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

顏氏

顏姓,中國姓氏之一。源出基本有三:出自曹姓(這一支主要奉曹夷父及其後人顏回為始祖);出自姬姓(這一支主要奉周公旦、伯禽父子為始祖);他族改姓而來。顏氏歷史名人,顏回(前521~前490),顏真卿(709-785年),顏師古(581—645年),顏延之(384~456),顏之推(529—595年),顏杲卿(692年—756年),顏(1635-1704)等。

顏氏,有著顯赫的家世,在台灣被排列為第四十五個大姓。顏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淵,一作顏淵,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德行科的高材生。《孔子家語》中有顏回一篇。據說顏回非常聰明,深曉推理之術。他主張為人要謹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而不應該嚴以待人。在孔教中顏回得到特別的尊重。顏回家境貧困,但其“一簞食,一瓢飲”的精神為後世傳為佳話。顏回有才無壽,英年早逝,孔子對此非常難過。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家族族譜也從復聖開始流傳至今.

姓氏起源

出自曹姓,源於西周。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的玄孫叫陸終,陸終生有六子,之中第五子叫安,周武王時分封前代聖王后代,把安的後代苗裔邾子挾封於邾,建立邾國。邾子挾的五世孫名夷父,字顏,又稱邾顏公。邾國被楚國滅掉後,顏公的支庶子孫有人以祖父的字為姓,稱顏姓。
出自姬姓,起源於春秋魯國公族,是周公旦的後代。周公的長子伯禽被封於魯。伯禽的子孫有人被封在顏邑,遂以封邑為姓,稱顏姓。孔子的母親徵在就是魯國顏氏之女。

聚集地(遷徙分布)

明天啟年間,較早的是顏思齊。顏思齊,本福建海澄人,字振泉。精武藝,因遭宦家之辱,憤殺其仆,逃日本為縫工。數年,家漸富,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與楊天生陳衷紀鄭芝龍等謀起事占日本,事泄,逃至台灣。據傳,台灣嘉義市水上區南鄉里尖山尚存思齊墓。台灣的顏姓,居住比較分散。以台南縣為最多,次為澎湖,再次為台北和嘉義。
堂號
"復聖堂":孔子的弟子顏回,春秋時魯國人,勤儉好學,樂道安貧。孔子讚嘆他說:"顏回真難得啊!吃的是一筐子飯,喝的是一瓢子水,住在僻陋的環境中,要是別人,必將憂煩難受了,顏回卻安然處之,並沒有改變他向道好學的樂趣啊!"顏回29歲時,頭髮就全白了,32歲時就去世了,他死後,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你的弟子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發了怒,很快就消解,從不把憤怒轉移到別人身上;有了過錯馬上就改正,絕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現在嘛,就沒有這樣好學的了。"這說明他是孔門72賢人中最賢的一個,以德行著稱。後世儒家尊他為"復聖"(孔子至聖,孟子亞聖,顏子復聖)。

家族名人

顏回(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亦作顏子淵、顏淵。

顏氏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唐代臨沂人,累官監察御史,太元太守。唐朝開元年間進士,累官至監察御史。因忤逆楊國忠被貶魏平原太守,他預料安祿山必反,早為之備。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反,他與從兄果卿共起兵,附近17郡回響。亂平後,他入京為官,連遭讒言,屢被貶黜。後為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肅宗、代宗時,他數次為正義而言,為大臣所不喜。德宗時,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攻陷汝州,顏真卿受命前往勸諭,後持節不屈,終被李希烈殺害,終年76歲。顏真卿善正、草書,筆力沉著雄渾,為世所寶,稱為"顏體"。故宮博物院藏有其66歲作《竹山連句》墨跡。著有《顏魯公文集》

顏師古(581—645年),字籀,一說名籀,字師古,祖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市),其祖顏之推徙居關中,遂為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市)人。唐代訓詁學家、著名學者、文學家,官至中書舍人,著有《五經定本》等,以注《漢書》著聞。

顏延之(384~456),南朝宋文學家。字延年。祖籍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東晉末,官江州刺史劉柳後軍功曹。劉裕代晉建宋,官太子舍人。少帝時,出為始安太守,文帝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所以後世也稱他為顏光祿。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齊名。

顏之推(529—595年),字介,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北齊文學家。出身於官僚世家,學有家傳。其父顏協、兄顏之儀並為知名文學家,有詩文傳世。所著《顏氏家訓》一書,是北朝後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齊書》本傳所載《觀我生賦》,亦為賦作名篇。

經學家顏安樂,西漢魯國薛(今山東滕縣東南)人,字公孫。曾任齊郡太守丞。後為仇家所殺。與嚴彭祖從眭孟受《春秋公羊傳》,成為當時今文春秋學“顏氏學”的開創者,宣帝時,立為博士。著作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春秋公羊顏氏記》。

顏氏《祭侄文稿》
顏杲卿(692年—756年),字昕,唐朝長安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和顏真卿同為顏師古五代孫。父親顏元孫,任濠州刺史。安任范陽戶曹參軍,曾是安祿山的部下,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時,杲卿和兒子季明守常山(河北正定縣西南),任太守,顏真卿守平原(山東陵縣),設計殺安祿山部將李欽湊,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回響。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叛軍圍攻常山,安祿山軍隊抓到顏季明,藉此逼迫顏杲卿投降,但顏杲卿不肯屈服,還大罵安祿山,季明被殺。不久城為史思明所破,顏杲卿被押到洛陽,見到安祿山,顏杲卿瞋目怒罵安,也被處死。顏真卿後尋得季明的頭顱,寫下了《祭侄文稿》一文。

顏伯瑋,名瑰,以字行,廬陵人。唐魯國公真卿後。建文元年,以賢良征,授沛縣知縣。李景隆屯德州,沛人終歲輓運。伯瑋善規畫,得不困。會設豐、沛軍民指揮司,乃集民兵五千人,築七堡為備御計。尋調其兵益山東,所存疲弱不任戰。燕兵攻沛,伯瑋遣縣丞胡先間行,至徐州告急。援不至,遂命其弟珏、子有為還家侍父。題詩公署壁上,誓必死。燕兵夜入東門,指揮王顯迎降。伯瑋冠帶升堂,南向拜,自經死。有為不忍去,復還,見父屍,自刎其側。

顏氏清初“實學”家顏元
顏元(1635-1704)清朝思想家、教育家。字易直,又字渾然,號習齋,河北博野人。顏李(塨)學派的創始者。青年時曾從事“耕田灌園”,晚年在肥鄉漳南書院任教。在學術上和學生李塨創立顏李學派,主張恢復孔子“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實學,強調“習行”“習動”,反對讀死書的學風。對宋儒“讀書靜坐”和空談“心性命理”之學予以猛烈抨擊。經濟上主張“以七字富天下:墾荒、均田、興水利”。嚮往“天地間田宜天地間人共享之”的土地制度。軍事上主張“以六字強天下:人皆兵、官皆將”。政治上主張“以九字安天下:舉人才、正大經、興禮樂”。著作有《四書正誤》《四存篇》《習齋記余》等。近人編入《顏李遺書》

顏氏家譜

一世顏回

子顏歆

孫顏儉

曾孫顏威

第五世孫顏芃

第六世孫顏億

第七世孫顏岵

第八世孫顏卸

第九世孫顏譽

第十世孫顏產

第十一世孫顏異

第十二世孫顏愚

第十三世孫顏逵

第十四世孫顏律

第十五世孫顏衷

第十六世孫顏凱

第十七世孫顏邃

第十八世孫顏龠

第十九世孫顏綽

第二十世孫顏準

第二十一世孫顏阮,字懷珍

第二十二世孫顏亮,字世明

第二十三世孫顏敫,字士榮

第二十四世孫顏斐,字文林、顏盛,字叔台

第二十五世孫顏欽,字公若,諡曰“貞”。

第二十六世孫顏默,字靜伯,西晉汝陰太守

第二十七世孫顏含,字弘都,因平亂有功,封西平縣侯,年九十三卒。謚曰靖

第二十八世孫顏髦,字君道、顏謙、顏約(皆顏含子)

第二十九世孫顏綝,字文和,顏髦之子、顏顯,顏約之子,曾任護軍司馬

第三十世孫顏靖之,字茂宗,顏綝子、顏延之(384-456),字延年,顏顯子

第三十一世孫顏騰之,字弘道,顏靖之子、顏竣,字士遜,顏延之子

第三十二世孫顏炳之,字叔豹,顏騰之子

第三十三世孫顏見遠,顏炳之子

第三十四世孫顏協,字子和

第三十五世孫顏之儀,字子升、顏之推(531-590),字介,顏協第三子

第三十六世孫顏師古(581-645),顏思魯,字孔歸、顏勤禮、顏愍楚、顏游秦

第三十七世孫,字籀、顏相時

第三十八世孫顏趨庭,字茂實、顏揚庭、顏光庭,顏師古子、字敬君

第三十九世孫顏尚賓、顏昭甫

第四十世孫顏元孫,字聿修,顏真卿,顏昭甫之子、顏惟貞

第四十一世孫顏迢、顏春卿顏耀卿、顏杲卿,字昕,顏元孫子、字清臣,顏惟貞子

第四十二世孫顏傳贄、顏季明

第四十三世孫顏文

第四十四世孫顏君佐、顏君雅

第四十五世孫顏文威、顏文蘊、顏文鐸

第四十六世孫顏承祜、顏涉、顏街

第四十七世孫顏仲昌、顏檉

第四十八世孫顏太初,字醇之、顏端

第四十九世孫顏復,字長道、顏繼

第五十世孫顏昌

第五十一世孫顏擎

第五十二世孫顏價

第五十三世孫顏順

第五十四世孫顏寶

第五十五世孫顏椿

第五十六世孫顏之才,字宗藝、顏之美,字宗德

第57代顏渙、顏襄、顏池,字德裕

第58代顏拳,字克膺

第59代顏希仁,字士元、顏希惠

第60代顏議,字定伯

第61代顏公宏,字宗器,成化十八年襲

第62代顏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襲

第63代顏從祖,字守嗣,無子、顏肇先,字啟源,顏重禮之長子

第64代顏嗣慎,字用修,長子顏胤宗先卒,

第65代顏胤宗,字永昌、顏胤祚,字永錫,萬曆十七年襲

第66代顏伯貞,字叔節,顏尹宗之子,萬曆二十七年襲、弟顏伯廉,字叔清,萬曆三十四年襲

第67代顏光魯,字宗旦

第68代顏紹統,字景宗、顏紹緒,字振宗,崇禎十四年襲

第69代顏懋衡,字以玉,康熙五年襲

第70代顏崇文,未襲封病故,無後、顏崇敷,字化南,康熙四十一年襲

第71代顏懷禮,字子真,早逝、顏懷圉,字彤賓,

第72代顏士采,字慶田

第73代顏錫嘏,字公純,顏士莊長子,乾隆三十六年襲

第74代顏振估,字啟愚,早卒無子、顏振奮,嘉慶十九年襲

第75代顏承裔,字波仙,系顏振淇次子,為顏振估嗣子

第76代顏景育,字養齋,光緒十三年襲

顏氏顏秉剛
第77代顏世鏞,字冠聲,1918年承襲復聖顏子奉祀官,1975年病逝

第78代顏廷漢,顏世鏞長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

第79代顏秉剛,顏廷漢之子,1965年生,為79代家主。

世界顏氏總商會

世界顏氏總商會(世界顏氏企業家俱樂部),是由海內外成功顏氏工商企業家發起成立的國際性經濟聯盟。註冊地在中國香港;秘書處設在中國南京;總幹事處設在中國北京。世界顏氏總商會(世界顏氏企業家俱樂部)由顏氏工商企業家、專家教授、社會知名人士、社會活動家等階層優秀的顏氏子孫組成。

任務是聯絡世界範圍內的顏氏工商企業,加強合作與交流。聯手創建顏氏企業大廈、顏氏工業園、顏氏企業國際投資集團、投資擔保公司等項目。

聯合創辦中國顏子學院、成立中國國際顏子教育獎學基金,設立國際性顏子獎學金;成立中國顏體書法國際函授學院,弘揚華夏書法精髓,推廣顏體書法;編輯出版國際性刊物《華夏儒商》,為推動誠心經營作貢獻,建立顏氏企業慈善扶貧基金,對貧困欠發達地區、顏氏宗親較為集中的地區進行知識扶貧、信息扶貧、智力扶貧、項目扶貧等重點扶貧工作;建立顏氏文化發展獎勵基金,設立“顏氏文化傑出貢獻獎”支持鼓勵社會各界對顏氏文化的研究和開發;支持世界顏氏宗親聯誼總會,設立世界顏氏優秀人物評選專項獎勵基金;支持世界顏氏宗親聯誼總會創建“顏氏文化”系統網路;共同創建世界顏氏企業總商會(世界顏氏企業家俱樂部),籌集顏府(翰博府)、顏廟、顏林等歷史文化遺產修繕經費;共同打造“顏子”、“顏府”、“復聖堂”等顏氏文化系列品牌。

世界顏氏總商會(世界顏氏企業家俱樂部)以繼承祖德、與時俱進為旗幟;以弘揚華夏儒商文化、顏氏文化、振興民族經濟為宗旨;以服務社會為原則;以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為己任;發揚傳統、開拓創新,為推動現代社會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