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慶龍

顧慶龍,1911年1月19日出生在南通縣十總鎮柏樹墩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9年參加抗日,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2月9日夜,由於壞人告密,顧慶龍掩護其他同志撤離,英勇犧牲。

簡介

顧慶龍(1911-1933)
1933年2月10日清晨,北風呼嘯,飛雪亂舞。突然,一陣激烈的槍聲,劃破了早晨的寧靜,中共江蘇省委巡視員黃家駿、中共南通中心縣委軍委負責人顧慶龍的住地遭敵人襲擊。顧慶龍邊打邊撤,終因寡不敵眾,長眠於十總的余立旺橋下,時年22歲。

生平

顧慶龍,1911年1月19日出生在南通縣十總鎮柏樹墩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顧吉太,為人忠厚老實,是個種田老把式,還會打磨、織布、蓋房子。顧慶龍8歲時,全家省吃儉用讓他去念書。顧慶龍懂得,窮人的孩子上學不容易,讀書格外刻苦。1926年,父親病逝,不得不離開學校,年僅15歲的顧慶龍挑起了家庭生活的擔子。
1929年,通海如泰地區的農民革命運動和武裝鬥爭蓬勃發展,南通東鄉的紅軍游擊隊不斷壯大。在革命形勢影響下,顧慶龍的階級覺悟大大提高,他千方百計打聽游擊隊的訊息,一天夜裡,顧慶龍終於找到紅軍游擊隊的駐地,懇切地要求參加游擊隊。游擊隊的同志問他為什麼要參加游擊隊,他說:“地主老財逼得我俚窮人無路可走,游擊隊是窮人的隊伍,為老百姓翻身求解放,我一定要參加。”由於他態度誠懇,要求堅決,經游擊隊的領導同意,吸收他參加了游擊隊,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顧慶龍入伍後不久,被任命為紅軍游擊隊二大隊四中隊五小隊小隊長。他先後參加過攻打東社、騎岸、二窵等集鎮10多次大小戰鬥。一次,顧慶龍所在部隊駐在邢家園,被金沙、二窵的來敵包圍,戰鬥打得很激烈,他帶領同志們左衝右突,巧妙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使部隊免遭損失。在這次戰鬥中,顧慶龍行動敏捷,機智勇敢,受到了領導表揚,被提升為二大隊四中隊中隊長。
1930年秋,紅十四軍鬥爭失利,形勢逆轉。通海如泰地區的革命鬥爭暫轉入低潮,白色恐怖重新籠罩了江海之濱。顧慶龍不得不離開南通,去上海找地下黨組織。1932年6月,顧慶龍重返南通,任中共南通中心縣委軍委負責人,協助黃家駿恢復黨團組織,開展農民運動。他先後動員了10多名失散的紅十四軍戰士和青年農民參加游擊隊。有一天,他去動員一名戰士參加游擊隊,這個戰士的母親想不通,說:“我家被反動派搞得家破人亡,不能再叫我兒子跟你去送命。”顧慶龍了解到,紅十四軍失敗後,反動派到處殺人放火,這個戰士的祖父和叔叔遭敵殺害,父親被迫外逃,家中房子被燒,他自己也被反動派抓去坐了1年多牢。顧慶龍耐心地安慰了這位母親,又熱情地開導這個戰士說:“反動派殺死了你的親人,搞得你家破人亡,血債一定要用血來償還,仇恨一定要牢記在心,我俚窮人只有跟著共產黨鬧革命,跟反動派鬥爭到底才會有出路。”他還說,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們團結一條心,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在顧慶龍的教育和啟發下,這個戰士的覺悟提高了,耐心說服了母親,毅然參加了游擊隊。
這年初冬的一個夜晚,顧慶龍摸黑回家看望闊別了三年的母親。母親撫摸著兒子,哭著說:“兒啊,人參軍後,反動派燒了我家房子,搶了我家東西,娘的心老是提在嗓子眼上過日子呀!”顧慶龍一邊幫媽媽擦眼淚,一邊安慰著母親:“媽媽你不要哭,反動派燒毀我家草房子,革命成功我來給你蓋瓦房,跟著共產黨鬧革命,幸福的日子有我俚窮人過呢。”媽媽被兒子說得轉憂為喜。
1933年1月初,南通中心縣委根據上級指示精神,決定在農曆年關組織武裝暴動,黃家駿把這個重要任務交給顧慶龍等人。他們研究決定首先攻打西亭灰場邊的地主武裝,經過精心籌劃,周密部署,1月19日西亭灰場邊的武裝暴動一舉獲得成功,未費一槍一彈,繳獲長短槍7支和彈藥等戰利品。顧慶龍把繳獲的槍枝彈藥帶回家,囑咐母親埋藏在地下。他母親說:“兒啊,你領著窮人鬧翻身、打反動派,娘心裡高興,可是反動派瘋著呢,你千萬要小心呀!”顧慶龍拍拍身邊的兩把盒子槍,笑著說:“媽媽你放心,鬧革命就是要不怕死,站著是條好漢,躺下是鬼英。我要是被敵人殺害了,會有許多同志為我報仇的。”
2月9日夜,黃家駿和顧慶龍率領10多名游擊隊員轉移到柏樹墩張學明家召開會議,研究奪取雙墩反動派槍枝彈藥的計畫。由於壞人告密,反動派於次日清晨偷襲柏樹墩,包圍了他們的駐地。敵人來勢兇猛,且已近在眼前,通知其他同志已來不及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顧慶龍保護著黃家駿突圍。當他們沿著牆角撲過一條河後,顧慶龍叫黃家駿往南撤,自己向東跑。他邊跑邊向敵人射擊,以掩護黃家駿撤退。
顧慶龍手揮雙槍,與敵圍鏇。他一會兒蹲下向敵人還擊,一會兒躍起向三馬路方向跑去。突然,顧慶龍一個趔趄跌倒在雪地里,他將計就計,趴在雪地上一動不動。敵人以為他中彈了,爭著上去抓活的。當敵人走近時,他猛然翻身,左右開弓,兩梭子子彈射出去,又撩倒了幾個敵人,正當他繼續向東撤退時,不幸被敵人一顆子彈擊中。顧慶龍忍著劇痛,一步一步地向前爬,斑斑血跡染紅了雪地。當到達余立旺橋邊時,他使盡全身力氣滾下橋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