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式消費

預付式消費

預付費式消費也稱提前消費,指消費者為了特定的商品或服務向經營者預先交付一定的費用,從經營者處獲取會員卡(內部成員卡),並依會員(內部成員)資格按次或按期享受商品或服務的一種新型消費方式。很多消費者喜歡辦理預付卡,因在預付費式消費中,消費者既可享用便利,省去每次交付現金的麻煩,又能得到價格上的優惠。然而,預付式消費商家捲款“跑路”的事情頻發,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

簡介

預付式消費預付式消費
隨著信用消費的出現和電子消費的便捷化,預付式消費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消費模式。從這類投訴的特點來看,主要集中在美容美髮健身、洗車、餐飲等領域。預付式消費雖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價格優惠,但也由於其使用周期長,消費者與商家信息不對等,存在著較大的風險。預付式消費中卡內餘額不退、承諾但服務縮水、經營方“玩失蹤”等,都是預付式消費投訴的主要原因。國內對於預付式消費的立法還處於摸索和空缺階段。如果預付式消費得不到有效的行政監管和法律規制,很容易導致非法集資現象,破壞經濟秩序。

消費亂象

預付式消費預付式消費
2016年6月14日,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發布數據稱,當前預付式消費亂象叢生、頑疾難除,相關投訴近年來快速增加,2013年該省共收到3131件相關投訴,到2015年就快速攀升到7195件,涉案金額翻番,涉及消費者人數規模呈擴大的趨勢。“一次付款,多次消費”的預付式消費相關投訴已經成為消費投訴熱點、難點和重點。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省各級消委會受理預付式消費投訴近萬件,其中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韶關、河源、梅州、中山、陽江、肇慶、雲浮11市受理投訴7195件,涉及金額5352萬元,涉及消費者8526人,分別比2013年增長130%、71%和155%。

廣州、深圳等消費集中地區投訴量及增幅尤其大,廣州市消委會2015年受理相關投訴1702件,比2013年增長559.69%;深圳市消委會2015年受理5069件,比2013年增長87.31%。

值得關注的是,由預付式消費引發的群體性重大維權事件頻頻發生。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2015年,全省各級消委會受理預付式消費群體性投訴事件約80件,涉及消費者數千人。

近年在廣東預付式消費侵權問題頻發,相關消費投訴逐年大幅增長。此外,個別不良商家高風險經營導致破產倒閉,甚至惡意捲款“跑路”,往往因涉案人數及金額規模較大,從而容易引發群體性維權事件,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社會和諧穩定造成嚴重的危害。

2015年中國大型連鎖水果店“水果營行”關門事件就曾引發全國廣泛關注,“水果營行”採取眾籌資金方式在柳州、南寧、杭州、南昌、廣州、深圳等20多個城市開設了350多家“水果營行”門店,採取預付式消費模式從事水果銷售,以超低折扣優惠吸引大量消費者辦卡消費。2015年12月,中國大型連鎖水果店“水果營行”關門,導致大批消費者投訴。

投訴困境

預付式消費預付式消費
在廣東過半投訴維權不成功。與投訴總量暴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據廣東省消委會統計數字反映,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韶關、河源、梅州、中山、陽江、肇慶、雲浮等11市消委會2015年受理預付式消費相關投訴7195件,調解成功僅3284件,成功率45.5%;2014年受理相關投訴5819件,調解成功3429件,成功率58.9%;2013年受理相關投訴3131件,調解成功1754件,成功率56%。

預付式消費維權難以破題有多種原因:

維權意識淡薄

九成預付消費投訴者沒保留有效證據。部分消費者消費觀念不正確,維權意識淡薄,給商家違規違紀提供了便利條件。據廣州消委會反映,預付消費投訴的消費者近9成沒有掌握有效證據,導致維權寸步難行。由此,維權專家提醒廣大消費者,消費時要注意簽訂契約、明確約定,掌握有利的證據。如遇消費糾紛,可通過自行協商、求助當地消委會協助調解或提起法律訴訟等方式維護合法權益。

缺乏法律規範

廣東省消委會維權專家分析認為,法律規範問題是維權一大阻力。

國內針對預付式消費的缺乏綜合性法律規範。商務部2012年9月份曾出台《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但這個規章不僅層次較低,而且適用範圍窄,眾多問題突出的綜合性或其他形式的預付消費及涉足最多的非法人企業、個體工商戶均沒有納入規範範圍,作用相對有限。

執法監管乏力

針對預付式消費的備案、巡查及資金存管等措施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市場亂象得不到遏制。作為典型的信用消費方式,由於缺乏有效的信用監管機制,相關違法行為得不到懲戒,詐欺、“跑路”等事件屢禁不止。

治理措施

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針對這一問題,已攜手全省23個地市(區)消委會,聯名向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及國家商務部提交整治規範預付式消費問題的建議報告,提出關於加強立法、強化監管及推動共治等方面共十餘條解決建議。

為化解預付式消費糾紛及矛盾,廣東省消委會自2016年1月開始,根據廣州、深圳消委會前期調研材料,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預付式消費問題專項調查,摸清全省預付式消費投訴情況、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等。廣東消委會稱,此舉希望推動有關部門加強對預付式消費規範的頂層設計,形成社會各方的合力,共同解決預付式消費存在的問題,剷除預付式消費侵權頑疾。

消費提醒

工商部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慎重選擇“預付費式”消費方式,並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慎選擇

預付式消費預付式消費
辦卡時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經營者的經營狀況和市場信譽等相關信息,要儘可能選擇備案發卡企業。根據商務部《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商務部令2012年第9號)規定,發售商業預付卡的企業需在商務部門備案,並建立資金存管制度,發卡企業應將部分預收資金委託商業銀行進行監管,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

忌衝動

預存金額不宜過高,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量需而行,不要被商家的推銷讓利所誘惑,應選擇金額小、期限短的預付費卡,並儘快在約定期限內消費,這樣即便出現問題,風險和損失也會相對較小。

慎約定

契約是消費維權的重要證據材料,不能僅靠商家的口頭承諾,簽定契約時,要重點了解預付卡的使用範圍、期限、收費標誌、退款條件等條款。如遇到不公平的格式契約,不要盲目順從,要敢於說“不”,以免自身權益受到侵害。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提醒,節日之前和假期里,一些機構會開出各種誘人的優惠條件,吸引消費者辦理預付卡、儲值卡。對需要預付款項的消費,消費者在簽訂契約或開具收款收據時,一定要注意“訂金”和“定金”之分。“定金”在法律意義上具有擔保作用,金額一般不超過總價款的20%。如果消費者違約,無權要求商家返還定金。如果商家違約,則必須依法雙倍返還;若是“訂金”,則僅具有預付款作用,當契約不能履約時,除不可抗力外,應根據雙方當事人的過錯承擔違約責任。

留憑證

消費者一定要注意保留好消費票據和服務承諾等書面證據,一旦權益受損,及時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此外,消費者需要辦卡時,務必了解清楚辦卡的使用說明、退換卡方式、優惠條件、附加條款和違約責任等內容,最好能以書面方式落實服務契約內容,避免不必要的消費糾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