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機系統導論

預警機系統的功能2.1.1 預警雷達分系統2.3.3 預警機系統總體設計2.4.1

內容介紹

《預警機系統導論(第2版)》為論述預警機系統的專著,反映了自《預警機系統導論(第2版)》第一版出版以來10餘年來國際預警機技術的最新發展,以及我國自行開發預警機的部分認識成果。《預警機系統導論(第2版)》介紹了預警機的發展史、功能和系統組成,從技術上分析了預警機各組成部分的特點、功能和性能要求,對預警機載機改裝設計以及系統集成中的若干關鍵技術、難點或解決途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並對預警機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作品目錄

第1章 預警機發展史
1.1 預警機的基本組成
1.2 三代預警機的發展
1.2.1 第一代預警機
1.2.2 第二代預警機
1.2.3 第三代預警機
1.3 預警機在戰爭中的使用實例
第2章 預警機系統總體設計
2.1 預警機系統的功能
2.1.1 數據和信息服務
2.1.2 感測器管理
2.1.3 形成打擊鏈
2.2 預警機系統的作戰任務
2.3 預警機的組成、各分系統的功能與性能要求
2.3.1 載機分系統
2.3.2 預警雷達分系統
2.3.3 敵我識別/二次雷達分系統
2.3.4 電子偵察分系統
2.3.5 通信偵察分系統
2.3.6 通信分系統
2.3.7 導航分系統
2.3.8 主控與指控分系統
2.3.9 預警機自衛電子分系統
2.3.10 地面配套設備
2.4 預警機系統總體設計
2.4.1 硬體體系結構
2.4.2 軟體體系結構
2.4.3 系統電磁兼容設計
2.4.4 預警機系統的數據融合
第3章 機載預警雷達
3.1 機載預警雷達的脈衝重複頻率類型與基本構成
3.1.1 3種脈衝重複頻率的定義
3.1.2 3種脈衝重複頻率的優缺點
3.1.3 PD雷達的基本構成
3.1.4 幾項特殊技術
3.2 機載預警雷達探測性能的計算
3.2.1 PD雷達的最大作用距離
3.2.2 雜波功率計算
3.2.3 對動態範圍和系統穩定度的要求
3.2.4 由遮擋形成的盲區圖
3.2.5 天線低旁瓣電平的要求
3.2.6 機載預警雷達探測覆蓋範圍的表示方法
3.3 機載預警雷達測定目標坐標的方法與測量精度分析
3.3.1 測距的方法和測距精度分析
3.3.2 測方位角的方法與測方位角精度分析
3.3.3 測高方法與測高精度分析
3.4 機載預警雷達探測性能的檢飛方法
3.4.1 機載預警雷達檢飛所需採樣點數的計算
3.4.2 機載預警雷達檢飛地區的選擇
3.4.3 機載預警雷達檢飛航線設計原則
3.5 機載預警雷達的相控陣體制與工作頻率選擇問題
第4章 載機改裝
4.1 預警機載機的改裝原則和項目
4.1.1 基本飛機的選擇
4.1.2 裝載任務系統設備對載機的主要影響
4.1.3 改裝原則
4.1.4 改裝項目
4.1.5 飛機改裝的權衡與綜合
4.2 預警機的總體-氣動構型
4.2.1 預警雷達掃描方式的影響
4.2.2 外部布局
4.2.3 “雷達罩-支架”的氣動影響
4.2.4 “雷達罩-支架”的氣動設計
4.2.5 氣動補償設計措施
4.3 預警機的總體內部布置與質量、質心控制
4.3.1 內部布置的-般要求
4.3.2 雷達罩內布置
4.3.3 機身氣密艙的布置
4.3.4 質量與平衡控制
4.4 預警機載荷變化與結構的完整性保證
4.4.1 結構改裝項目
4.4.2 結構改裝設計準則
4.4.3 “雷達罩-支架”結構-強度設計
4.4.4 全機結構的強度評估
4.5 載機變形與振動對雷達天線的影響
4.6 載機與天線罩對雷達天線波瓣的影響
第5章 預警機系統的未來發展趨向
5.1 固體有源相控陣技術在預警機上的套用前景
5.1.1 有源相控陣技術的優越性
5.1.2 限制有源相控陣技術套用的主要因素
5.1.3 基於有源相控陣的時空二維自適應信號處理技術
5.1.4 檢測前跟蹤技術
5.1.5 數字陣列雷達技術
5.2 雙/多基地技術在預警機上的套用前景
5.3 預警雷達與合成孔徑雷達結合在預警機上的套用前景
5.4 共形天線在預警機上的套用前景
5.5 分散式射頻相參技術在預警機上的套用前景
5.6 無人預警系統的套用前景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