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秀珍

顏秀珍

顏秀珍,女,常州第五毛紡織廠紡織女工。她創立織布工作法,成為織布能手。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6年中她為國家生產了1.44萬匹四平坯布和燈芯絨坯布,疵布只有9.17匹,其中4匹是由於機械不良造成的,疵布率不到萬分之七,1962年至1965年連續四年不出疵布,產量、質量都按時、超額完成了計畫。1954年至1976年,顏秀珍九次被評為“常州市勞動模範”;五次出席江蘇省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1959年被表彰為“全國先進生產者”;顏秀珍三次參加全國群英會和國慶觀禮。

人物特寫

顏秀珍走平時沉默寡言,可乾起活來,卻認認真真、一絲不苟,一直保持先進,月月優質高產。16年中她為國家生產了1.44萬匹四平坯布和燈芯絨坯布,疵布只有9.17匹,其中4匹是由於機械不良造成的,疵布率不到萬分之七,1962年至1965年連續四年不出疵布,產量、質量都按時、超額完成了計畫。有人說:“顏秀珍摸勁足。她接班摸到交班,車上摸到車下,布面摸到木棍——一句話,非常仔細。”也有人說:“顏秀珍心實在細,再小的殘疵點都逃不過她的眼睛。”有一次,一粒比米還小的嵌牛筋,大半部分還嵌在布的反面,顏秀珍一摸,就把它捉了出來。 
顏秀珍參加過許多大賽,接觸過不少出類拔萃的操作能手。她總是學別人的長處、優點,並根據自己的特點,不斷地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猶如一隻蜜蜂,集百花之粉,釀百花之蜜。1953年,“1951織布工作法”在廠里推廣後,顏秀珍更是插上了翅膀。她參加了常州市紡工局舉辦的“小先生”學習班,虛心好學,仔細琢磨,每走一個巡迴,每接一個斷頭,每摸一隻梭子,每做一輪清潔工作,都嚴格按標準、規範和要求進行。她還根據“1951織布工作法”的特點,積極主動、有計畫地加強預防檢查,機動處理停台,在主動換梭上分段分節,主動換梭率掌握在90%~95%之間,並對梭子投梭、換梭、梭箱開口等部分進行五查。對於摸梭手指的訣竅、摸疵點等主要項目,她更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夜以繼日,反覆試驗,主動換梭時間終於控制在兩秒左右,紗尾不超過三寸長。有一次,常州市一些織布能手到廠學習顏秀珍,站在一邊觀摩了個把鐘點,顏秀珍竟未發覺,但車上一個小小的疵點都逃不過顏秀珍的眼睛,可見其思想集中度之高。1955年,她和蘆聽鳳等14位織布能手相互觀摩,取長補短,在“1951織布工作法”的基礎上,充實了移絞棒檢查經紗和抄布邊檢查布面法,有效提高了棉織布質量,總結出“顏秀珍一蘆聽鳳織布工作法”,在全市各織布廠正式推廣。顏秀珍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來補充自己的不足,從不因為自己是勞動模範而驕傲自大。顏秀珍一套織布工作法之所以成名,而且是以她的姓名而定名,這與她的先進思想和可貴品德是分不開的。
顏秀珍創造出優異成績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她所擋的車一直比較差,靠牆邊,巡迴操作不便,溫濕度、光線都成問題,但顏秀珍從不計較。她說,關鍵在於加強巡迴檢查,人是機器的主人,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手勤、眼勤、腳勤,天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她堅持操作不走樣,好做不麻痹,難做不泄氣。她16年間從未請一次事假,天天提早半小時進車間,認真做好生產前的準備工作。在班上,她總是第一個進車間,最後一個出車間,不管日班夜班都一個樣,被姐妹們稱為標準鍾。在生產實踐中,她處處以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以消費者的身份對待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