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伴生天然氣

非伴生天然氣

非伴生天然氣是天然氣的一種。 非伴生天然氣亦稱“純天然氣”“氣田天然氣”或“乾天然氣”,從單純的天然氣氣田中采出,常來自生物化學氣、煤成氣、或無機成因氣。主要由甲烷組成,甲烷含量可高達90~98%,只含有少量的重烴及其它非烴氣體,通常隨分子量增大而遞減,總含量一般不超過甲烷含量的5% 。烯烴含量極少,一般在0.1%以下,不含或少含凝析油,每立方米粗氣中不超過30g。有時含較多CO2或N2 。 因含油極少,不含可凝縮性烴類的氣體 ,非伴生天然氣加工處理較簡便 。如通過必要的加壓處理使天然氣變成液態,則成為“液化天然氣” 。可用作燃料或作製造炭黑、合成氨、合成石油、甲醇和其他有機化合物的原料 。

天然氣簡介

廣義地說,岩石圈中一切天然生成的氣體,均可稱為天然氣。但石油工業所稱的天然氣主要是指在地層中有機質熱演化各個階段 (生物化學階段、成油階段及過成熟階段)生成的氣態烴和非烴氣體(CO、N、HS等)所組成的混合氣。其特點是無色,可以燃燒,呈淡黃或藍色火焰。天然氣按成因可分宇宙氣、火山氣、生物成因氣、熱裂解氣;按產狀可分油田氣、氣田氣、凝析氣、伴生氣、煤田氣、煤系氣、游離氣、溶解氣、水溶氣;按化學成分可分乾氣、濕氣等。天然氣可作為燃料和重要的工業原料 (製造碳黑、乙烯、合成汽油等) 。天然氣是一種優質的天然燃料資源。在不同地質條件下由某些有機物質經生物化學作用分解而生成。通常包含甲烷、其他烷屬 重碳氫化合物、氮、氫、二氧化碳、硫化氫、機械雜質和水分等成分,有時還含有少量的氦和氬。發熱量很高,其低位發熱量常可達35600~41870kJ/Nm(8500~10000kcal/Nm) 或更高 。

天然氣按來源的不同,有伴生天然氣和非伴生天然氣兩類。前者亦稱“含油天然氣”或“石油氣”,與原油共生,從油井中伴隨原油的開採一起逸出,甲烷含量約為75~87%;後者亦稱“氣田天然氣”或“乾天然氣”,從單純的天然氣氣田中采出,甲烷含量可高達90~98%。如通過必要的加壓處理使天然氣變成液態,則成為“液化天然氣”。天然氣除了可直接用作工業燃料外,也可用於化學工業部門作為製造合成氨、乙炔、甲醇和其他有機化合物等的原料 。

非伴生天然氣簡介

非伴生常來自生物化學氣、煤成氣、或無機成因氣。主要由甲烷組成,約占95%左右,只含有少量的重烴及其它非烴氣體,有時含較多CO或N。因含油極少,加工處理較簡便。熱值為9000—9300千卡/標米 。

中國四川某氣田非伴生天然氣組成概況:CH為98%,CH為0.3%,CH為0.3%,其他烴總和為0.4%,N為1.0%,低位發熱量為36MJ/m 。

中國非伴生天然氣主要分布

四川盆地是全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根據中國沉積岩面積廣大,探明的石油儲量較大及煤成氣資源豐富等條件估計,天然氣生產發展潛力很大 。

恩施州天然氣資源僅分布於利川市建南鎮,儲氣構造位於四川盆地東緣的石柱復向斜內,地面構造面積173.4平方千米,侏羅系地層為區域性蓋層,下伏有三疊系至志留系地層。該氣田有4個產氣層,即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一段氣層和飛仙關三段氣層、二疊繫上統長興組二段氣層和石炭系中統黃龍組氣層,天然氣含氣面積71.04平方千米。全州天然氣探明儲量50.55億立方米,現有保有儲量40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4位。該氣田於1971~1981年進行勘探,共鑽井36口,現有採氣井12口,年產氣量0.63億立方米。“十五”期間,該氣田已規劃併入“川氣東輸”管網系統,目前,該氣田天然氣主要用於民用燃料和化工。為滿足社會發展和“川氣東輸”對天然氣的需求,“十五”期間擬戰略勘查鄂西渝東地區,並對利川建南、花果坪復向斜和沿湖至土地堂復向斜等成氣條件較好的區域進行勘探,規劃新探明儲量100億立方米,新增天然氣生產能力2.4億立方米 。

天然氣套用

1988年初世界探明天然氣儲量超過110.6萬億立方米,蘇聯是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伊朗、美國、阿布達比、奈及利亞和卡達等國儲量也很大。早在2000 多年前中國四川就已開始利用天然氣煮鹽。19世紀20年代美國用天然氣照明,19世紀末採用管道輸氣,從而促進了天然氣工業的發展。 二次大戰後,隨著天然氣開發和輸送技術的發展,以及石油化工的崛起,世界天然氣生產迅速發展。天然氣在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9.3%,上升為1989年的21. 3%,成為僅次於石油和煤炭的第三大能源,並成為生產合成塑膠、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和合成氨等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蘇聯、美國、加拿大、荷蘭、 英國和阿爾及利亞都是天然氣重要生產國 。

有非伴生天然氣和伴生天然氣兩種。非伴生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用作燃料或作製造炭黑、合成氨、合成石油、甲醇和其他有機化合物的原料。伴生天然氣含較大量的乙烷、丙烷、丁烷和戊烷等,可用於裂解製取乙烯或經壓縮製成液化天然氣,也可直接用作燃料。有的天然氣含有氦氣,含氦較多的天然氣可用於提取氦氣 。

非伴生天然氣套用:氣井中產出的天然氣,需由集氣管網送往加工廠, 經脫硫、脫水、脫二氧化碳等加工過程,生產出符合使用標準的外輸天然氣。60年代以後,為了便於海運,發展了天然氣液化技術,印度尼西 亞、海灣國家和阿爾及利亞是重要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1973年以後,隨著石油的漲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倍受重視。義大利、加拿大、新 西蘭等國正在推廣用天然氣替代石油驅動汽車、輪船。許多國家正在發展天然氣製取汽油和用於高爐生產等技術 。

液化天然氣:把天然氣從氣態變成液態的技術,以便在貿易中裝車、裝船外運。此技術是把天然氣通到超低溫環境中,使其體積縮小到原體積的1/600,成為液體。使用的溫度為-161.5℃,其裝置按使用情況分為4種類型:即基本負荷型、調峰型、終站型和衛星型。

天然氣市場

迄今為止,世界上已形成北美洲、歐洲(包括前蘇聯)和亞洲三大天然氣市場。北美洲市場主要包括加拿大和美國,其中加拿大是淨出口國,美國是淨進口國;歐洲市場包括西歐、東歐和前蘇聯地區,其中,中歐、西歐的多數國家是天然氣進口國,俄羅斯、荷蘭、挪威是出口國。此外,歐洲市場還 大量從歐洲以外的國家,主要從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進口天然氣。亞洲市場主要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其中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是出口國,日本、韓國是進口國。上述三大市場中,北美和歐洲市場幾乎完全是管道天然氣貿易;亞洲市場則完全是液化天然氣貿易 。

天然氣輸送管網

天然氣輸送管網是天然氣從產地輸送到用戶的主要方式。實踐中認識到輸氣管道的網路化具有供氣可靠、利於開拓天然氣市場、利於提高天然氣工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利於充分利用輸氣管道、利於對整個輸氣系統實現計算機控制等一系列優點。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是全球天然氣管道建設的高峰期。20世紀90年代,世界輸油管道建設速度有所放慢,但輸氣管道建設活動依然很活躍。目前天然氣輸氣管網的發展呈現出長距離、大口徑、高壓力、高度自動化遙控,向極地和海洋延伸的特點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