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病性尿道炎

非淋病性尿道炎,非特異性生殖道感染。主要由沙眼衣原體或解脲支原體感染所致,少數也可由陰道毛滴蟲、白色念珠菌和單純皰疹病毒等引起。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

非淋病性尿道炎是指臨床上有尿道炎表現,而分泌物塗片和培養查不到淋球菌的一種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性疾病。
由於女性患者不僅有尿道炎症,而且也可有宮頸炎症,故也稱之為“非特異性生殖道感染。主要由沙眼衣原體或解脲支原體感染所致,少數也可由陰道毛滴蟲、白色念珠菌和單純皰疹病毒等引起。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
非特異性尿道炎與淋病一樣,也多發生於青年性旺盛期,25歲以下占60%。60年代以來非特異性尿道炎發病率驟增,在歐美已超過淋病居性傳播疾患發病率的首位。80年代美國每年新發生的病例達300-1000萬人。

臨床表現

潛伏期1-3周,平均2周。以前可有淋病史或不潔性交史。30%-40%男性,80%-90%女性無自覺症狀,或者症狀很輕未能引起患者注意。典型症狀為尿痛及尿道少許粘液性或粘液膿性分泌物,量少,有時需要擠壓前尿道才能發現少許分泌物。

尿道炎如何進行診斷

尿道炎的診斷除根據病史及體徵外,需將尿道分泌物行塗片染色檢查或細菌培養,以明確致病菌。男病人若無尿道分泌物,應行尿三杯試驗。急性期尿道內忌用器械檢查。慢性尿道炎需行尿道膀胱鏡檢查以便明確發病的原因。有時可用金屬尿道探條試探尿道內有無狹窄,必要時行尿道造影。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原因

淋菌性尿道炎除由沙眼衣原體和脲素支原體外,其他原因可以由白色念珠菌、大腸桿菌、滴蟲、單純皰疹病毒等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當兩性進行接觸時,病原體通過皮膚黏膜侵入健康人體內而感染髮病。
由於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療周期長,病情反反覆覆,在治癒前患者希望有性生活。但是在治癒前不要有性生活。因為性生活使治療前功盡棄。在性生活中,由於泌尿生殖道的充血,使病原體加快繁殖,甚至於進一步感染內生殖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