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痛

基本信息

1.三叉神經痛
(1)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突發性、短暫性劇痛、呈撕裂性、通電樣、切割樣、針刺樣或拔牙樣。通常起源於三叉神經某一支的分布區,然後向另二支擴散,但不超過三叉神經分布區。發作前多無先兆,可因洗面、刷牙、說話、咀嚼、吞咽等動作而誘發,常為避免疼痛而不敢做這些動作。疼痛以上唇外側、頰部、鼻翼、口角及舌等處最為明顯。每人發作數秒或1~2分鐘即驟停,間歇期正常。病情呈緩慢進展,病程越長,發作越頻,疼痛越重。
(2)症狀性三叉神經痛:疼痛呈持續性,常伴有角膜反射減弱或消失,三叉神經分布區內痛、溫、觸覺減退或嚼肌、顳肌、翼內肌癱瘓,下頜偏向病側。常因三叉神經乾、根、半月節和腦幹周圍的外傷、腫瘤、炎症及變性等疾病引起。
2.交感神經痛:疼痛位於一側面部,分布於顳、額、眶、鼻、上下頜、頰及頸部,常向同側肩及上肢放散,呈燒灼痛、鈍痛或深痛,有誘發因素者常難以忍受。伴有顏面潮紅、結膜充血、流淚、流涕、面部多汗及顳部血管緊張。
3.舌咽神經痛:發作性劇痛,性質與三叉神經疼痛相似,如刀割或什刺樣,每次數秒至數分鐘,吞咽、咳嗽、說話可誘發。疼痛位於一側舌根、咽喉、扁桃體或咽腔側後壁。原發性舌咽神經痛無陽性體徵;繼發性舌咽神經痛常為持續性,伴有Ⅹ、Ⅺ、Ⅻ顱神經損害體徵,多為顱底蛛網膜炎、鼻咽癌、扁桃體瘤、耳咽管腫瘤的併發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