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性呃逆

頑固性呃逆

膈肌痙攣又叫呃逆,是由於膈肌、膈神經、迷走神經或中樞神經等受到刺激後引起一側或雙側膈肌的陣發性痙攣,伴有吸氣期聲門突然關閉,發出短促響亮的特別聲音。如果持續痙攣超過48小時未停止者,稱頑固性膈肌痙攣,也叫頑固性呃逆(intractablehiccup,IH)。如果膈肌痙攣發作持續不斷則可嚴重影響正常工作、休息,如果是伴有心肺疾患的患者呼吸功能也會有很大影響。

基本信息

一般療法

頑固性呃逆頑固性呃逆

(1)吸氣後屏氣法患者深吸氣後迅速用力屏氣,然後緩緩呼氣即可。此法可反覆使用,多用於由精神刺激和進食過快引發者。

(2)按壓雙眼球法患者閉目,術者將雙手拇指置於患者雙側眼球上,按順時針方向適度揉壓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於上腹部手術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視患者忌用,心臟病患者慎用。

(3)按壓眶上神經法患者平臥位或坐位,術者用雙手拇指按壓患者雙側眶上,相當於眶上神經處,以能忍受為度,雙手拇指交替鏇轉2~4分鐘,並囑患者有節奏地屏氣。

(4)頸動脈竇壓迫療法方法是囑患者用手指指腹輕輕揉壓單側頸動脈竇(位於氣管兩側搏動處)。注:嚴禁雙側同時壓迫,以防腦缺血而發生意外。

(5)(吞)吸食煙霧法取一長圓形的一端開口的硬紙筒(患者可以自己製作,紙筒口徑以剛好能蓋住口唇為宜),用火點燃碎紙屑後放進硬紙筒內,然後使其熄滅,產生煙霧後立即將紙筒開口端緊壓在患者口唇周圍,留出鼻孔,囑患者張口把煙霧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煙時間1~2分鐘。或者選用乾淨的人指甲,剪碎後和菸絲混勻捲成紙菸點燃抽吸。

(6)牽舌法患者取仰臥位或半臥位,張口,伸舌,術者用消毒紗布裹住舌體前1/3~1/2部分,輕輕向外牽拉,以患者稍有痛感為度,持續30秒鐘左右後鬆手使舌體復位。此法可重複操作。

(7)足部療法方法是囑患者用手指稍加壓力揉搓足底(位於湧泉穴內下旁開1寸處),直至呃逆停止。

(8)含水屏氣法取涼開水一杯,令患者含水一大口,然後屏氣停止呼吸,儘量延長時間,待到將無法忍受時,才把水吞入胃中,注意不要嗆入氣管中。該法可反覆使用,有心腦疾病者禁用。

注射療法

(1) 神經阻滯療法此方法要求術者必須熟悉局部解剖並掌握正確的穿刺部位,嚴格掌握用藥濃度及劑量,並作好處理病情變化的準備,以單側阻滯為宜。

(2) 頸椎橫突旁註射療法向第3、4、5頸椎橫突穿刺注入藥物後通過擴散作用到膈神經的組成支第3~5頸神經,擾亂呃逆反射弧的形成,減弱膈肌運動,打斷其惡性循環,增強自身調節能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選擇按壓有效的同側行頸椎旁註射,可獲得較滿意效果。

起搏器治療

自1988年謝秉煦等發明體外膈肌起搏器以來,該儀器在用於呼吸衰竭的搶救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膈肌康復治療的同時,也不斷用於IH的治療,並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膈肌起搏器治療呃逆的機制是它產生的電脈衝刺激胸鎖乳突肌外緣的膈神經,干擾膈肌異常興奮性收縮的反射弧,從而恢復其正常的節律,達到治療目的。

西藥治療

育陰潛陽法治療頑固性呃逆育陰潛陽法治療頑固性呃逆

(1)調節電解質藥物文獻報導患者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伴有低血鈉、低血鈣、低血鎂、低血鉀等,經補充電解質後呃逆得到終止或明顯緩解。低血鈉致呃的機理不明,但IH的發生與血鈉降低有著密切的關係;低血鈣、鎂時神經纖維和骨骼肌的應激性增高,即閾值降低。臨床上可出現一系列神經肌肉應激性增高的表現,加上一些患者進食少和長時間臥床,胃排空減弱和胃液瀦留,迷走神經受到刺激,從而導致IH的發生。

(2)肌松藥①巴氯芬(baclofen商品名脊舒),為神經性傳導抑制劑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主要作用於脊髓運動神經元的GABA受體,其抗呃逆的作用機制未明。陳協輝等認為:一方面可能是對神經傳導抑制作用,從而緩解平滑肌、膈肌痙攣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它可能通過對中樞的鎮靜作用達到抑制呃逆中樞而制止呃逆發作。用法:每次10mg,每日2次,口服;最大劑量為15mg,每日3次。陳協輝等套用總有效率98%。②鹽酸乙呱立松片(商品名妙納)是一種新型肌肉鬆弛劑,范麗靜等認為其止呃機制為:一方面作用於脊髓,抑制脊髓反射;另一方面作用於γ運動神經元減輕脊索的靈敏度,從而阻斷其反射弧,緩解膈肌痙攣,減少痙攣膈肌膈神經、迷走神經的進一步刺激;並作用於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流。用法:60mg口服或胃管注入,每天3次,飯後服用。

(3)抗精神病藥①氟哌啶醇5mg靜脈滴注或肌注1~2次/d,好轉後改為口服維持。②氯丙嗪25~50mg,每天3次口服,但此法在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血管病者應慎用。氟哌啶醇和氯丙嗪抗呃逆的作用可能與其阻斷上行網狀激活系統,抑制膈神經的興奮性有關。③廉曉宇取新斯的明1mg和氯丙嗪25mg加入生理鹽水50ml中,每次用30~40ml空腹口服,每4~6h一次治療治療腦出血、腦瘤術後呃逆取得明顯效果。

(4)抗抑鬱藥①多慮平25~50mg,每日3次口服。其抗呃逆的機理可能是一方面通過其中樞及周圍抗膽鹼作用,另一方面通過中樞鎮靜作用達到抑制呃逆中樞停止呃逆的作用。②阿米替林30mg,每日3次口服。③丙咪嗪,25mg/d漸增至225mg/d。

(5)中樞興奮藥①利他林10~20mg肌注,反覆發作者可重複注射。其終止呃逆的機理可能是通過中樞內臟神經的調節作用,亦或使膈神經過度興奮而達到抑制狀態。②尼可剎米0.375g肌注,止呃機理不明,可能是該藥對呼吸中樞的興奮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動度增大,達到緩解膈肌痙攣終止呃逆。

(6)鈣離子拮抗劑①硝苯地平10~20mg舌下含服或吞服,每日3次,一天總量不宜超過60mg。②鹽酸氟桂嗪10mg,每天2~3次,口服,待呃逆停止後改為每天1次口服鞏固治療。③尼莫地平舌下含服及口服治療頑固性呃逆也取得了較好療效。

(7)麻醉劑①利多卡因50~100mg持續靜滴,每天2~3次,可用1~7天,但應注意心律監護。其止呃機理可能為調節植物神經或反饋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而抑制膈神經。②磷酸可待因30mg口服,止呃機理可能是抑制中樞神經,減弱膈神經的過度反應,同時直接抑制或鬆弛膈神經。

(8)抗膽鹼藥①安坦又稱苯海索,是中樞性抗膽鹼藥,臨床上多用於治療震顫麻痹。用於治療本病每次4mg,每日3次口服,用藥2~3天。②東莨菪鹼0.3mg肌注或阿托品等藥物肌注。

(9)抗癲癇藥①丙戊酸鈉用量:每次0.2g,每天3~4次,逐步加量,直至控制發作。張敬軍等認為丙戊酸鈉治療呃逆的有效劑量個體差異很大,獲得滿意療效的劑量為0.6~2.0g/d。②苯妥英鈉每次0.1g,每天3次,以中樞性呃逆效果較佳。

(10)抗腫瘤藥華蟾素每次2~4ml肌注,每日2次,或靜脈滴注,每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釋後緩慢滴注。其止呃機制不詳,可能與直接或間接抑制呃逆中樞有關。

(11)止吐藥①恩丹西酮是一種高選擇性5HT3受體拮抗劑,常用於化療所致嘔吐的防治,王鍾傑等用其來治療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們認為其止呃機制為抑制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的5HT3的釋放,使原本興奮的膈神經達到抑制狀態,解除膈肌痙攣。②胃復安多用來作穴位注射。

(12)碳酸酐酶抑制劑乙醯唑胺0.25~0.5g/次,每天3次,其止呃機理可能與抑制神經系統的碳酸酐酶有關。

(13)鎮咳藥可待因30mgtid至呃逆消失,其機理可能是抑制中樞,減輕膈神經的過度反應,同時對痙攣的膈肌可能有直接的抑制和鬆弛作用。

(14)組胺H2受體拮抗劑甲氰咪胍0.4g加入50%GS40ml中靜推,每8h一次,直至呃逆消失,其機理可能是通過阻斷中樞性及胃腸的H2受體,降低迷走神經張力,使膈神經的興奮性降低而終止或減弱膈神經痙攣。

(15)腎上腺皮質激素有報導靜脈用醋酸去氧皮質酮和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或氫氟可的松治療Addsion病和多發性硬化症所致的頑固性呃逆效果明顯。

(16)其他藥物其他如地巴唑、麻黃素、消炎痛、鹽酸曲嗎多、金剛烷胺、硫酸鎂、維生素B1、B6(穴位注射)等均有文獻報導用來治療頑固性呃逆,並取得了較好療效。

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