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全書

《顏氏家訓》既然名為家訓,作者之意便在使子孫能夠繼承先輩的事業,保住既有的社會地位。為此,作者自然會要求子孫恪守儒家思想所包含的各種倫理道德規範,以立足於險惡複雜的社會而不至傾覆。儒家思想在今天來看固然有消極落後的成份。但《顏氏家訓全書》中很多方面卻是值得我們借鑑繼承和發揚光大的,如重視教育、鼓勵勤學、重視家庭和社會關係的和諧,重視對兒女道德品質的培養等等;又比如書中論及勤儉節用、慎於交友、禮貌待客、愛護書籍以及主張薄葬、反對迷信等等,都是值得今人借鑑參考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顏之推以學問廣博著稱。《顏氏家訓》中《書證》篇考據名物,討論語詞訓詁,《音辭》篇辨析聲韻,“斟酌古今,掎摭利病”,都頗具精義,反映出顏氏廣博的學識和較深的造詣。《顏氏家訓》涉及範圍極廣,其中包括地域風俗的介紹,佛理的論證,文字、聲韻的校勘等。國學大師王利器曾高度肯定了《顏氏家訓》一書的歷史文獻價值,指出該書對研究南北諸事、《漢字》、《經典釋文》、《文心雕龍》等專門學問,有重要參考價值,並專門指出《顏氏家訓·音辭》一篇“尤為治音韻學者多當措意”。

作者簡介

顏之推,字介,湖北江陵人,南北朝時期北齊著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

顏之推出生在群雄割據、南北分裂的時代。他出生於南朝梁大通三年,在他六十餘年的有生時間內,北朝經歷了北齊、東魏、西魏、北周、隋等數個政權的變更,南朝雖只有梁、陳兩個漢族政權的更替,也遭受了侯景之亂、隋滅陳等大的事變。這六十餘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這些,顏之推不僅是耳聞目睹,更是身受其害的。

根據《北齊書·顏之推傳》的記述,梁武帝太清三年,顏之推僅十九歲就擔任了湘東王國右常侍,加鎮西墨曹參軍,可謂少年得志。二十一歲時,顏之推在郢州治所夏口掌管記。侯景之亂中,叛軍攻陷郢州,顏之推難逃厄運,不幸被俘,後因有人替他求情,雖免死卻被囚送到了建康。第二年,梁軍收復建康,侯景敗死,顏之推又回到了江陵,任散騎侍郎等職,這是他一生中所任的最高職位。梁元帝承聖三年,西魏軍攻陷江陵,顏之推再次被俘,第二年,被遣送到了弘農郡的李遠那裡。但是,顏之推不忘故國,一直想著回到南方。他在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冒險逃到了北齊,想從這裡借道返回梁國。然而不久,他就在北齊的京都鄴城聽到了梁將陳霸先廢梁自立的訊息,於是斷絕了回到南方的念頭而繼續留在北齊。從那以後,他在北齊度過了二十年相對穩定的生活。這段時期顏之推在仕途上雖屢有升遷,然而身處險惡的官場,時時有被陷害甚至招致殺身之禍的危險。這使顏之推的內心蒙上了陰影。北周建德六年,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顏之推第三次做了亡國奴,這時他才四十七歲。周靜帝大象二年,顏之推在京城長安擔任御史上士一職。隋取代了周以後,他在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太子楊勇召為學士,不久便病逝了。

顏之推的生平著述非常豐富,非常可惜的是,現存於世的只有《顏氏家訓》、《還冤志》以及《北齊書·文苑傳》中的《觀我生賦》一篇,另外還有佚詩五首。

編輯推薦

一部關於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和文化遺產,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一部有著豐富文化內蘊的作品,我國古代親職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歷代學者推崇備至的一部親職教育的典範。

顏之推一生,歷仕四朝,“三為亡國之人”,飽嘗離亂之苦,卻能以一介儒生。保持家業不墜,不是對立身處世有一定經驗的人,是很難做到的。入隋以後,他便本著“務先王之道,紹家業之業”的宗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旁徵博引,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

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稱讚其“篇篇藥石,言言龜鑑”。在這部家訓中,顏之推系統地講述了治家、教育、做人、修身以及成才的道理和方法。這些道理和方法,即使今天讀來,仍能深受啟迪。

目錄

第一卷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後娶第四

治家第五

第二卷

風操第六

慕賢第七

第三卷

勉學第八

第四卷

文章第九

名實第十

涉務第十一

第五卷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誡兵第十四

養生第十五

歸心第十六

第六卷

書證第十七

第七卷

音辭第十八

雜藝第十九

終制第二十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