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渡鎮

頭渡鎮

頭渡鎮於民國18年(1929年)建鄉,1937年屬南川縣第三區所轄,與小河、德隆並稱帶礪鄉,1949年解放後,屬南川縣第五區管轄,1967年,成立頭渡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更名為頭渡鄉,1992年9月,更名為頭渡鎮。頭渡之名,古時稱頭渡橋。頭渡鎮東與德隆鄉相接,西與金山鎮相連,東北與三泉鎮、大有鎮相接,西南與南城街道相鄰,南鄰貴州省桐梓縣獅溪鎮。全鎮幅員面積182平方公里,耕地24842畝,森林覆蓋率58%,柏枝溪橫穿境內,正在規劃建設的金佛山水庫地處該鎮,鎮政府所在地距城區56公里。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重慶市南川區頭渡鎮位於金佛山南麓,地處車道上金佛山景區要衝,前臨水庫,背靠金佛山,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距南川市區56公里。面積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842畝,林地面積74103畝,轄4個村,29 個農業社,總人口10954人。最高海拔2251米,最低海拔760米。物產豐饒,鋁釩土、煤、硫鐵礦等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水力資源豐富。

南川市轄鎮,1935年設頭渡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建鎮。位於市境南部,與貴州省接界,距市府57公里。面積164.1平方公里,人口1萬。轄隆渡、玉林、廣元、田元、響水、燎原、幫岩、木台、前星、長嶺1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電力、釀造、方竹筍加工等廠。旅遊、飲食服務繁榮。農業主產水稻、玉米、薯類。養殖業以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特產方竹筍、獼猴桃、杜仲、黃柏、黃連、天麻、生漆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金佛山南部位於境內,有“活化石”銀杉、十萬畝方竹林、“杜鵑王”及其它珍稀動植物。世界稀有植物珙桐有“中國鴿子樹”之美譽 。

地理環境

頭渡鎮 頭渡鎮

境內海拔1200米以上的中山山地占全鎮的三分之二,最高海拔風吹嶺2251米,最低海拔760米,相對高差1491米。與金山鎮、南城辦事處、三泉鎮、大有鎮、德隆鄉接壤,南與貴州省桐梓縣獅溪鎮接界,是渝黔交通咽喉和金佛山要津。

全鎮主要地貌特徵是東西走向,橫貫全境,地勢東高西低,土壤以黃棕壤土為主。屬亞熱帶濕潤季節氣候,日照較為充足,全年日照125天,年平均氣溫為18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為1300.5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3—8月份,降雪一般在頭年冬季至次年春季,無霜期平等230天,常年霜日25天。

政治體制

頭渡鎮 頭渡鎮

(一)通過“五抓”深化大討論活動 一抓學習考察、謀發展思路。組織了四個學習考察組,即:水江跟班學習組,南城計畫生育學習組,鳳凰古城、石柱黃水城鎮規劃建設及管理學習組,農業特色產業和休閒旅遊學習組,深入各地考察學習,每人完成1篇有質量的學習考察心得體會,每組開展一次“學習歸來謀劃頭渡新發展”宣講活動。二抓技能培訓,提升幹部素質。每周星期五上午,邀請該鎮中心校專業教師為機關幹部開展微機操作技能培訓,提升現代辦公的能力。邀請農業專家、工程技術人員等,對農業技術、通鄉公路建設等進行統一培訓,有效提高了幹部的實用技能。三抓旅遊契機、促城鎮建設。以金佛山水利工程、交旅集團金佛山整體開發項目為契機,投資30萬元完成旅遊新鎮的《總體規劃》和《風貌設計規劃》,打造金佛山南坡高規格旅遊風情街,投資16萬元啟動了前星、方竹兩個村莊點建設,啟動了4條27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設工程,推動頭渡旅遊長遠發展。四抓特色發展、擴產業規模。狠抓筍竹、中藥材、烤菸、小水電等特色產業發展。將完成新栽方竹1500畝,雷竹500畝,新增中藥材面積1200畝,打造中藥材產業示範片3個,烤菸面積達到1760畝,3個電站續建工程年內將全部完工投產,水電工業規模將實現翻番。五抓幹部管理考核制度。制定《機關工作手冊》並發放到機關幹部和村四職幹部手中,完善了對機關工作人員的目標考核制度和黨委、政府機關工作制度,增強了幹部的責任心和事業感,充分調動了幹部的積極性。

(二)實施好新一輪大規模幹部教育培訓

進一步貫徹落實《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關於深入推進幹部素質能力提升永續工程的意見》,參加區委組織的深圳培訓班1人、上海浦東培訓班1人,青乾培訓班1人和經乾班培訓1人;2名村幹部參加了函授大專班學習;2名機關幹部繼續大專學歷教育;6人次參加了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短訓;組織61名鎮村幹部到各地先進地方學習考察。二是利用鎮黨校、廉政夜校、鎮農廣校、鎮計生學校等為載體,通過請領導、業務骨幹和技術人員現場授課,電化教育,以會代訓等方式,完成了對鎮村社幹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種養大戶、農民工等5個班共600餘人次的培訓,培訓內容涉及政治思想、政策法規、業務知識及農村實用技術(主要是中藥村、烤菸、李子、筍竹、優質稻等骨幹產品)等方面,較好地提升了各級幹部的素質和種養殖戶的技術能力。三是結合機關幹部的學習,通過述學、考學、評學相結合,把機關幹部學習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創建學習型幹部隊伍,不斷提高機關幹部素質,樹立服務觀、競爭觀。

(三)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建設

進一步加大了選拔年輕後備幹部工作的力度,通過加任務,壓擔子,有意識的讓年輕後備幹部到艱苦複雜的崗位鍛鍊,使他們儘快成熟起來。同時,加強了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全鎮選配了10餘名村級後備幹部隊伍,並對他們加強教育、培訓、管理、監督。堅持“三個培養”,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支委員,保證每村都有2—4名能勝任村主要領導職務的後備幹部,為村級組織換屆奠定人才基礎。

(四)認真做好老幹部工作

一是在政治上關心他們,經常組織他們參加學習,並為退休幹部贈送了《南川快訊》等時事資料;二是在生活上,認真落實工資待遇,為全部退休幹部參加了醫療保險,同時幫助解決他們在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遺留問題,充分發揮老幹部的積極作用,支持老幹部開展關心下一代工作。

基層建設

(一)精心組織實施“三百工程” 按照區委組織部實施“六在線上制”深化“三百工程”的要求,夯實基礎,掌握各支部基本情況。在期間,區環保局機關黨支部和金佛山水力發電有限公司支部對口支持玉台村黨支部幫扶資金13.1萬元,金佛山林場黨支部和明洋水電有限公司黨支部聯繫前星村黨支部支持幫扶資金0.8萬元,

主要用於通村公路建設、產業發展和貧困幫扶。

(二)繼續加大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力度

以前星村高山移民村莊點為依託,按照科學規劃設計圖紙、規範資金使用、嚴格督促檢查的要求,紮實推進前星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現征地已完成,正啟動屋基建設。

(三)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進一步深化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實施“雙千強村”工程,突出抓好經濟貧困村和工作基礎薄弱村黨組織建設,認真研究部署推行“1+7”模式加強流動黨員管理。搞好五力建設,推廣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五力建設”成功經驗,力爭把金佛山水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建設成區級示範點。指導各基層黨組織開展“五個好”創建活動。

(四)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

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建立重大決策徵求黨員意見、重大事項黨員聽證、重大工作接受黨員監督制度。認真執行“三會一課”制度。

(五)切實加強對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工作

一是嚴格按照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認真發展黨員,上半年共發展黨員8名,轉正黨員5名。二是加強了黨費收繳工作,全鎮共有377名黨員,其中:在崗職工47名,退休老幹部3名,農村黨員327名,各黨支部認真收繳黨費,上半年已收交黨費1800元。為汶川大地震的災後重建捐助“特殊黨費”10760元,區管領導幹部帶頭捐了一個月的工資。三是在慶祝建黨87周年之際,對全鎮35名貧困黨員、老黨員,發放了3500元慰問金進行了慰問,對2個先進黨支部、5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和30名優秀共產黨員進行了表彰。四是全面推行農村黨員設崗定責工作,鼓勵廣大黨員更好地發揮好模範先鋒作用。

鄉鎮工作

亮點工作

一是推行“五個一”機制發展特色產業。二是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三是創新招商引資機制,大力發展小水電產業。

總體思路

堅持“12345”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做優特色農業,做強特色工業,做大旅遊業,加快小城鎮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資源富鎮向經濟強鎮的轉變。 預期目標: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增長15%;實現財政收入100萬元,增長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4700元,增長20%。

重點工作

一是開工新建休閒度假旅遊鎮。二是探索建設高山移民試驗區和金佛山南坡休閒、娛樂度假區。

主要產業發展情況

200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761萬元,同比增長17.9%;財政總收入84.9萬元,增長9%;農民人均收入3941元,增加955元。筍竹10.76萬畝,到2011年方竹達到12萬畝,雷竹達到5000畝;中藥材17036畝,到2011年達21000畝;烤菸1600畝,產量實現4000擔;年產土雞10萬隻。

相關政策

一、頭渡鎮柏枝溪柏枝村8社大土至玉台村5社兩河口兩岸850米高程以下為金佛山水庫設計淹沒區域。 二、凍結金佛山水庫設計淹沒區域內的建設及用地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在該區域內新開展任何建設和用地活動;已經審批而未開工的建設及用地,由原審批機關依法收回相關手續;已經開工的必須嚴格遵照審批的內容建設,不得擴大規模和提高標準。

三、危及公眾安全的地質災害處理等特殊項目須報市政府研究同意後方可實施。

四、在金佛山水庫設計淹沒區域內違法違規用地、新建、改建和擴建房屋等行為,由市國土和房屋管理局、市規劃局等有關職能部門會同頭渡鎮人民政府進行認真清理,嚴厲查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