。
後周規劃大梁城
後周顯德二年(955)四月,周世宗柴榮以大梁(今河南開封)城中迫隘,詔拓展外城。先立標幟,其中由縣官區劃街道、倉場、公廨,其餘空地聽百姓隨便建屋,有葬者埋於標幟七里之外。至十一月,又命將城中街衢扳直拓寬,道寬三十步。三年正月,發開封府及近畿的曹、滑、鄭州之民十餘萬築大梁外城。
周世宗大義責夏州
後周顯德二年(955)正月,定難節度使(治夏州,今內蒙白城子)李彝殷不滿與之相鄰的府州(今陝西府谷)折氏升為節度使,與自己並列,拒絕府州使節通過其轄境入周。周世宗柴榮與宰相商議,宰相以為夏州是邊鎮,向來加以優恤,而府州偏小,無關大局,宜撫諭李彝殷。但世宗以為府州折德扆忠心對周,抗北漢,不可一旦棄之,夏州只產羊馬,而貿易百貨全部仰仗中原。於是遣供奉官齊藏珍齎詔書責李彝殷。李彝殷謝罪。
周營胡盧
胡盧河夾於深(今河北深縣)、翼(今河北冀縣之間),橫亘數百里。後周顯德二年(955)正月,後周以遼自後晉、後漢以來屢寇河北,輕騎長驅直入,無以為抵禦屏障詔忠武節度使王彥超、彰信節度使韓通領兵疏浚胡盧河,並於李晏口(今河北景縣東北)築城,留兵戍守,設靜安軍。以德州刺吏張藏英召募兵勇沿河巡視守衛。從此遼不敢涉胡盧河,胡盧河以南之民得休養生息。
王朴獻策
後周顯德二年(955)四月,周世宗以後唐、後晉以來,吳、蜀、幽、並不臣於中原王朝,天下不能統一,命近臣著《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開邊策》各一篇。此部郎中王朴獻策。以為失吳、蜀、幽、並皆由失道,無不以君暗臣邪、兵驕民困、奸黨內熾,武夫外橫,今取四邊,應反其行為,進賢退不肖,恩隱誡信,賞功罰罪,去奢節用,時使薄領。民心既歸,天意必從。至於攻取之道宜先取南唐江北諸州,得江北,江南易取。取江南,則嶺南、巴蜀可傳檄而定。南方既定,則燕地必望風內附,否則移兵攻之,席捲可平。至於河東北漢,自高平之役後力竭氣沮,不為邊患,宜後圖,待天下平後,可伺機一舉而擒。周世宗納之。
後周經略兩邊
後周顯德二年(955)、後蜀廣政十八年,後蜀知周世宗有收復關右秦、鳳等州之意,加緊備邊。三月,後蜀以趙季札為雄武監軍使,四月,又命知樞密院王昭遠按行北邊城寨及甲兵。後周以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及鳳翔節度使王景等取秦州(今甘肅秦安北)、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五月初,王景自散關(今陝西寶雞南)往秦州,拔後蜀黃牛等十八寨,後蜀以李廷珪掛帥,率高彥儔、呂彥珂等迎敵。先期請命戍邊的趙季札,離成都不遠聞周師入境,上書求解邊職,棄輜重等單騎逃回成都,後蜀後主斬之,六月,周師與蜀軍戰於鳳州東北威武城東,不利。後蜀派人聯絡北漢、南唐,約以共同出兵拑制後周。至八月,周王景等小勝蜀軍。九月,蜀李廷珪派兵占據馬嶺寨,又派奇兵出斜谷屯於白澗,分兵到鳳州之北的唐倉鎮及黃花谷,斷周師糧道。周師遣張建雄領二千兵到黃花,-千往唐倉,扼蜀軍歸路。蜀敗於黃花、唐倉,損失三千人,馬嶺、白澗軍亦潰,蜀雄武節度使棄州逃回成都,秦州觀察判官舉城降後周,成、階二州亦降。十月,蜀後主致書周世宗求和,自稱大蜀皇帝,周世宗怒其抗禮,不答。蜀遂加緊守備。十一月,周師克鳳州,俘五千後蜀將士。後周世宗詔赦秦、鳳、階、成四州兩稅征科,及後蜀所立諸色科徭。所俘後蜀將士,自願遣返。後周又復後漢所失四州。
王代鑄錢
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北方梁,唐、晉,漢、周五朝均鑄有錢幣。後周開平年間(907——910)鑄有"開平元寶"大錢。後唐明宗時(926——929)鑄有“天成元寶”。後晉高祖天福三年(938)鑄“天福元寶”。後漢乾佑年間(948——950)鑄“漢元通寶”。後周鑄有“周元通寶”。周世宗廢佛時,曾毀佛像鑄錢,相傳此錢能治病助產。
後周罷秦薦幕府官
後周顯德二年(955)六月,後周詔兩京、諸道州府留守判官、兩使判官、少尹、防禦團練軍事判官,今後不得奏薦;如隨幕己任前任官者,聽奏。防禦團練刺史州各置推官一員。將任命佐吏的權力收回朝廷,削弱了藩鎮用人權。
後蜀鑄鐵錢
後蜀廣政十八年(955)、後周顯德二年十月,後蜀以請和於後周,後周不答,加緊邊備,募兵既多,國用不足,始榷境內鐵器,鑄鐵錢。
周世宗大義責夏州
後周顯德二年(955)正月,定難節度使(治夏州,今內蒙白城子)李彝殷不滿與之相鄰的府州(今陝西府谷)折氏升為節度使,與自己並列,拒絕府州使節通過其轄境入周。周世宗柴榮與宰相商議,宰相以為夏州是邊鎮,向來加以優恤,而府州偏小,無關大局,宜撫諭李彝殷。但世宗以為府州折德扆忠心對周,抗北漢,不可一旦棄之,夏州只產羊馬,而貿易百貨全部仰仗中原。於是遣供奉官齊藏珍齎詔書責李彝殷。李彝殷謝罪。
周營胡盧河
胡盧河夾於深(今河北深縣)、翼(今河北冀縣之間),橫亘數百里。後周顯德二年(955)正月,後周以遼自後晉、後漢以來屢寇河北,輕騎長驅直入,無以為抵禦屏障詔忠武節度使王彥超、彰信節度使韓通領兵疏浚胡盧河,並於李晏口(今河北景縣東北)築城,留兵戍守,設靜安軍。以德州刺吏張藏英召募兵勇沿河巡視守衛。從此遼不敢涉胡盧河,胡盧河以南之民得休養生息。
王朴獻策
後周顯德二年(955)四月,周世宗以後唐、後晉以來,吳、蜀、幽、並不臣於中原王朝,天下不能統一,命近臣著《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開邊策》各一篇。此部郎中王朴獻策。以為失吳、蜀、幽、並皆由失道,無不以君暗臣邪、兵驕民困、奸黨內熾,武夫外橫,今取四邊,應反其行為,進賢退不肖,恩隱誡信,賞功罰罪,去奢節用,時使薄領。民心既歸,天意必從。至於攻取之道宜先取南唐江北諸州,得江北,江南易取。取江南,則嶺南、巴蜀可傳檄而定。南方既定,則燕地必望風內附,否則移兵攻之,席捲可平。至於河東北漢,自高平之役後力竭氣沮,不為邊患,宜後圖,待天下平後,可伺機一舉而擒。周世宗納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