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生世界·沙漠

非洲野生世界·沙漠

非洲野生世界·沙漠,從南方的卡拉哈里到北方強大的撒哈拉。

非洲野生世界·沙漠非洲野生世界·沙漠

簡介

非洲為沙漠所占據,從南方的卡拉哈里到北方強大的撒哈拉。這些沙漠是迷人的世界,每片沙漠都很獨特,所有沙漠都是個挑戰。不過生命可以用最驚人的方式征服這些沙漠。這是一場穿越非洲雄偉沙漠的壯麗旅程,一個在艱苦條件下求生的故事。
非洲為沙漠所占據,從南方的卡拉哈里到北方強大的撒哈拉。這些沙漠是迷人的世界,每片沙漠都很獨特,所有沙漠都是個挑戰。不過生命可以用最驚人的方式征服這些沙漠。這是一場穿越非洲雄偉沙漠的壯麗旅程,一個在艱苦條件下求生的故事。
 從宇宙中看,大片的沙子與岩石覆蓋了非洲大陸一半以上的面積,在南部與大西洋接壤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納米布沙漠。八千萬年以來,寒冷乾燥的風從海洋吹來,不讓這片土地有濕氣,在海岸邊堆積起了巨大的沙丘。這裡很美,但是乾旱得難以置信。情況好的年頭納米布沙漠也只有50毫米的降雨量;情況糟的年頭,天上只下沙子。

野生世界

不過,在沙丘的裡面,埋藏著寶藏。很久以前被沙塵所吞噬的死去的動植物殘片被卷到了地表,成為一道極其重要的生命線。各種甲蟲找到了收穫這一饋贈的方式,它們與白蟻蜥蜴一起構成了納米布沙漠中脆弱而精巧的生命線的基礎。
  在這一片貧瘠的沙海中,大型動物很難找到足夠的食物。要想生存,就必須成為高手,比如那米布花條蛇。通過身體的側向滑行,可以一直在沙丘上“遊動”。不過在如此空曠的競技場,埋伏起不了什麼作用,重要的是速度。楔吻蜥蜴有一種特殊的武器——噴氣推進,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鑽入沙里——那是躲避捕食者和太陽的最佳場所。在那米布沙漠中,遮蔽處非常稀少,再小的一塊遮蔽處,都會有最猛烈的守護者。
  沙丘蟻群壟斷著那米布沙漠上堅韌的草。它們攻擊大多數的入侵者,但是卻能容忍吸食草汁的小昆蟲的出現——沙丘蟻可以從它們身上擠出珍貴的糖水。沙丘蟻們多草的家可以遮擋太陽的酷曬,不過在外面,沙子表面的溫度可以達到酷熱的60攝氏度。
  足跡蜘蛛有一種特殊的生存策略。它們沒有地方把網掛起來,就在地面織網,把沙礫也編織進去,形成了一塊可以遮陽的小毯子。不過這些沙毯的作用不僅僅是遮陽,它們是有著完美偽裝的粘稠陷阱。
  沙丘蟻在門口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大部分食物,為了補充飲食,它們必須出去到沙地上探險。修長的腿使它們的身體懸於灼熱的地表之上,但是它們必須小心地行走,外面猶如雷區。蜘蛛把捕獲的沙丘蟻按在火熱的沙子上,在把它們拖下去之前就將其烤熟。
  在那米布沙漠上,即使是最堅韌的動物也在與炎熱做鬥爭。沒有雲彩的遮掩,沙漠地區的太陽輻射很強烈。午間的沙子太熱了,仿佛是一片灼熱的火炭。經歷了數百萬年,動物們學會了讓腳爪保持涼爽。
  在風的推動下,沙丘如雪崩般坍塌。那米布上的居民無法扭轉這一洪潮。雖然沙丘不穩定,卻是一種了不起的動物的家。活板門蜘蛛只在最陡峭的沙丘頂端建巢,它們學會了這樣做是因為有一個攻擊性很強的敵人——蛛蜂。盡管蛛蜂視力很差,腿上卻有敏感的絨毛,可以獲取最輕微的蜘蛛氣息。當找到蜘蛛巢後,蛛蜂很快就可以判斷地穴有多深。如果比較淺,它就開始挖,最多會挖兩個小時。當蜘蛛露出來後,就是蛛蜂有麻痹作用的螫針和蜘蛛的大顎之間的較量了。被逼到絕路的蜘蛛亮出了王牌,它像輪子一樣翻轉著滾下沙丘。它每秒鐘翻40多轉,令人眩暈地逃生了。
歷經時間磨礪的本能支配著那米布沙漠上的大部分生靈,不過有些動物也不得不利用代代相傳的知識學習如何征服這些沙子。非洲象是如此足智多謀,它們甚至可以在沙漠的中心生存。大象的記憶力驚人,儘管這片沙漠的面積達到200萬平方公里,但生活在當地的約100隻大象精確地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足夠的食物和水。這裡有一種叫娜拉絲的植物,根從很深的地下吸收水分——它每年都結出大量的瓜。大象非常喜愛這種瓜。每個瓜都是一包珍貴的水和種子。娜拉絲也會從大象對其的掠食中受益,其種子在被排泄到一堆肥沃的糞便中之前,也許已經隨大象移動了50公里。
不過除了與大象做交易之外,娜拉絲還需要其他方式傳播種子。在黑暗的掩護下,營養豐富的瓜還會吸引一些當地的動物,比如南非豪豬。豪豬每晚為了尋找成熟的瓜會搜尋15公里之遠,它們主要依靠敏銳的嗅覺。娜拉絲瓜的外殼很堅韌,不過豪豬的大門牙能輕而易舉地將其打開。和大象一樣,豪豬幫助娜拉絲散播種子。
豪豬打開了瓜也給沙丘上其他的生物帶來機會。沙鼠緊隨其後。在沙漠寒冷的夜晚中,這些小齧齒動物的能量消耗得很快,因此必須迅速找到食物。儘管剩下的食物很多,但是需要花些力氣把娜拉絲種子挑出去。沙鼠為以後貧瘠的時期做儲備,但是它們必須保持警惕。銀背狐在娜拉絲叢里巡邏,尋找著沙鼠。令人驚訝的是狐狸對這種解渴的瓜也很青睞。
不過這裡有一個難解的謎:這裡是非洲最嚴酷的環境,可能一連十年都不會下雨,那么納米布沙漠是怎樣養活那么多生物的呢?
在這樣一個夜晚,秘密被揭曉了。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潮濕的空氣在經過寒冷的沿岸流時被轉化為霧,一塊巨大的濕氣毯穩步滾過沙漠,這面紗般的薄霧是納米布沙漠中上帝的恩典。一點點濕潤,一點點食物和千百萬年的進化就是在非洲沙漠中最嚴酷的環境下獲得成功的秘訣。
宏偉的沙丘占據著納米布,但它的東邊和西邊則是截然不同的荒漠類型——一大片被稱為乾旱台地的岩生灌叢。這片荒漠與納米布一樣古老,不過在這裡主要是雨水而不是霧滋養著生命。在乾旱台地,冬季降水可達300毫米,多一點濕潤就創造出了一個不同的世界。
春天,這裡要經歷一場大變革。就是這一年中短短的幾個星期,3000多種植物的花會把這片荒漠變成非洲的花園。奪目的繽紛色彩是為了實現一個特殊目的——吸引昆蟲傳粉。一些奇特的關係就此形成了。短絲花那亮紫色的花是專門為吸引一種非洲舌頭最長的蠅而設計的。當這種蠅伸到長長的花筒中去吸食花蜜時,花粉就沾到了它前額上。真是聰明的設計,但是起風的日子就不太容易達到目的。
在一個月內,春天的花季就結束了。植物已經結籽,利用掃過沙漠的溫暖的夏季風四處傳播。這段時間裡,乾旱台地鮮艷奪目。但是好景不長。雨水也喚醒了貪婪的大軍——飛蝗。數百萬埋在沙子裡的蟲卵孵化了,形成了綿延10公里長的大軍。這些掃蕩大軍毀掉行進途中所有的新鮮植物。這些繁殖期的蝗蟲群體每天可以遷移80公里,不過只有在食物和濕度還足夠的情況下才會如此。
那么,該怎樣定義非洲的沙漠呢?沙漠是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的地方。與乾旱台地相鄰的一處沙漠的降水量最大,這裡有集中的夏季季風雨,它是非洲最濕潤的沙漠——卡拉哈里。卡拉哈里沙漠是占據南部非洲面積最大的沙漠,不過這裡較高的降水量賦予了它非常特別的景象:它的沙脊被草覆蓋,零星長著一些樹,看起來更像稀樹草原。
在濕季中,卡拉哈里沙漠的沙子被雨水弄得稀鬆,很容易挖掘。大東非鼴鼠在地下生活,現在則是最活躍的時候,尋覓植物的根和球莖。不過挖掘要比在地面行走多消耗一千倍的體力。即使是在這個非洲最青翠的沙漠上,球莖的分布也很分散。一隻單獨生活的東非鼴鼠永遠也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所以這些小齧齒動物們形成了一種互助生活方式,多達40個家庭成員一起勞作。像蜜蜂與螞蟻一樣,只有皇后生育,她的所有勞工都是不孕的雌性,但是每個成員都可以從新添的嘴上受益——小鼴鼠們早晚會加入覓食的隊伍。
大東非鼴鼠很獨特,它們的唇長在門牙的後面,這可以讓他們在挖掘的時候避免吞進沙子,但是也讓它們無法喝水,所以它們必須從球莖中吸取所需的所有水分。在濕季,大東非鼴鼠們很快把球莖採集起來,如果球莖開始發芽質量就沒那么好了。它們把球莖儲存在特殊的儲藏室里,留待乾旱的幾個月享用。大東非鼴鼠生活在地下,可以躲蔽卡拉哈里沙漠極端的高溫。
卡拉哈里沙漠大量的降水帶來了全年豐富的食物,這是這片沙漠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沙漠能養育更多大型的哺乳動物的原因之一。跳羚是非洲最成功的沙漠羚羊種類。短而薄的毛讓它們可以很容易地通過排汗散熱,它們外衣上白色的圖案有助於反射太陽輻射。跳羚從來不需要喝水,它們可以從最乾枯的沙漠植物上汲收所需的水分。
不過在南部非洲的荒漠上,有一種潛伏的危險——獵豹尾隨著跳羚群。它們也在荒漠中進化了,毛皮輕薄,體態輕盈,一切都是為了對付酷熱和提高速度。獵豹是短跑好手——不適合長距離的追逐,所以它們必須很接近獵物。但是跳羚的感官很敏銳。跳羚名副其實,跳起來可以高達兩米。它們跳起來是有目的的:既是給同伴傳遞警告信號,也是為了迷惑進攻者。
在這種爆發式的跳躍後,跳羚需要快速降溫。在卡拉哈里沙漠中,氣溫可能高得難以忍受,不過大型的動物至少可以在駱駝刺的樹冠下找到大片的陰涼。
儘管卡拉哈里沙漠上的溫度極高,它已經算是非洲最溫和的沙漠了。不過它並非一直如此。在過去的1500萬年里,非洲的氣候隨著冰期的來臨與結束從濕潤到乾旱,再到濕潤之間反覆變化。卡拉哈里曾經比現在乾旱許多,它曾一直延伸到赤道,與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相連。
撒哈拉沙漠占地900萬平方公里,面積如此之大,把整個澳大利亞放進去都綽綽有餘。撒哈拉沙漠荒涼而淒冷,而且,與非洲南部的沙漠相比,形成歷史非常短暫。很少有動物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這片狂野的荒漠,這裡只有最頑強的生物才能存活。
白長羚羊是真正的沙漠遊牧部落,它們會穿越撒哈拉數百公里去尋找灌木叢。它們在非洲其他乾旱地區已經生活了很久,能夠應付這片年輕的沙漠。白長羚羊在羚羊家族中很特別,雌性的角與雄性的一樣長。它們用這種令人生畏的武器兇狠地震懾想加入它們的外來者,特別是在食物稀少的時候。它們是少數幾種能適應撒哈拉生活環境的哺乳動物之一,只有另外一種動物比它們更堅韌,那就是單峰駝。它們並不是土生土長的,而是在亞洲的沙漠被馴化後引入北非做交通工具的。
儘管撒哈拉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不毛之地,但有些特別的地方卻是生機勃勃。查德境內的恩內迪山脈從雲層中獲得了比低地稍多一點的水分——足夠滋養一小塊稀樹草原了。在這裡,蹄兔靠金合歡樹的葉子生活——這是非洲平原上典型的景象。
我們今天認識的撒哈拉沙漠只有2000年的歷史,是北非迅速演變為乾旱氣候的產物。不過,我們的祖先在邊緣地區的過度耕種和過度放牧,對這種變化趨勢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此之前,一切是完全不同的。試想一下,這片土地曾被海洋淹沒,曾為森林草原圍繞,曾流淌著寬闊的河流。
非洲的沙漠不僅僅是貧瘠的土地,它們是生機勃勃的世界,異彩紛呈。它們還是充滿巨大生機的地方,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穩定的氣候和一些水,生命就有可能繁榮。變化正在以我們能想像到的最特別的方式在發生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