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蘭陽性球菌性鞏膜炎

病因

引起細菌性鞏膜炎的常見致病菌有:假單孢菌科(pseudomonadaceae)的假單孢菌(pseudomonas)、鏈球菌屬(streptococcaceae)的鏈球菌(streptococcus)、細球菌科(micrococcaceae)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和腸道菌群(enterobacteriaceae)的變形桿菌(proteus)等。
鞏膜異物、眼部手術(圖1~4)或術後β射線照射、局部套用免疫抑制藥物及眼外傷作為鞏膜炎的誘因逐漸被重視。近年來,國內外報導較多的是長期配戴角膜接觸鏡引起的角膜損害,加上鏡片本身和保存液易被污染,故引起角膜感染。綠膿桿菌(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是條件致病菌,所致眼部感染多發生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和患者。銅綠假單胞菌引起外源性鞏膜炎最常見,先發生角膜炎並向鞏膜擴散引起。結膜囊內尚有14%~20%可分離出鏈球菌,通常不致病。肺炎鏈球菌性鞏膜炎(streptococcuspneumoniaescleritis)也是由角膜感染擴散或翼狀胬肉術後行β放射線照射繼發引起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和變形桿菌性鞏膜炎少見。

臨床表現

細菌性鞏膜炎多數呈瀰漫性或結節性,發病急常伴有急性卡他性結膜炎(acutecatarrhalconjunctivitis)。患者出現結膜充血畏光、流淚、眼痛和視力下降,炎症刺激產生大量分泌物,先為黏液性,以後漸呈膿性60%的患者眼痛嚴重,可以局限也可以沿三叉神經分支放射。瀰漫性前鞏膜炎的鞏膜組織水腫並因水腫而致表層鞏膜深層血管頂起表層鞏膜深層血管叢比淺層血管叢充血更顯著,呈典型暗紅色本病相對良好,60%的病例累及部分前鞏膜,40%的病例累及全部前鞏膜。結節性前鞏膜炎病變區呈紫紅色充血,鞏膜炎症浸潤,組織水腫,形成結節。結節質硬,壓痛,不能活動。結節常為單個,40%的病例有數個並可伴有鞏膜外層炎。
嚴重者出現壞死性前鞏膜炎並可累及玻璃體多由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眼紅、眼痛、畏光、流淚結膜囊分泌物和視力減退為常見症狀畏光、流淚常與合併角膜炎有關。如果畏光、流淚十分嚴重者,常表明有鞏膜組織壞死的可能壞死性前鞏膜炎中74%的患者出現視力減退。壞死性前鞏膜炎的眼痛劇烈,可放射至眉弓及眼眶周圍,常影響睡眠。穿過鞏膜的感覺神經結構破壞,軸突周圍基質水腫和炎性浸潤與劇烈的眼痛有密切關係壞死性前鞏膜炎常伴有筋膜炎穿過筋膜囊和鞏膜的神經受到牽拉也和眼痛有關。細菌性壞死性前鞏膜炎的體徵表現為早期局限性炎性浸潤,急性充血,鞏膜壓痛明顯部分區域鞏膜組織水腫,附近的表層鞏膜出現片狀無血管區這是壞死性前鞏膜炎的一個可靠特徵。炎症可為局限性如果未及時治療炎症擴散,直到累及整個前段鞏膜。鞏膜壞死吸收後葡萄膜外露,若不伴有眼壓升高(>30mmHg)不會形成葡萄腫。葡萄球菌性前鞏膜炎也會呈現慢性炎症的變化,形成鞏膜疼痛性結節、肉芽腫或瘺管出現鞏膜和結膜組織的潰瘍性病變。

併發症

鞏膜壞死、鞏膜葡萄腫等。

診斷

根據鞏膜炎的特徵性臨床表現,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實驗室檢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