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興良

項興良

項興良男,40歲,大專,中共黨員,浙江開氏實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艱難的創業之路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項興良選擇了自己闖出一條路來,毅然辭去了鎮委派的職務,從一個集體企業的廠長,下海成為私營企業主。他堅信,輕紡業還處於原始的發展狀態,選擇它,就選擇了挑戰,肯定大有可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私營企業有著很多與集體企業的不平等待遇,在社會地位上也有很大的區別,有人惋惜他放棄了這樣的機會,但他清醒地感到,改革開放政策一定會讓更多的企業脫去“紅頂子”,進入到合理的經濟競爭的軌道中來,這一預感,在不久後就得到了證實,這說明項興良是個愛思考的人,這得益於他對社會的思考與政治的洞察能力。

衙前鎮有個廢棄的船廠,當時是作為給農村修農船的場所,這千餘平方的院子中有著幾個企業的牌子,項興良選擇了這裡作為化纖織機的場所,這廢棄的船廠,一片破敗,電線切了,連屋子裡的門都被卸了,開始時安裝了四台K74的絲織機。取名為衙前新星化纖布廠,他要讓自已的企業像一顆新星升起在蕭然大地上。他既是廠長,又是機修工、擋車工,由於出來的產品是供不應求,完全屬於賣方市場,很快從四台織機發展到32台,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中,淨獲利上百萬元,成為私營企業中的佼佼者。

他在短短的時間裡,完成了原始積累。他開始構想企業的走向和前程,如果是守住這個攤子,他完全可以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了,可要再創業,到底走向何處?

1991年,他去日本考察,才發覺我們之間的經濟基礎有如此大的反差,他感到震驚,同是戰後幾十年,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的經濟強國,而我們還處於低水平的粗加工階段中,我們工廠無論在設備上、技術上、資金上與他們遠遠不能相比。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光靠口號是沒有用的,只有在經濟上真正趕上世界先進國家,我們這個民族才能立於世界而不被淘汰。他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要振興一方經濟,靠小打小鬧的作坊式經營,永遠只是停留在小農經濟狀態,要走出這個小圈子,只有依靠先進的設備,投入更多的資金,走在同行的前列,用更先進的設備,更優秀的質量占領市場,奪去市場的制高點。

九十年代初期,國家進行巨觀調控,經濟處於低潮,大量的高能耗,低效益的小作坊企業都處於倒閉狀態,有些積累的人在待幣觀望,還有些人資金周轉困難紛紛破產。一時間經濟處於蕭條,好多人都失去了前進的方向,不敢貿然投資於企業,再進行發展。

1991年,輕紡行業處於一片蕭條聲中,項興良卻毅然傾其所有,還向銀行貸款,集資達三百多萬元,從日本引進一台處於世界先進設備——33H化纖花色牽引加彈機,當款匯出之時,好多的親戚朋友都為興良擔心,如此高昂的設備,就是國營大企業也不敢輕舉妄動的啊!可興良瞄準了這一新興領域,他要占領化纖精加工的制高點,就必須讓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來武裝自己的企業。

新設備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這套設備每天能生產三噸附加值更高的紡織原料DTY絲,每天的獲利可達到一萬多元,成了一棵搖錢樹,產品供不應求,許多客戶上門等貨。嘗到了高科技帶來的高回報,他又引進了中德技術合資的FK6加彈機三台,生產紡織原料DTY絲,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從一個小作坊式的家庭工廠實現了產品的最佳化生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規模效益。當時對他傾其所有引進尖端技術抱懷疑的同行,紛紛佩服項興良的前瞻性和大企業家的魄力。

1992年,企業規模與效益明顯增加,在原新星布廠的基礎上成立了蕭山市化纖實業公司,以公司的動作方法讓企業運作得更合理,更完善。

1993年——1999年,公司先後又投資6000萬元引進義大利劍桿織機100 套,又投資5000萬元引進中德技術合資的FK6——700型加彈機11 套,先進的設備引進帶動了企業的良性發展,至此,公司擁有固定資產1.8億元,創利稅800萬元。

1993年這一年對於項興良來說是進取之年,也是磨難坎坷之年。項興良經過深思熟慮,除了主業化纖原料外,力圖尋找新的經濟成長點,決定向企業的多元化發展,他毅然投資。300多萬建立安達加油站,投資1000多萬創建蕭山汽車駕駛員培訓學校,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的經濟效益。在蕭山工業的迅猛發展,電力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為了緩解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蕭山供電局與項興良決定投資達1.8億的建一個蕭山重油發電廠,這每小時發電量達2.4萬千瓦的重油發電廠這在當時轟動了整個蕭山,成為蕭山一個重點建設項目,項興良當時參股達49%,供電局占51%,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中,要籌措這么一大筆的資金,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項興良為跑資金累得筋疲力盡,最後他將股份退至31.5%,幾千萬元的投資在這么短的日子裡得到籌集,益於他在金融界中的誠信與實力。項興良在電廠長達數月的建設中憚盡心機,這一路上光拖曳重型設備而要加固的橋樑就過到數十座。多少的事要他拍板和定奪,最後病倒在床,住進了醫院。

事業歷程

項興良於1989年創辦了蕭山市衙前新星化纖布廠,任廠長,走上了創業之路。1992年在新星布廠的基礎上成立了蕭山市化纖實業公司,於1997年成功轉制,並更名為浙江開氏實業有限公司。他不滿足於企業發展現狀,加大技改投入,調整生產結構,使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開氏公司連續5年被評為蕭山百強企業,2001年,公司擁有固定資產4.1億元,員工1500餘人,實現工業總產值5.5億元,創利稅5000萬元。當年技改投入1.5億元,公司產品DTY已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項興良於2000年和2001年被評為蕭山區優秀黨員,連續9年被評為衙前鎮勞動模範。他為社會公益事業慷慨解囊,捐款90萬元用於修建衙前初級中學和鄉村道路,連續13年給衙前敬老院免費提供水電,受到當地民眾好評。

人生轉變

2009年據指控,開氏集團在西湖區開發的西溪鋒尚、西港新界等項目,都是許邁永親自帶項興良考察商定的。這些樓盤都是留用地項目,不符合商品房銷售政策,在主政西湖區的許邁永的幫忙下最終順利銷售,為報答許邁永,項興良先後22次送其250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