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中國音樂研究所所長音樂學系副主任]

項陽[中國音樂研究所所長音樂學系副主任]
項陽[中國音樂研究所所長音樂學系副主任]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項陽,湖北省宜昌市人,先後就讀于山東師範大學音樂系(本科),廈門大學音樂系(碩士),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博士)。曾在大學教授聲樂與中國音樂史(古代與近現代)課程。1991年到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工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中國音樂史學會會員。為《中國音樂年鑑》“地方音樂”與“學術研究”專欄主持人,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音樂學系副主任。 主要學術領域:中國音樂史學、民族音樂學、音樂考古學、音樂文化人類學。曾獲山東省“齊魯樂譚”獎(1989);廈門大學最高榮譽獎“嘉庚獎”(1990),中央音樂學院“傅成賢一等獎”(1998)。

基本信息

主要成果

自1983年起,開始音樂學術領域的耕耘,發表著述80餘篇,逾百萬字。主要學術領域為中國音樂史學、民族音樂學、音樂考古學、音樂文化人類學。其中《山西先商及商代特磬的調查與測音分析》、《山西樂戶考述》、《從中國弓弦樂器的起源與發展管窺東方音樂文化的共性》三篇論文在美國和日本等地發表。參加國家重點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國音樂文物大系”,主編山西卷(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為此,遍訪山西,取得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參加國家青年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西歌唱發聲體系聲音形態的比較研究”(1995年完成,課題組三人成員之一);完成專著《中國弓弦樂器歷史與文化之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資助課題),此書依據考古資料和歷史文獻對中國弓弦樂器西來說等國內外學者的觀點進行了重新詮釋,得出中國弓弦樂器由“擊弦樂器”演變而成,繼而影響了多種弓弦樂的產生,在傳播的過程中,影響了周邊國家和地區,間接地影響了歐洲小提琴家族的產生等論點,被專家學者們認定為“改寫樂器史的突破性進展”。曾在日本、香港以及國內多次參加國際性的學術會議,發表論文多有新見,引起學者們的學趣與共鳴。

學術論文

小祀樂用教坊,明代吉禮用樂新類型(下) 項陽 【期刊】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10-11-15

小祀樂用教坊,明代吉禮用樂新類型(上) 項陽 【期刊】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10-08-15

以《太常續考》為個案的吉禮雅樂解讀 項陽 【期刊】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10-07-25

一把解讀雅樂本體的鑰匙——關於邱之稑的《丁祭禮樂備考》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學 2010-07-15

一本元代樂籍佼佼者的傳書——關於夏庭芝的《青樓集》 項陽 【期刊】音樂研究 2010-03-15

傳統音樂文化研究的跨學科溝通問題 項陽 【期刊】人民音樂 2010-03-01

禮樂·雅樂·鼓吹樂之辨析 項陽 【期刊】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0-02-15

由音樂歷史分期引發的相關思考 項陽 【期刊】音樂研究 2009-07-15

“武音”辨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2009-04-18

關於佛教、道教與民間樂社用樂相通性的思考 項陽 【期刊】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09-03-15

永樂欽賜寺廟歌曲的劃時代意義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2009-01-18

傳統音樂的個案調查與巨觀把握——關於“歷史的民族音樂學”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2008-10-18

民間禮俗——傳統音聲技藝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間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2008-07-18

從《朝天子》管窺禮樂傳統的一致性存在 項陽; 張詠春 【期刊】中國音樂 2008-01-18

黎錦暉:時代弄潮與世紀悲情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2007-10-18

北周滅佛“後遺症”——再論音聲供養與音聲法事的合一 項陽 【期刊】文藝研究 2007-10-10

功能性·制度·禮俗·兩條脈——對於中國音樂文化史的認知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2007-04-18

“改梵為秦”中的“學者之宗”曹植 項陽 【期刊】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07-03-30

對先秦“金石之樂”興衰的現代解讀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2007-01-18

關於音聲供養和音聲法事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2006-10-18

拓展“西安鼓樂”研究領域的一點思考 項陽 【期刊】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06-09-25

中國音樂文化的“大傳統”與“小傳統” 項陽 【期刊】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06-03-30

保護:在認知和深層次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念的前提下 項陽 【期刊】音樂研究 2006-03-20

試論齊魯在中國東周時期音樂文化上的領先地位 項陽; 張準; 留釹銅 【期刊】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05-12-30

當下傳統音樂與民間禮俗的依附與共生現象 項陽 【期刊】音樂研究 2005-12-20

採風觀念的異化 項陽; 呂其瑋 【期刊】中國音樂 2005-07-30

當下非主流化生存的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形式——以魯西南和冀中為例 項陽; 留釹銅 【期刊】文藝研究 2005-03-25

論制度與傳統音樂文化的關係——兼論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 項陽 【期刊】音樂研究 2004-03-20

他站在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上——黎錦暉的探索對民族音樂學研究的啟示 項陽 【期刊】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3-12-10

中國音樂民間傳承變與不變的思考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學 2003-10-15

“釋俗交響”之初階——中國早期佛教音樂淺識 項陽 【期刊】文藝研究 2003-09-20

傳統的回歸與“舊調重彈” 項陽 【期刊】人民音樂 2003-08-12

對“活化石”樂種的思考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2003-04-30

音樂史學與民族音樂學論域的交叉 項陽 【期刊】新疆藝術學院學報 2003-02-15

大曲的原生態遺存論綱 項陽; 張歡 【期刊】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2-06-30

樂戶與宗教音樂的關係 項陽 【期刊】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2-06-10

樂籍制度的畸變期考述 項陽 【期刊】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01-11-15

樂戶與鼓吹樂 項陽 【期刊】文藝研究 2001-09-20

輪值輪訓制──中國傳統音樂主脈傳承之所在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學 2001-04-15

撒馬爾罕國際音樂節紀事 項陽 【期刊】音樂研究 1998-06-20

對中國傳統民間音樂“荒漠化”現象的思考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1997-03-25

對音樂學專業的一點思考 項陽 【期刊】人民音樂 1997-01-12

五弦築的碼子、弓子及其它相關問題 項陽; 宋少華 【期刊】音樂研究 1996-12-20

中西歌唱發聲體系聲音形態的比較研究 韓寶強; 項陽; 林秀娣 【期刊】文藝研究 1996-03-21

山西“樂戶”考述 項陽 【期刊】音樂研究 1996-03-20

劉天華百年感懷 項陽 【期刊】音樂愛好者 1995-10-15

辨古今 談編撰 謀方略──《中國音樂年鑑》第五屆學術研討會綜述 項陽; 張振濤 【期刊】中國音樂學 1995-02-15

山西省幾處軋箏的資料分析 項陽 【期刊】樂器 1995-02-15

音樂在發展:傳統與大眾傳播媒介 克里斯特·馬爾姆;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 1994-12-25

五弦築定弦芻議 項陽 【期刊】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1994-09-30

樂理教科書有關音的幾個問題 丁東紅; 項陽; 楊應鱣; 宋少華 【期刊】中國音樂學 1994-06-15

五弦築研究──西漢長沙王后墓出土樂器研究之一 項陽; 楊應鱣; 宋少華 【期刊】中國音樂學 1994-06-15

胡琴類弓弦樂器的再辨析 項陽 【期刊】樂器 1994-06-15

考古發現與秦箏說 項陽 【期刊】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93-12-31

商代的弦樂器及木製樂器 唐健垣; 項陽; 蔡良玉 【期刊】中國音樂學 1993-12-31

《中國樂器音色庫》計畫實施與少數民族樂器改革問題 項陽; 韓寶強 【期刊】中國音樂學 1993-10-01

建立“中國民族樂器音色庫”的構想 韓寶強;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學 1993-07-02

築及相關樂器析辨 項陽 【期刊】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 1992-09-30

與中國弓弦樂器相關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學 1992-04-01

胡琴類弓弦樂器說 項陽 【期刊】音樂藝術 1992-04-01

弓弦樂器在中國樂器史上的地位 項陽 【期刊】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1992-04-01

樂之初義之我見——由賈湖骨笛引發的思考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學 1991-07-02

中國聲樂學派建立的前奏曲是如何奏響的 項陽 【期刊】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1991-04-02

舊石器時代與音樂的起源 項陽 【期刊】樂器 1991-03-02

軋箏考 項陽 【期刊】音樂學習與研究 1990-07-02

從築到箏 項陽 【期刊】中國音樂學 1990-04-02

化石樂器“挫琴”的啟示 項陽 【期刊】音樂藝術 1988-12-30

我國各類民族樂器的起源概說 項陽 【期刊】樂器 1986-08-29

略論聶耳對黎錦暉創作經驗的汲取 項陽 【期刊】音樂藝術 1986-07-02

“抗”“墜”又解——兼與吉聯抗先生商榷 項陽 【期刊】人民音樂 1984-11-26

禮樂·雅樂·鼓吹樂之辨析 項陽 【會議】漢唐音樂史首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009-10-01

民間禮俗——傳統音聲技藝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間 項陽 【會議】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05-01

《樂經》何以失傳 項陽 【報紙】光明日報 2008-06-23

個人榮譽

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中國音樂史學會會員。曾獲山東省“齊魯樂譚”獎(1989);廈門大學最高榮譽獎“嘉庚獎”(1990),中央音樂學院“傅成賢一等獎”(1998)。此外,他還多次參加日本、香港以及內地舉行的多種學術會議,發表論文多有新見,受到好評,並引起學者們的興趣與共鳴。1997年受文化部派遣,參加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首屆薩馬爾罕東方音樂節”(烏茲別克斯坦),擔任藝術節的評審,並參加大會組織的“東方音樂文化的共性”學術研討會。經常深入民間採風,有著較為豐富的實地考驗經驗。多次深入考古工地,與考古工作者共同研討相關的音樂文物。曾到河南大學、山西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藝術學院、河北師範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新疆師範大學、新疆藝術學院、香港浸會大學以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講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