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民生

面子民生

城市要面子說白了就是官員要面子,面子是什麼,面子也是政績——面子漂亮,政績也就漂亮。而物流成本增加的民生負擔,則城市的管理者很少去考慮。

(圖)無錫市強制拆除報刊亭無錫市強制拆除報刊亭

無錫市政府作出了一個讓外界覺得匪夷所思的決定:關閉、拆除該市市區1241個報刊便民亭(棚、攤、點)。於是早起上班的無錫市民驚訝地發現,他們再無報紙可買。整治背景之一就是“為了迎接即將舉辦的某論壇”。搞論壇當然是好事,但城市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大街上乾乾淨淨,而是儘可能方便市民生活。何況,報刊便民亭的經營者多為困難民眾,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政府部門本應多創造就業機會,但這一次,我們看到的,卻是弱勢群體的飯碗被砸掉了。這不正是面子民生的真實寫照嗎?

具體體現

(圖)面子民生報刊亭

無錫市政府作出了一個讓外界覺得匪夷所思的決定:關閉、拆除該市市區1241個報刊便民亭(棚、攤、點)。於是自本周一起,早起上班的無錫市民驚訝地發現,他們再無報紙可買。

負責實施這次行動的是無錫市城管局,他們的執法理由是“取締非法”。這讓很多報刊便民亭的業主哭笑不得,因為他們一直都在與城管發生關係——無論是當年買亭子,還是每年上交多達幾萬元的管理費。

但城管部門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尷尬的,他們正將整治行動強硬推進,三天來已陸續有便民亭被強行拆除搬離。但記者調查了解到,如此大規模的拆除行動並沒有經過聽證程式,相關行政機關涉嫌程式違法。

據無錫城管局提供的數據,無錫市區共有各類亭棚攤點1889個,其中包括187個公安報警亭和461個公用電話亭,它們不在此次整治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共有1241個報刊便民亭將被整治,而它們的共同命運是:拆除搬離。除了約500個左右的報刊亭,另外的700多個便民亭多為冷飲亭和雜貨亭,也包括少部分如修鎖、修車亭。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報刊便民亭的經營者多為當地的困難民眾。

合法與非法之爭

業主們反覆提供這些資料,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自己經營報刊便民亭一直是在城管的“管理、收費和許可下的合法行為”——而此次無錫市城管局整治行動“師出有名”:取締非法。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合法審批,嚴禁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場地擅自設定報刊亭、冷飲亭……”這是無錫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發出的《告知書》上的內容,而無錫市政府發出的針對此輪整治的通告,也明確指出“取締未經依法審批的各類亭棚攤點。”

這兩項內容在各類通知書,告知書中被廣泛引用,也成了業主們爭論、為自己辯護的焦點所在。

面子與民生

(圖)面子民生報刊亭

報刊便民亭被一些城市管理者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這不讓人感到意外,但一個城市能夠如此公然地“拔釘子”,卻是我們難以想像的。這1241個亭子的倒下,折射出某種原本就縈繞在我們身邊的“生存狀態”。

那是一種“說你合法你就合法、說你不合法你就不合法”的生存狀態。此次強拆中最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現在被認為“非法”的亭子,長期以來是被城管部門認定為“合法”的。正如有業主所言,“我有工商營業執照,還有城管發的《便民行業定點許可證》,每年都要交管理費給城管,算不算合法”?而城管局現在只憑一紙“基本上不可能拿到”的“臨時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便認定這些亭子統統“非法”,著實荒唐。從中,我們絲毫看不到對法律的敬畏。

那是一種“城市的面子比民生更重要”的生存狀態。根據城管部門官員的解釋,整治背景之一就是“為了迎接即將舉辦的某論壇”。搞論壇當然是好事,但城市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大街上乾乾淨淨,而是儘可能方便市民生活。何況,報刊便民亭的經營者多為困難民眾,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政府部門本應多創造就業機會,但這一次,我們看到的,卻是弱勢群體的飯碗被砸掉了。

那是一種“民意想怎么漠視就怎么漠視”的生存狀態。根據城管部門官員的解釋,整治背景之二是市民對違法占道經營的反感,但媒體反映出來的,是人們對買不到報紙的不滿。再說,即便市民真的對這些“違法占道經營”反感,也應該及早拆除,何以到了要搞論壇的時候,才拿出來說事兒呢?那是一種“權力想幹的事怎么都攔不住”的生存狀態。

儘管事關市民的生活與弱勢群體的就業,但城管部門一旦認定要拆除,任憑你多少質疑都白搭。有城管隊員說,“你自己拆還能把亭子當廢鐵賣掉,被我們拆了,你連個亭子都沒了”——這是何等的霸道啊!

演變

(圖)報刊亭報刊亭

一個法制社會,任何時候是不能容忍“非法”生存的。毫無疑問,正常情況下,城管部門代表政府行使執法權,取締非法報刊亭理應是件大快人心之事,老百姓拍手還來不及。

不是嗎?只要你放眼左右,無論是執法部門取締非法採礦,還是取締非法行醫點,亦或是取締非法職業中介機構。那一次“取締非法”公眾不是叫好聲一片。

可為何無錫這次“取締非法”報刊亭遭遇網上一地口水,甚至引發眾怒呢?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合法審批,嚴禁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場地擅自設定報刊亭、冷飲亭……”這是無錫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發出的《告知書》上的內容,而無錫市政府也明確指出“取締未經依法審批的各類亭棚攤點。”顯然是,那些私搭亂建的報刊亭當屬非法之列,依法取締合情合理無疑。

無論是當年買亭子,還是每年上交多達幾萬元的管理費。一切是那么的順理成章,城管從來沒有“非法”之說。更何況,既有工商營業執照,還有城管發出來的《便民行業定點許可證》,一直是在城管的管理、收費和許可下的報刊亭,一個原本是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合法項目,咋說“非法”就非法了呢?

我不知道,中國城市現有的報刊亭是否都有臨時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如果沒有,是否也一律“取締非法”?至於說,沒有按每年一次續批的要求進行續批,原來合法,現在也變成了不合法。難道管理部門除了取締再別無良策?為何不能動員續批讓其繼續合法呢?畢竟,一個報刊亭成本不是三分二分,更是養家餬口的飯碗。再說,全面取締報刊亭,難不成要逼迫市民到太空去看報讀書?

執法必嚴,取締非法,不能拿執法藉口當執法理由,必須師出有名,合理合法。依法行政、力避違法行政本是公權力的行為邊界。如此大規模的拆除行動,並沒有經過聽證程式,相關行政機關明顯涉嫌程式違法。與其說,是取締非法,不如說是一次“非法”取締。政府豈能如此隨便?執法豈能如此兒戲?公眾豈能如此信服?

“瞎折騰”

(圖)面子民生被強制拆除報刊亭的市民

儘管網路媒體波濤洶湧,嚴重威脅著平面媒體的領地,可是平面媒體還沒有被網路媒體代替,也難以被完全代替。任何個人要和社會保持著聯繫,少不了聽廣播看報紙。如果一個城市,沒有報亭,沒處買報紙,如果一個人、一萬個人、一百萬個人,突然沒有報紙看了,這種突變不亞於一場“精神地震”。而這“精神地震”就在富庶的江南城市無錫發生了。

緊張的工作,孩子的接送,生活的快節奏,人們一般只能在上下班的路邊順便買報紙,報亭當然是市民方便的買報之處。有人說,賣報場所可以放到超市,放到郵局櫃檯,這是對市民生活狀況不了解。有人說“一刀切”全部拆除這1241個報刊便民亭(棚、攤、點),是為了市容,可是清爽的市容,給人買報方便嗎?好看的市貌,中用嗎?且不論,產權問題,亭主的損失問題,行政機關涉嫌程式違法問題。

有人說,部分報亭私自擴大經營範圍,那么,也應該誰違規,誰負責,誰承擔後果,而不應該連同遵紀守法的報亭一併受罰,一起拆掉拉倒,如同習慣的一刀切整治模式,一個礦難發生了;所有的礦都停下來整頓,一個舞廳發生了火災,所有的舞台都停止營業整頓;一個學生犯了錯誤,讓全班學生一起罰站。這樣做,既不公平,也不正義,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既不科學,也不聰明,而是典型的“瞎折騰”。

便民還是擾民

(圖)面子民生市政府辦公樓

每個城市都設立形形色色的報刊便民亭,其功能基本大同小異,集零售報刊、飲料、撥打公用電話等為一體,經營此類小本生意的人大多為城市弱勢群體,如此服務既讓市民感到非常方便,又養活了一大批下崗等城市無業人員,毫無疑問,從事便民亭經營的業主為城市及政府作出了貢獻,功不可沒。

然而,無錫市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在延伸便民亭服務功能上下功夫,反而對全市1241個報刊便民亭大開殺戒,必拆除而後快。在強大的公權力面前,便民亭業主毫無抗爭能力,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飯碗被無情地打碎。是市政府一時頭腦發熱嗎?顯然不是,據悉,有關部門對此次執法整治的理由是:其一為了迎接無錫即將舉辦的某論壇,其二市民對違法占道經營的反感。可見,這是一次有計畫、有組織的行動,面對數十人的執法隊伍,業主想不配合都不可能。

我們認為,維護城市形象本身沒有過錯,問題是,便民亭到底需不需要,如何處理好拆除後的遺留問題,作為執政為民的政府,不能不考慮到影響與後果。沒有便民亭,市民買不到報紙,配鑰匙、買早點都成了難題,對市民生活帶來了不便,在沒有措施跟進之前,任何單方面行動都是違背民意、不得人心的。而作為被執行對象,涉及到一千多個家庭,他們平時都是遵紀守法的市民,該交的錢交了,該辦的手續辦了,到頭來竟然被莫名其妙砸掉了飯碗,且沒有一個補償方案,這樣做人道嗎?這么多家庭又靠什麼生存呢?

改變城市面貌、取締違章占道經營,是便民利民的大好事,便民亭要不要拆、如何拆,必須徵求業主與市民意見,也就是履行相應的聽證程式,無錫市關閉、拆除該市市區1241個報刊便民亭的做法,有強姦民意之嫌,是一種典型的暴政,說到底,便民是假,擾民才是真,拍板的領導必須受到問責。

亂作為的標本

無錫市政府作出了一個讓外界覺得匪夷所思的決定:關閉、拆除該市市區1241個報刊便民亭,無錫市城管局在實施此項執法時,給出的理由是“取締非法”,這讓很多報刊便民亭的業主迷惑不解,因為他們一直都是在區城管發生關係——無論是當年買亭子,還是每年上交多達幾萬元的管理費。

這真是讓人啼笑皆非。便民亭曾經被標榜為“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業主們也是按照要求老實本分地交錢、辦理、經營,並且每年向區一級城管部門上交數萬元的管理費,而現在,一夜之間忽然被市級城管部門宣判為“非法”攤點,要求強制取締,各級部門間這種隨意變更、互相“打架”的政令,似乎活脫脫地解讀了一把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官”字本來就有兩張“口”,說你合法就合法,不合法也合法;說你非法就非法,合法也非法。

當然,官員們的解釋是很“嚴肅”的。按照市城管局某負責人的說法,問題的出現,是因區一級的相關部門把關不嚴,甚至不排除一些區級單位亂作為的可能。筆者覺得,如果這位官員所說屬實,那么解決的程式應該是這樣的:市城管對區城管作出處罰,責令整改;召開聽證會,決定報亭拆除與否;一旦決定拆除,應及時與各業主協商或按照規定給予合理補償。在此過程中的一切費用和責任,都應由犯了“亂作為”錯誤的區城管承擔。現在,犯了錯誤的區城管不糾錯、不退錢,全身而退躲到幕後,衝到前台的市城管則不問青紅皂白,強行將報亭直接拆除,絲毫不顧業主的損失和感受,這種政府出錯,卻要由民眾買單的粗暴做法,是何道理?

況且,從行政管理的角度講,區城管才是各報亭業主的直接管理者,市城管並不擁有對各區個體報亭的直接管理權,市城管這種簡單粗暴的越級管理,在某種程度上顯然也是一種亂作為。

無錫“強拆便民報亭”事件,很能反映出一些部門亂作為的行政亂象:根據自身的需要朝令夕改,隨意變換政策;政府部門犯了錯,板子卻打在民眾的身上;上級越過下級,根據自己的意願恣意行事等。這些“亂作為”行為,既損害了政府形象,又浪費了公共資源,甚至惡化民生,危及社會治安,可謂影響極壞,危害無窮,必須堅決剷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