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彥暉

顧彥暉(?-897),四川豐州人,唐朝末年任東川節度使,為西川節度使王建所殺。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其兄顧彥朗早年為天德軍小校,唐僖宗時,黃巢進據長安,顧彥朗參加了收復長安的戰鬥,因功受封為右衛大將軍。光啟年間,被任命為東川節度使、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行至劍門,被時任西川節度使的陳敬瑄所陰,退保利州,陳敬瑄又上書誣稱顧彥朗興兵犯境,唐僖宗下詔為之勸解,顧彥朗才得以赴任,命其弟顧彥暉為漢州刺史。
此時,壁州刺史王建與當權的宦官楊守亮不合,王建會合溪洞蠻族攻取閬州,再克利州,楊守亮無法討伐,顧彥朗素來與王交好,又與楊氏不和,因此出兵幫助王建,顧彥朗死後,顧彥暉接任,被綿州刺史楊守厚所攻,王建命大將李簡率兵來救,擊破楊守厚,但此時的王建已有吞併東川之心,景福元年,王建出兵攻顧彥暉,後者求救於楊守亮,擒王建的大將王宗弼,顧彥暉對王宗弼說:“王公何以見討?君為大將,不諫云何?”王宗弼謝罪,被顧彥暉收為養子,賜名顧琛。次年,王建又派遣大將華洪攻破綿州,楊守厚逃走,此時顧彥暉已進位為檢校司空、東川節度使。
乾寧二年,唐昭宗巡幸石門,命顧彥暉、王建前來晉見,王建率兵二十萬攻綿州,劫走顧彥暉的輜重,顧彥暉不敢出來,也命人堵塞王建行船之路,王建大怒,出兵攻擊巴、閬、蓬、渠、通、果、龍、利八州。唐昭宗遣使節為兩川講和,王建假裝同意,但並不收兵。顧彥暉為了報復,也出兵大掠漢、眉、資、簡等州。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正與王建相爭,因此也派其子興元節度使李繼密引軍前來幫助顧彥暉。乾寧四年,王建的大將華洪率眾五萬進攻東川,取得渝、昌、普三州,紮營於梓州城南,大敗顧彥暉的軍隊,俘獲鎧馬八百匹,前後五十戰,包圍越加嚴密。此時,唐昭宗又派左諫議大夫李洵前來制止,但王建拒不聽從,唐昭宗又以郯王李戒丕代替李茂貞鎮守鳳翔,李茂貞也拒絕奉詔。
梓州包圍日久,城中無糧,軍心動搖,通州刺史李彥昭率所部人馬二千人降於王建,蜀州刺史周德權告訴王建:“公與彥暉爭東川三年,士卒疲於矢石,百姓困於輸挽。東川群盜多據州縣,彥暉懦而無謀,欲為偷安之計,皆啖以厚利,恃其救援,故堅守不下。今若遣人諭賊帥以禍福,來者賞之以官,不服者威之以兵,則彼之所恃,反為我用矣。”王建聽從,顧彥暉勢力大為衰落,897年,梓州將破,顧彥暉見大勢已去,命王宗弼回去投奔王建,自己召集養子於大堂飲酒,然後命養子顧將自己殺死,宗族諸將也都自殺,當時城中兵馬仍有七萬之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