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英

顧英,字孟育,號草堂。原籍今青浦地。明天順三年(1459年)舉人。官廣西、延安同知,廣南知府,以政績加授中大夫。

基本信息

明代文官

顧英字孟育,號草堂。原籍今青浦地。明天順三年(1459年)舉人。官廣西、延安同知,廣南知府,以政績加授中大夫。為官清廉敢為。廣西楊氏兄弟爭產,各賂英百金,庭審時返賂訓誨,使兩人愧服。延安任內,因兵荒百姓多欠賦稅,建議變通徵收;遇天災先開倉賑濟,再向上司請罪。在廣南,車裡宣慰使身後嫡庶爭位,冒險前往,平定內亂。退歸後,建南溪草堂於肇嘉浜南(今南塘浜路一帶),賦詩自娛,頤養天年。曾捐田十餘頃,建義莊贍養族人。邑里立中大夫坊,祀為鄉賢。

清代女詩人

顧英,生卒年不詳。字若憲,清代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少慧,吐辭驚長者,年十九嫁常山知縣張之頊為室。平日喜讀詩書,時稱女學士,有《挹翠閣詩鈔》傳世。
下列一詩寫於婚後送丈夫北上趕考,其夫後果不負妻子的一番苦心勉勵和叮嚀,先後當了常山和印江知縣。但幾年後遭禍罷官,家產敗落。顧英脫簪典衣,一家艱難度日,甚至雪夜三代只能共擁一絮,可是“了不聞嗟嘆之聲。”顧英是何等堅強。
【初夏送夫子北上
杜鵑喚春歸,和風吹芳芷。何堪對斯景,把酒送吾子。
分手即天涯,惜此須臾晷。別緒如繭絲,柔情似潭水。
懷寄孤鴻,相思托雙鯉。征途勉加餐,努力拾青紫
上慰高堂親,下酬賢伯氏。君行既雅醇,君才復俊美。
但保金石心,豪門勿投趾。桃李易凋殘,松柏豈朝萎。
行矣勿悲嗟,風雲自此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