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陽河

順陽河,暖溫帶大陸性氣候,位於富平縣東北隅。

順陽河位於富平縣東北隅,因河水流向與太陽運行方向相同,所以叫順陽河。其源頭在銅川軍台嶺,河水入富平縣境,納頻山之洪,順趙老峪溝壑洄流。出峪後,由北向南,流經宏化坊到河子頭,南下蓋村至南耕村南折向西,在流曲東川李家堡子西北拐彎徑直向南,至到賢新移村塬北川道,河道與王寮塬(亦稱丈八塬)平行,由東向西蜿蜒流向神下村,匯入溫泉河,全長33.5公里,流域面積159.7平方公里。
相傳,古時的順陽河經年湍流不息,兩岸濕地蘆葦茫茫,田野地肥土沃,莊稼綠茵。村民或泛舟漁歌,或躬耕田壟,或編織蘆席,一派靜謐怡然、安逸和諧的自然風光!
據說,在到賢鎮新移村北川道里的順陽河上,原有一座單孔墨玉石古橋,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孫丕揚“愛女橋”。這橋寬約能過兩輛馬車,橋身長約10米,古時候是流曲鎮通往到賢鎮的主要交通幹道。古橋約毀於六十年代中期,墨玉石料亦無蹤影,現如今在原址又修建了一座小型鋼筋水泥橋,方便路人通行。
順陽河流域特產小吃頗多,如美原的酥餃子、老廟的飥飥饃、到賢的水晶點心、流曲的瓊鍋糖等,均聞名遐邇。當地人用麵粉做的“瓤皮子”,吃起來勁道可口。蒸饃時蒸的面辣子,也相當好吃。在灶火膛里烤的“箍橛饃”(現在叫棒棒饃),酥脆香啳(quan),口留余香。
順陽河是有靈氣的,它滋潤著肥沃的土地,也滋養了在此生息的人們。兩岸流域,地靈人傑,名人輩出。秦有 “一怒滅六國”的大將軍王翦王賁(ben)父子(古頻陽人,今美原千口村);唐有孝子梁悅(流曲昌寧梁家堡人);明有雲南首任左布政使、建文朝吏部尚書張紞(dan)(老廟人),諍言敢諫的河南道監察御史楊爵(老廟篤祜村人),吏部尚書、太子太保孫丕揚(流曲南街人),貴州參議李恕、河南巡撫李宗樞父子兩進士(流曲東川李家堡子人);清有關中名儒李因篤(薛鎮韓家村人),廣東陸路提督、武進士、抗英民族英雄張青雲(薛鎮馬張寺人);民國有愛國將領、陸軍中將張義安(到賢莊鎮槐園人);八路軍抗日英雄、冀南軍區政治部敵工科科長石嘉植(薛鎮盤石村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