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嫉妒心理

領導嫉妒心理

領導嫉妒心理領導嫉妒心理實際上是一種嚴重束縛領導者手腳、阻礙領導者創新以及影響正常領導活動的思想情緒。

領導嫉妒心理領導嫉妒心理
領導嫉妒心理實際上是一種嚴重束縛領導者手腳、阻礙領導者創新以及影響正常領導活動的思想情緒。它的特徵是害怕他人勝過自己,憎恨他人優於自己,將別人的優越之處視為對自己的最大威脅,因而就感到害怕和憤怒,於是就藉助於貶低甚至誹謗攻擊他人的手段來擺脫心中的恐懼和憤恨對自己的困擾,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領導一般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因此,領導應該而且能夠通過發揮自我意識的積極作用,用心裡的調節和控制來整飭自己的嫉妒心理。當然,嫉妒心理的產生也有其自身的規律。

表現形式

領導嫉妒心理表現形式
1、對競爭對手的嫉妒

這主要表現在嫉妒對手事業上獲得的成功、政治上取得的進步、業務水平的提高、待遇方面的改善和在民眾中的威望,更有甚者就連別人喬遷新居都要嫉妒。具有這種嫉妒心的領導決不能容忍競爭對手在任何方面超過自己,心中時刻燃燒著“我不行也決不讓你行”的沖天妒火。

2、對下屬的嫉妒

這主要表現在領導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地位,不能容忍下屬的某項才能超過自己,把才華出眾的下屬視為心頭大患,胸中充滿“欲除之而後快”之妒火。

危害

領導嫉妒心理危害
1、害人

嫉妒人的領導會使被嫉妒人承受極大的痛苦,尤其當受妒者是具有嫉妒心理的領導的下屬時,該領導便可憑藉合法行使權力的虛偽藉口對其進行打擊與壓制。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會使被嫉妒的下屬失去各種機遇而毀掉前程,而且還會使其人格遭到褻瀆,進而承受有苦難訴、有冤難申的無比痛楚的心理感受,甚至會引發其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

2、害己

嫉妒心理對領導本身的危害也是十分嚴重的:

一是有害身心健康。據醫學研究發現由於嫉妒引起的惡劣情緒可以使自己血壓升高,心情鬱悶,內分泌紊亂,睡眠不足,煩躁不安,甚至心力交瘁,猝然死亡。同時這種心理極易使嫉妒者產生難以擺脫的自慚、自愧、自責、自罰和自棄等變態心理。眾所周知,三國時吳國都督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多次設計陷害,終未得逞。最後終因妒火難平,導致箭疾加重而命赴黃泉。其死前喊出的“既生瑜,何生亮”恰恰是他嫉妒心理的淋漓盡致的外在表現。

二是惡化人際關係。古今中外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領導者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而如果領導者嫉妒他人,則勢必會導致自己的人際關係緊張,不利於各項領導活動的開展。

三是降低自己的威信。如果領導者嫉妒他人,就證明了該領導者缺才少德,下屬自然不會對其誠服。

四是失去內外援助。領導者如果嫉妒下屬中的能人,就會使他們隱匿自身的才華,消極應付工作,使領導失去輔佐的力量。同時自己領導的組織也會失去可信度和榮譽度,從而導致外援的喪失。

五是不利自身安全。由於嫉妒而引發的犯罪事件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其中不乏因領導嫉妒而導致的殺身之禍。

3、害組織

領導如果存在嫉妒心理,就會使他領導的組織經常處在一種緊張而恐慌的氛圍之中,這樣不僅會打擊被嫉妒者的積極性,而且還會引起不知情者的議論和猜測,從而打破了組織的安寧,把下屬的注意力從工作方面轉移到評說是非之上,致使人心渙散,最終坑害了其所在的組織。

4、害國家

只要領導存在嫉妒心理,就會有嫉妒行為,自然而然地就會分散精力而貽誤工作,難免不使國家遭受損失。而且嫉賢妒能會壓制人才的成長,造成人才的流失,對於國家未來發展急需大量人才的要求來說,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糾正

領導嫉妒心理糾正
領導一般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因此,領導應該而且能夠通過發揮自我意識的積極作用,用心裡的調節和控制來整飭自己的嫉妒心理。當然,嫉妒心理的產生也有其自身的規律。領導要整飭嫉妒心理,首先要了解嫉妒心理的發展規律。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嫉妒心理有三個發展階段,即:

1、嫉妒的早期階段

這一階段是見到別人優於自己時,產生失落感,從而形成了心理落差,便萌發了嫉妒,這是嫉妒心理產生的起點。整飭的方法是:當領導剛有嫉妒之念時,就應該有意識地自我反省,用理智使心理求得平衡,並用目標轉移法,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上。要記住切勿以己之長比人之短,也勿以人之長比己之短,要正確地對待別人和自己的長處。通過發揮、發掘自己的長處,可以充實內心世界,消除剛出現的心理落差;或者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設法提高自己,趕上或超過對方,把不良的嫉妒轉化為前進的動力;或者秉持公心,唯才是舉,以高尚的品德贏得讚譽,補償自己才能的不足。

2、嫉妒的中期階段

嫉妒者進而感到對方對自己構成了威脅,因而希望看到對方的失敗和痛苦,並以看到對方遭殃而快樂。當領導者的嫉妒心發展到這個階段時,就需要通過深刻的人格反省,將為了私慾的“小我”升華到為了社會的“大我”,抑制自我主義,建立良性評價系統,使嫉妒心得到控制,發揮心理自主調節功能。

3、嫉妒的後期階段

如果見到對方沒有遭殃,或者為了加重對方的不幸便產生了親手讓對方痛苦的強烈動機,並進而引發卑鄙的行為。當嫉妒心發展到這個階段時,事情就可能已經發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其後果只能是以害人害己而告終,這時要想進行自我調節為時以晚。因此,領導者一定要自控,把嫉妒心理消滅在萌芽狀態,要千方百計避免自己的嫉妒心理發展到這個階段。

三宜三忌

領導嫉妒心理三宜三忌
當今不少的領導者,都將“有所為、有所不為”作為了自己履行領導職責的一條準則。從總體原則來看,領導者率先垂範“兩個務必”,切實踐行“三個代表”,就必須做到,竭盡全力為維護黨的利益、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而為;而對於爭奪個人利益、維護少數人利益、謀求小集團利益則萬萬不能為。這是度、是標準、是原則、是大局,也是領導者應當注重並維護的良好人格。

由各級各類領導者所組成的領導群,是一個龐大有機的完整體系,肩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通過不同崗位和職權主宰著一個國家的命運,行使著對眾多人群以及事物的支配與控制、引導與教育、指揮與決定的權力。由於人的心理是人的動機的內在驅動力;人的行為是在動機的驅動下發生的;而發生的行為所導致的結果,又會直接影響到人隨後行為的動機。因此,領導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其領導行為的正確與否,直接涉及到國家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人民的幸福,甚至會直接影響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領導者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影響也就越大。

人的心理健康必然直接影響人的生理健康以及人的道德健康,乃至影響人的一生。維護心理健康,是現代合格領導者的一門十分重要的基本功。綜合維護以及影響個體人心理健康的諸多因素,聯繫領導者的特殊地位作用,我認為,各級各類領導者維護心理健康,無論是在思維定勢、心理指向、品德心理、自我意識、壓力心態方面,還是在培養完善和諧的人格魅力方面,都應當注意做到“三宜三忌”。

一是宜心正,忌邪念。履行好領導職責、行使好領導權力的關鍵在於以積極的領導人格魅力為基礎,樹立良好的領導形象和領導威信。而積極的領導人格魅力的產生以及領導形象和領導威信的樹立,關鍵又在領導者身正。身正來自心正。心正是領導者心理健康的必須前提。

歸納國際高水平心理狀況標準,大致可包括這樣幾個方面:實事求是,客觀全面地符合併接受現實;熱愛事業,關心大眾,對弱勢群體賦予關心、愛心、同情心;坦率、真誠、守信、有自知之明;注重整體利益,建立良好、健康、深刻的人際關係;認真、專注、高水平、精力集中地勝任自己的工作;塑造並體現真實的自我形象,善於獨處和自立;創新思維和能力,見解全面、獨到、鮮明;以自我以外的問題為中心,不以自我為中心;民主意識真實,決策講求民主、科學。顯然,高水平的心理狀況所導致的領導行為,不僅應當是領導者心正的具體反映,也是領導者心理健康的具體反映。

而邪念導致身不正。己不正則難正人,更不可能具有積極的領導人格魅力和建立良好的領導形象和威信,其領導行為也是十分有害的。諸如職務問題上的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權勢問題上的爾虞吾詐、結幫營私,待人問題上的看人會話、兩面三刀,名譽問題上的弄虛作假、欺世盜名,品質問題上的道貌岸然、表里不一,挫折問題上的失魂落魄、悲觀頹廢,利益問題上的四處伸手、瘋狂斂財,私慾問題上的肆無忌憚、攻擊陷害等等行為,都是心理上的邪念所致。

領導者必須心正,心不正者必然危害大局。中國傳統所歷來倡導的“無以善小而不為,無以惡小而為之”,應當說是保持心正、驅除邪念的一劑良藥,也是領導者維護心理健康的一條重要的養生之道。

二是宜廉潔,忌貪慾。忘我無私、廉潔奉公,不僅是現代領導者順應時代要求的思想基礎,也是現代領導者能力水平得以正常發揮的重要條件;不僅是對現代領導者道德品質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領導者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標誌。廉生威,貪生惡;廉則功,貪則敗。這已為古今中外的無數事實所證明。

當今社會,客觀存在的外界事物對人所產生的刺激度和誘惑力是巨大的。特別是身居要職、掌握權勢的領導者,所面臨的刺激與誘惑往往都是他人懷著某種預期之目的的有意施與的。因此,這種刺激和誘惑,往往都帶有故意“設陷”和很難抵禦的特徵。在這種情況下,相當一部分領導者,無愧於諸多群體中脫穎而出的出類拔萃之人,始終注意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心理注意、思維定勢,對於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權、財、色等不屑一顧,有效抵禦了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糖衣炮彈”的襲擊,全力維護著自己的人格和領導者的形象,維護著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像產生於我們身邊的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都是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而少數人卻非如此,將“寧可損人也要利己”作為自我固有的思維定勢,為了非法占有本不應該屬於自己的利益,以所掌握的權力以及以此形成的勢力圈為基礎,以出賣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代價,以虛假外表掩蓋卑劣實質為手段,貪得無厭、為所欲為。其基本類型大致有:對權力的貪慾,不擇手段的爭權、搶權;對錢的貪慾,瘋狂地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據為己有;對名的貪慾,不惜弄虛作假、欺世盜名;對情的貪慾,貪污受賄、包養情婦;對性的貪慾,腐敗墮落,甚至接受“性賄賂”;對吃的貪慾,千方百計地貪占公款醉生夢死、吃喝玩樂。等等這些,都是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的無恥侵害,也無一不是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諸如成克傑、胡長清、賴昌星(企業領導者)等都是如此。

領導者必須廉潔,放縱貪慾心理者無法逃脫歷史的懲罰。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陳毅同志的一句詩頗有哲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牢記這句詩,無疑也是領導者維護心理健康的一條重要的養生之道。

三是宜大度,忌妒意。根據現代心理學理論,縱觀古今中外的各類各級領導者,大凡心理健康之人,都是正派、率直、不屈不撓之人,也都具有寬容和大度的典型特徵。反之,胸懷嫉妒心理的領導者,大都是品質低劣、損人利己的心胸狹窄之人,也都是心理問題的“帶菌者”。

從全局來看,倘若沒有寬容和大度,中國革命就不可能取得勝利,改革開放就不可能獲得成功,“以德治國”方略就不可能得以全面貫徹落實。從個人來看,倘若沒有寬容和大度,必然心胸狹窄,容不得人,見不得他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強,無端憎恨和攻擊他人,也就不可能做到顧全大局、客觀公正、公而忘私、立場堅定、不屈不撓。對於領導者來說,克服嫉妒心理,顯然是維護心理健康、樹立積極的領導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形象、威信的必須。就這一點,我們的身邊也有著不少的優秀典型。

嫉妒是指因為他人比自己好而產生出的一種異常的忌恨心理狀態。它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種典型表現,屬於心理問題的範疇,這已為科學研究所證實。其主要特徵是:1、是隱晦地暗藏在心理問題者內心深處的,一般人通常對此僅是心照不宣,極少予以揭露;2、是心理問題者自身所竭力掩蓋的,嫉妒者通常對於被嫉妒者的攻擊是背地的、無端的,直接針對被嫉妒者的要害“環節”和“部位”,且總會以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做遮掩;3、是非理性的但卻很難控制,因為人們對此普遍忽視和心理問題者對此是主觀能動的。歸納分析,個別領導者存在的嫉妒心理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因自我工作或生活條件不如他人而產生嫉妒心理;因地位權勢不如他人或害怕他人超過自己而產生嫉妒心理;因能力水平不及他人而產生嫉妒心理;因特殊忌諱而產生嫉妒心理等。無論是哪一種形式,也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嫉妒心理的危害都是相似的。即無端對人憎恨,藉機對人攻擊,利己不惜損人,甚至不計後果地危害社會、危害全局。應當說,地位越高、權勢越大,嫉妒心理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嚴重。

領導者必須大度,心胸狹隘之人無法真正履行好領導職責。毛澤東之所以能夠吟誦出“風物長宜放眼量”的不朽名句,就因為他有偉人的胸懷。保持大度,克服嫉妒,無疑也是領導者維護心理健康的一條重要的養生之道。

領導嫉妒心理的整飭

領導一般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因此,領導應該而且能夠通過發揮自我意識的積極用途,用心理的調節與控制來整曲自己的嫉妒心理。
當然,嫉妒心理的產生也有其自身的規律。領導要整飭嫉妒心理,首先要了解嫉妒心理的發展規律。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嫉妒心理有三個發展階段,即:
1.嫉妒的早期階段:這一階段是見到別人優於自己時,產生失落感,從而形成了心理落差,便萌發了族妒,這是嫉妒心理產生的起點。
2.嫉妒的中期階段:嫉妒者進而感到對方對自己構成了威脅,因而希望看到對方的失敗和痛苦,並以看到對方遭殃而快樂。
3.嫉妒的後期階段:如果見對方沒有遭殃時,或者為了加重對方的不幸,便產生了親手讓對方痛苦的強烈動機,並進而引發卑鄙的行為。
因此,當領導自己剛有嫉妒之念時,即在嫉妒產生的第一階段,就應該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反省,用理智伎心理求得平衡,並用目標轉移法,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上。要記住切勿以己之長比人之短,也勿以人;之長比己之短,因為“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從而:正確地對待別人和自己的長處。心理專家譚小芳表示,這樣,通過發掘、發揮自己的長處,可以充實內心世界,消除剛出現的心理落差;或者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設法提高自己,趕上或超過劉。方,把不良的嫉妒轉化為前進的動力;或者秉持公心,唯才是舉,以高尚的品德贏得讚譽,補償自己才能的不足。
如果自己的嫉妒心理已經發展到第二階段,就需要通過深刻的人格反省,相:為了私慾的“小我”升華到為了社會的“大我”,抑制自我主義,建立良心評價系統,使嫉妒心得到控制,發揮心理自主調節功能。
而當嫉妒心理發展到第三階段,事情就可能已經發展到了不可挽回的撻:步,其後果只能是以害人害己而告終,這時要想進行自我調節為時已晚。因此,領導要白控,把嫉妒心理消滅在萌芽狀態,要乾;方百。計避免自己的嫉妒心理發展到第三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