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園夜語:哲學隨想錄

四十、歷史是現實的驗證 五十三、文明與人性 五十五、人道與文明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裝: 37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3094752
條形碼: 9787303094752
尺寸: 23.4 x 15.2 x 1.8 cm
重量: 399 g

作者簡介

陳先達,江西鄱陽人。生於1930年12月30日。1953年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班哲學分班學習,1956年畢業留校。身無半官,一生從教。雖有小挫,終難捨筆。著有《陳先達文集》(6卷本)、《處在夾縫中的哲學》等書。合著中較有影響的是《被肢解的馬克思》。有舊體詩《學步詩選》問世,薄薄一本,自娛之作,為識者哂笑。
年近八旬,仍在鍵盤上敲敲打打。非求聞達,實防痴呆。“居家不知油米價,弄文差比弄孫強”,可為晚年寫照。

內容簡介

《靜園夜語:哲學隨想錄》的風格,文字雖然稍長點,仍屬短文。只是文章中涉及中國歷史、哲學、文學,有點掉書袋,但還是以結合現實生活和個人的哲學體悟為主軸,尚可一讀。靜園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處宿舍。所處三室,70多平方米。我從50平方米的林園二居小房遷入靜園新居,從此有了一個獨立的屬於我個人的書房,能擺一台電腦。《靜園夜語》就是在這間約7平方米的書房中敲成的
《漫步遐思》出版後受到一些讀者的鼓勵,“老夫聊發少年狂”,有時靈感突發,不能自己,晚上也常敲敲鍵盤,故名《靜園夜語》,實際上還是白天寫的時間多。所謂“夜語”,名實難符。

目錄

上篇
一、哲學貧困與哲學家的窮困
二、為道與為學
三、在枯燥哲學命題的背後
四、學哲學要防止走火入魔
五、矢人與函人
六、市場經濟與個人主義
七、魯侯養鳥與郭駝種樹
八、“的”必先立
九、一位不懂哲學的國王就像一頭戴王冠的驢
十、父母官與公僕
十一、能與不能
十二、個人主義的最佳治療方案
十三、無知的迷信和有學問的迷信
十四、“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說
十五、非水求人,人實求水
十六、人莫知其子之惡
十七、人不是土豆
十八、心中有民眾才能實事求是
十九、白髮死章句
二十、“看不見的手”:規律起作用的方式
二十一、“傻瓜”並非傻瓜
二十二、不要在非此即彼的絕對對立中思維
二十三、站起來,我們同樣也偉大
二十四、如果沒有伽利略會怎樣
二十五、社會現象的個別性、相似性與本質重複陸
二十六、歷史沒有意義嗎
二十七、歷史事實是既成的不可更改的
二十八、不探求原因就不必研究歷史
二十九、關於克婁巴特的鼻子的爭論
三十、社會進步中的曲線
三十一、歷史的道德評價
三十二、人的宗教崇拜與當代的追星族
三十三、歷史感和現實感
三十四、歷史必然性與三角形的證明
三十五、超越個人生命的局限
三十六、類與社會
三十七、主客二分與天人合一
三十八、王侯尚且憂貧,況編戶之民
三十九、老百姓不是零
四十、歷史是現實的驗證
四十一、歷史必然性與烏托邦
四十二、把理想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
四十三、魯國無儒和真假馬克思主義
四十四、從《共產黨宣言》看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四十五、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四十六、盡信書不如無書
四十七、人的雙重角色:劇作者和劇中人
四十八、生命的本質與人的終極關懷
四十九、無之為用
五十、人文科學體系的個性不能是“唯我獨有”
五十一、人文文化與科技文化
五十二、文化與文明
五十三、文明與人性
五十四、文化爆炸
五十五、人道與文明
五十六、在物質豐富和精神貧困的背後
五十七、文化的積累和決裂
五十八、在文明衝突論的背後
五十九、以頭立地和以腳立地
六十、老九與老大
六十一、歷史的規律與循環
六十二、歷史中的芸芸眾生
六十三、爭論不休的哲學本質問題
六十四、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
六十五、利益不是個人腳上的雞眼
六十六、哲學應該是被把握在哲學思維中的時代
六十七、詩人不識漁人苦
六十八、基因、血統與動物政治學
六十九、文化發展的本質是創造
七十、人文學科的科學與價值
七十一、有足未必走遍天下
七十二、君子遠庖廚式的人道主義
七十三、幸福的阿Q和阿Q式的幸福
七十四、英雄業績淘不盡
七十五、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七十六、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七十七、尚留微命做詩僧
下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