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料後處理

顏料後處理

顏料後處理,又稱顏料化或顏料的商品化處理。是指原顏料經過各種加工處理,使之成為適用於某種專用介質的商品化過程。

顏料後處理

正文

又稱顏料化或顏料的商品化處理。原顏料經過各種加工處理,使之成為適用於某種專用介質(如塗料合成樹脂等)的商品化過程。目前,較普遍使用的後處理方法有顆粒的表面處理、造粒、包膜、擠水、增大結晶度等。顏料經過後處理,即成為疏鬆的粉末狀、易於流動的厚漿或薄漿、顏料懸浮液、濃縮母粒、色片等不同劑型的商品化顏料,其純度、分散性、耐光、耐熱、漂浮性、不飛揚等性能,都比加工前有顯著提高,使用起來也更加方便。適用於不同用途的商品化顏料的劑型也不同(見表)。

顏料後處理顏料後處理
顏料商品化方法 色漿、漆片和色母粒等主要劑型的生產方法分別是:①砂磨法,顏料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在水或有機溶劑中混合,用砂磨進行研磨至<2μm,再加入增稠劑、防霉劑、防凍劑,拌勻即成色漿。②混煉法,顏料和纖維素酯、增塑劑、穩定劑、樹脂等混合後,在加熱的混煉機上進行熔融混煉,直至均勻,然後拉成片狀,冷卻後,以粉碎機粉碎成漆片。③擠出法,顏料和低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1000左右)混合後,加於擠出機中,經過雙螺桿器熔融混合後,從擠出機擠出、冷卻、切粒,即製成色母粒。
商品化顏料的套用 商品化顏料具有使用簡便,分散效率高,不會發花、浮色,用料省,著色力高等優點。白色塗料在市場上按用戶要求配色,只要加少量色漿攪勻即成(配色也可用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以提高生產量,減少色差)。在白色或無色透明塑膠粒中加入少量色母粒,混合後可直接進行注射成型,製品無色點、色斑,色澤均勻。用增塑劑色漿(由苯二甲酸二辛酯和顏料經砂磨製成)著色聚氯乙烯塑膠,分散迅速,色澤鮮亮。
顏料商品化處理促進了產品的精細化,已經成為顏料生產、套用的主要發展方向。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