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顯德

郭顯德

郭顯德(1835—1920),本名亨特·考爾貝德(Hunter Corbett),美國賓夕法尼亞人。美國來華傳教士。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郭顯德,英文名為亨特·考爾貝德(Rev. Hunter Corbett, D. D., LL.D.),1835年12月8日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Leatherwood一個敬虔的基督徒家庭,是蘇格蘭移民的後代。郭顯德是家中的長子,下面有六個弟弟、一個妹妹,所以自幼便深受父親良好性格的影響,成為父親開荒種田的好幫手。少年的郭顯德經歷了小妹的突然去世,自己也被捲入打麥機而險些喪命。這兩件事情的發生,使郭顯德的心逐漸轉向神,他內心渴想認識這位掌管萬有的主。他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到樹林裡,用許多的時間懇切地向神禱告。這段孤獨而懇切的禱告生活,對他日後追求真理有很大影響。

1855年,郭顯德在美國長老崗中學讀書時,受到敬虔愛主的校長竇乃遜(Donaldson)的影響而受洗歸入基督。1860年,郭顯德從美國傑佛遜大學畢業後,進入阿利傑尼(Allegny)神學院深造二年。1862年秋,郭顯德又進入美國普林斯頓(Princeton)大學神學院,專心攻讀神學。此時他決心將自己奉獻給主,一生服侍主。

在一個假期里,郭顯德去探訪一位年長愛主的姐妹,老姐妹告訴他,為他禱告已經很久,盼望他能作一個宣教士,奉獻他的全心、全人在拯救靈魂的偉大工作上。因此他深受感動,決定把自己獻上,回應主的呼召,到異國他鄉去為主工作。他在公開的大會上向眾人見證他的蒙召與奉差,要到遙遠的中國去傳教。他的許多同學、朋友,甚至神學院的老師都勸他不要輕舉妄動,但他的心志卻不動搖。他說:“自此我的意志更加堅定,沒有人能更改主要我到中國的神聖呼召!”

郭顯德清楚他必須要在知識和經驗上來裝備自己,讓主更嚴格地訓練他的生活和生命。於是他趁空閒時,帶領許多兒童查考聖經,向鄰近地區的工人傳福音;又應邀去向軍人們傳福音,幫助戰爭中的傷患者寫家信,與臨死的人一同禱告。藉著這些愛心的服侍,他受了許多寶貴的訓練,對他以後在中國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

1863年6月4日,郭顯德和利滋·克柏遜小姐(Lizzie Culbertion)結婚,然後受美國北長老會派遣,前往中國。1863年7月3日,郭顯德夫婦及其他傳教士一同由紐約乘船啟程,經過漫長的海上行程,於同年12月17日到達上海,略為休息之後,即啟程前往山東。

1864年1月,郭顯德夫婦和狄考文(Calvin Mateer)夫婦到達登州,協助梅理士(Chas R. Mills)建立登州教會。郭顯德一邊學習中文,一邊開荒布道。初始時,他們很難找到棲身之處,先後住過寺廟、橋洞底下、鬼宅。他帶領第一位信主的人是一個買豆腐的小販。八個月後,郭顯德遷移到福山縣珠璣村,雖然當地的百姓不願意來聽福音,但郭顯德堅忍、耐心地工作著,一有機會就向人傳福音。他在這裡所結的第一個果實,是一個名叫王琗的讀書人,這位弟兄後來成為郭顯德工作上得力的助手。

1865年10月,郭顯德被差遣往煙臺,先是搭棚講道,後來又在廟旁邊買到了來中國後的第一座房子,整修後作禮拜堂,但聽道的人逐漸加增,房子幾乎容納不下。郭顯德就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下了煙臺南山玉皇頂東坡的一大片山坡,並改名為毓璜頂。1866年5月動工建造禮拜堂,1867年2月,美北長老會撥來建教堂款美金500元。同年7月,毓璜頂教堂正式落成,有信徒18人。10月,美國北長老會總部批准正式成立“煙臺長老公會”,郭顯德為首任牧師。

1870年開始,工作的果效逐漸明顯,有許多人因郭顯德身上滿了基督的馨香之氣,而樂於和他接近,到禮拜堂聽道。每年春秋兩季是郭顯德下鄉傳道的日子,每次下鄉都要步行一千里以上,走遍山東省各城各鄉、大小村落。每到一個地方,都像保羅一樣,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傳講主耶穌的救恩。

1875年,郭顯德以5200元購下同樂街20號37間房,創辦博物院福音堂,陳列珍禽異獸和礦石標本、掛圖、各種珊瑚等,規定先聽道,後參觀,以啟迪民智,成為煙臺的第一所博物院,一年參觀人數就有七萬五千至十萬人之多。

經歷了兩次喪妻之痛後,讓郭顯德和他的繼配夫人蘇紫蘭深感創辦醫院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由於蘇紫蘭是護士出身,他們便於1890年在毓璜頂開辦了一家小型診療所,一方面為傳教士服務,另一方面也為周圍前來診病的居民開藥治療。

1896年,郭顯德將他所創建的文先和會英國小合併擴充為會文書院。他在中、美籍助手的幫助下,先後於福山、牟平、棲霞、萊陽、海陽、煙臺創辦國小40餘所,以及醫院、博物院、花邊、罐頭等事業和實業。所辦學校均設有宗教課,學生要學聖經,做祈禱。益文中學的辦學宗旨明確規定為“培養基督人才”。郭顯德培養出許多傑出的傳道人,如丁立美是他早期的學生,賈玉銘則是他後期的學生。

郭顯德在中國山東生活、傳教、工作長達56年,以其對福音的熱誠和超人的愛心與忍耐,不顧生死,步行千里,下鄉布道時與苦力、貧民同眠共食;又廣行善事,終於打開了山東傳福音之門。一生施洗信徒不下三千,許多地方都是整村的人得救。甚至在義和團之亂時期,民間流行說:“外國人不殺郭顯德,中國人不殺趙斗南(郭顯德的學生)”。他一生譽播四方,連義和團也為之心折。他也多次受到中、美兩國政府的讚揚。光緒年間,清廷頒予郭顯德雙龍嘉木勳章1枚。1914年,民國政府頒發給郭顯德“雙龍嘉禾”獎章一枚。1885年,美國傑佛遜大學贈予神學博士學位;1902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授予法學博士學位;1906年,任紐約長老會總會主席;1907年,在白宮受到羅斯福總統接見。

1920年1月7日,郭顯德在煙臺逝世,享年84歲,葬於毓璜頂北坡的“美國公墓”。其時毓璜頂一帶人山人海,送葬者千人。墓碑保存至今,文曰:“郭公顯德,大美國名教師也。遵救主聖名,遠涉重洋,來煙臺五十六載,傳福音足遍山東。如巴拿巴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歷險阻而不顧,置生死於度外,作鹽作光,濟世濟人,設教興學,成績昭著,施洗信徒不下三千。今牧師功圓果滿,駕返天國,其道範遺訓永垂不朽。聖經有云:有智慧型具備訓眾歸善者,必輝光在天,明耀若星,永世弗替。 主歷一千八百三十五年十二月八日生,一千九百二十年一月七日終。”

郭顯德的一生恰如其名,在生活上顯揚了基督的美德,是何等難得!而他工作的果效,也存留在他所愛的中國土地上。美籍傳教士益文學校校長畢維廉為了紀念郭的功績,向益文學校歷屆校友發起募捐,於1922年建成一棟三層樓房,定名“思郭樓”。

1855年(鹹豐五年),在美國長老崗中學讀書時受洗入基督教。

1860年(鹹豐十年)畢業於美國遮費森大學。

1862年(同治元年)秋入美國新澤西州普村賽頓神學院,時正值美國南北戰爭之際,美國政府要求凡在20-45歲之間的男子都要服兵役。郭顯德因專心攻讀神學,又聽說中國《天津條約》規定外國傳教士可以深入中國內地傳教,即以千元重金覓得替身服兵役,提前畢業,受美長老會派遣,於1863年7月3日(同治二年五月一十八日)由紐約乘船抵達上海,翌年3月到煙臺。

1866年7月於毓璜頂東坡購地建講道堂,12月創辦文先國小(男校)和會英國小(女校)。

1867年2月(同治六年一月),美北長老會撥來修教堂款美金500元。同年7月,毓璜頂教堂正式落成,有教徒18人。

1875年(光緒元年),郭顯德以5200元購下同樂街(今市府街)20號37間房,創辦博物院、福音堂,陳列珍禽異獸和礦石標本、掛圖、各種珊瑚等,規定先聽道,後參觀。

1885年(光緒十一年),美國遮費森大學贈予神學博士學位。

1890年,郭顯得繼配夫人蘇紫蘭在毓璜頂開設醫療診療所。

1896年,郭顯德將文先和會英國小合併擴充為會文書院。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設幼稚園。

1902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授予法學博士學位

1906年,任紐約長老會總會主席;1907年,在白宮受到羅斯福總統接見。

1920年1月7日,郭顯德在煙臺逝世,享年84歲,葬於毓璜頂北坡的美國墓地。

主要成就

郭顯德在中、美籍助手的幫助下,先後於福山、牟平、棲霞、萊陽、海陽、煙臺創辦國小40餘所,以及醫院、博物院、花邊、罐頭等事業和實業,其中在境內創辦學校10餘處。所辦學校均設有宗教課,學生要學聖經,做祈禱。益文中學的辦學宗旨明確規定為“培養基督人才”。郭顯德在境內的傳教及文化教育活動長達半個世紀,受到中、美兩國政府的讚揚。光緒年間,清廷頒予郭顯德雙龍嘉木勳章1枚。用中文著四卷本《教會史》。美籍傳教士益文學校校長畢維廉為了紀念郭的功績,向益文學校歷屆校友發起募捐,於1922年建成1棟3層樓房(今二中舊樓),定名“思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