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之痕

青青之痕

該書由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親自題寫書名,該書收集了作者從中學到大學的隨筆文字——有對成長曆程中快樂的真實寫照,亦有對挫折與失敗的認真反思;有對兒時歡樂的留戀與不捨,亦有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嚮往……儘管現在看來,有些內容顯得幼稚可笑,但作者並沒有對這些文字進行過多的修飾與改動,因為只有這種真實才是最彌足珍貴的。在這些帶著些許幼稚氣息的文字中,作者真實的勾畫出自我的成長軌跡,一道既有蜿蜒曲折而又滿是樂觀溫情的青青之痕躍然紙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學生丁莉婷作品集

版次:1

字數:169000

紙張:膠版紙

條碼:9787121072574

開本:32開

印張:7

定價:¥18.0

書名題字:紀寶成

作者簡介

丁莉婷,女,滿族,1986年10月生於秦皇島。2005年秋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習政治學,連年獲得校級學習獎學金和“三好學生”榮譽稱號,並獲得2009年推薦免試攻讀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資格。

丁莉婷自幼愛好寫作,曾屢次在各級平面媒體上發表文章,並數次在諸類作文、演講比賽中獲獎。在學習之餘,她積極、認真地從事學生會工作,歷任生活部部長、學生會副主席,並獲評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學生幹部。

現在,丁莉婷正在台灣政治大學(NCCU)進行交流學習。

作者寄語

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定稿了。回想起整理這些文字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心中涌動著暖暖的感動——感動於媽媽一字一句把文章敲進電腦的默默勞作,感動於爸爸為它的問世所做的每一次努力,感動於王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我作序的辛勤付出,感動於每一個對它的誕生給予過關心與幫助的人,感動於自己修訂勘誤時那種不由自主地沉浸於兒時歲月的溫馨……

其實,早在剛剛上大學的時候,爸爸就建議我把曾經的文章整理出來,可能的話,集結成書。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這個資格和能力,那些曾經稚嫩的文字恐怕是要“貽笑大方”了。因此這件事就一直拖了下來。然而,爸爸依舊再三敦促。當時並不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於是只是單純地為了完成爸爸布置的“任務”,我開始著手整理這些文字。

隨著整理工作的不斷推進,我越來越覺得這真的是一項很值得自己認真去做的事情。時光如水,生命如歌,不知不覺間,二十幾載春秋在指尖悄然滑過。看著從前的這些文字,仿佛看到了一個鮮活的自己從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一組組鏡頭歷歷在目,如在昨日。就是從這些幼嫩但卻誠摯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自己。也許,對這些文字的回顧是必要的,因為透過它們,我才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客觀地審視自己的成長曆程,冷靜地分析自己曾經的得與失,以一種理性的視角明辨自己的生活之轍——尋己之不足,改之;思己之所長,繼之。如此,才能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走得踏實穩重。我想,整理這些文字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提升吧。

整理的過程並沒有想像的輕鬆,一字字地敲入電腦、一次次地校對、一遍遍地修改……真的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極大的耐心。而且,我要邊完成課業邊進行這些工作,這時常令人感到匆遽不堪。幾度動搖,幾欲放棄。是那幾顆幼小的心靈堅定了我繼續下去的信念。是的,一定做下去!

那是2007年的冬天,我在整理這些文字的時候,偶然看到了一些小讀者寫給我的信(我曾經在一些報刊上發表過文章),看著那一行行飽含真情的質樸文字,感受著他們讀罷我文章後流瀉出的真摯情感,想像著自己的文字在那幾個幼小心靈中激起的層層波瀾……淚水不覺間淹沒了雙眼。那一刻,我被它們深深觸動。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的文字還是有價值的,至少,對於那幾顆跳動的小小的心。“那么,我為什麼不把它們整理出來呢?那樣,不是可以給更多顆那樣小小的心靈送去些許慰藉嗎?”我如是自問。於是,我決定,一定要把這些文字整理出來,不再只是為完成爸爸的“任務”、 也是為了自己的一種提升,更是為了那些幼小的心靈。只要能給它們帶去一點點感動、溫暖或是希望,我就心滿意足了。

另一方面,我都生活得很幸福。我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感謝我的親人、感謝身邊的朋友、感謝這個社會、感謝我們的國家……是這一切,讓我的生命充滿了歡聲笑語,洋溢著繽紛色彩。從小到大,爸爸媽媽一直教導我要懂得感恩。面對這一切值得我感恩的人與事,我想:也許把這些文字整理出來便是對他們的一種報答吧。

在至真至愛之間,在無盡感恩之中,我度過了瑰麗的花季雨季。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曾經綻放的青春之花或許已經開始凋謝,我的人生四季即將進入翠綠的夏天。但畢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他人的無私呵護給予了我一個金色年華,而我也當以青春的落紅去滋養、去回報。我要把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點經驗告訴那些正在悄悄長大的小小心靈們,希望能給他們帶來些許感動、溫暖或是希望;讓他們多一點借鑑、少一些彷徨,多一個參照、少一絲迷茫,至少,可以使他們不再走我曾走過的彎路。我想,這是我的責任。因為我從身邊的世界得到了太多的溫暖與快樂,我要把這份溫暖與快樂繼續傳遞下去,也許這些文字便是最好的方式吧。

在爸爸、媽媽、親人和老師的幫助下,這本承載著諸多愛與汗水的小書終於問世了。開心、激動、興奮,但這並不是我全部的感受,心中更多的還是感恩。因為看到這本書,我就仿佛看到了那些為它的問世而默默付出的一個個身影,看到了成長記憶中給我溫暖的一個個微笑,看到了那一張張值得我用一生去好好報答的面龐,看到了……

是的,在我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人需要我感激。是你們,給了我快樂、溫暖、感動和不斷前行的動力!這本小書,同樣是送給你們的禮物,願這份並不美麗的禮物能帶給你們一縷淡淡的溫馨,一個淺淺的微笑,一份暖暖的感動……

目錄

成長的故事

國中

榜樣

學會關心別人

成長的故事

發現

別忘了給生活加點糖

高中

瑣憶

草莓

信任

我已長大

捕捉漏掉的陽光

又是寒風凜冽時

坦蕩生活

計算陽光

你那裡下雪了嗎?

大學

與李肇星外長的近距離接觸

悠悠心語

國中

教師節隨想

中秋節隨想

奧運隨想

祖國頌

貝殼

媽媽,我想對您說

要學會珍惜

運動會隨想

可憐天下父母心

感受大自然

覓春

夜雨

小草

友誼

高中

這,是一種美麗

童年追索

我需要失敗

我眼中的毛澤東詩詞

享受學習(一)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用心生活

朋友

風心看雲

378

每天,都是一份禮物

享受學習 (二)

相聚北京——我和奧運有個約會

呼喚和平

世界呼喚和平

青春挑起擔子

花落了,因為它要更好的開

大學

寫給勇敢面對生活的人

至深親情

國中

媽媽的愛

高中

訴衷情

看看愛你的人

千秋歲

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今天,你是否叫了一聲“媽”?

淚珠激起的花生皮

為了那雙顫抖的手

你是我的命

祈禱

約定

悲壯的情懷

生命因你而精彩

寫給媽媽

大學

寫給媽媽的信

雪·足跡

母愛,讓我靜靜流淚

兒在身邊母亦憂

寫給爸爸媽媽的信

二哥,親人

濃濃鄉情

國中

思鄉夢

鄉情

鄉村生活縮影(一)

鄉村生活縮影(二)

希望

鄉村的夏夜

高中

心靈,在這裡沉澱

山的女兒-

那裡,是我生命的延伸

甸園的自述

沒有理由

隨筆遐思

國中

談毅力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

小議“強者”

也談發問精神

勤於讀書,易於寫作

唯困難是良藥

青年之任務,何等艱巨

嚮往

我們贏了

機遇與實力

其實,我真的挺棒

放棄也是一種美

昨天 今天 明天

只有快樂的孩子才會有成功的人生

高中

丟掉龜甲,奮勇向前

中國女乒輸在哪?

我們需要一種務實精神

破土而出,你準備好了嗎?

眾志成城,抗擊“非典”

有一種愛不是愛

殘 酷 的 美 麗——有感於孔令輝與施拉格的對決

把愛獻給祖國

反 復 之 美

把握情感

尊 重 自 己

桃花見證兄弟情

為自己負責

我看“人才木桶論”

誠信走天下

看 輕 自 己

我 看 農 民

路,自己走出

一切都是美好的

拯救

樹與影 · 實與名

話說“忘我”

錯 誤 使 我 如 此 美 麗

為 自 己 選 擇 對 手

大學

寫給我的學弟學妹

離冠軍一步之遙

讀書札記

國中

我讀《愚公移山》

讀《鄉愁》有感

賞《雨晴》

讀《南歸》有感

高中

多行不義必自斃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為理想戰鬥——賞析王安石的《梅花》

讀畢淑敏的《鍛造心情》有感

相關評論

真實的成長軌跡,本真的心路歷程,不加掩飾的平實文字,發自心底的質樸情感……也許會給過來人以回味,給同輩以共鳴,給後來者以借鑑。

——本書編輯

……是的,誰在年輕時不曾擁有過一座屬於自己的小屋呢?誰在年輕時不曾夢想著把青春分一點點貯藏在這座小屋內呢?一座帶煙囪的小屋,在原野上,裝載著的是一段成長的夢。

莉婷同學也為自己的青春搭建了一座小屋,這座小屋屬於她,也屬於我們,屋子裡滿載著的是她的青春,她的思夢,她的時代;屋檐下的影子中也有我們的青春,我們的思夢,我們的時代。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續添

一本小書帶給我的震撼

---------------讀丁莉婷著《青青之痕》

朋友的女兒——丁莉婷出版了一本小書。是國中、高中和大學期間的作品集。早知這個孩子非常優秀,200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人民大學,並在大學裡得到了所有的獎項。便去索要一本準備給自己上高中的兒子讀。

12月24日的晚上,很多人都忙著聚會狂歡過洋人的平安夜去了。 我一人回到家,躺在床上,放下經常讀的《讀者》、《資治通鑑》還有多本名著,拿起這本小書瀏覽,希望對這本書略有了解以便向兒子推薦。誰知,這一翻便是從頭到尾,一字不落。

一個在職場上拼搏了二十年,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已經進入了不惑之年的女子,竟然被這個十四五歲、十七八歲、最大時也不過二十歲的青春少女的文筆所打動,思想所啟迪,真情所感染。讀書的過程中,我不知多少次注視著扉頁上這個朝氣蓬勃且文靜漂亮的小姑娘,難以想像有著如此震撼力的文字,竟然出自這樣一個小姑娘之手。於是,我便產生了一種衝動,一種將這本小書對我的震撼訴諸筆端的衝動,以安自己之心,謝作者之意,勵兒子之志。

震撼之一: 一個習慣竟然會有如此大的收穫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的啟迪便是一個好的習慣對於一個成功人士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從國中到高中,直至走進全國的一流學府,我們都知道孩子們的學習有多辛苦,時間有多緊張。有誰還敢奢望孩子在保證學業優秀的同時能寫出近17萬的文字?但是,丁莉婷做到了。她之所以做到了,得益於她良好的思考和寫作習慣。她將瞬間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及時落到筆端,真實地記錄下了她的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一個大自己一歲的姐姐帶領自己跨過了一條自認為不能跨躍的小河,她想到了榜樣的力量與超越;海邊的一枚小小的貝殼,她讀出了“上蒼為那個曾經居住過的脆弱而卑微的生命量身定做的居所竟如此精緻、仔細、一絲不苟,是不是也應該用我們的努力把我們能做到的事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一絲不苟呢?”一次小小的尷尬,她悟到了“我需要失敗,需要失敗帶給我的那份豁達、寧靜與清醒。”亞運會女子桌球團體之戰中國女隊輸給了朝鮮隊,她 分析出了中國女乒輸在世界冠軍的光環里。“因此,在前行的路上,我們應時時提醒自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常常告誡自己:居安思危。”拿破崙說:“世界上的兩樣東西最有力,它們是劍和思想。而思想則更有力量。”養成了思考的習慣,就會形成更多的思想,前面的路將更寬廣,生命將被詮釋的更有意義。

震撼之二:一片親情會被解讀的如此深刻

一個溫馨和美的家庭會給予孩子成功的環境,一雙優秀善良的父母是孩子智慧與力量之源。而在當今“綁架父母”盛行的年代,有多少孩子對父母無私的愛的理解能夠如此深刻?當孩子深知自己承載著父母對自己付出的愛的厚重,“想著爸爸媽媽那無法付清的愛的帳單”,怎能不努力成功,以寸草之心,報得三春之暉?《今天你是否叫了一聲“媽”?》中,莉婷寫到:“你是否意識到你那簡單行為是如此幸福?因為那一刻,你與母親都沉浸在幸福中;因為那一刻,母愛給了你力量;因為那一刻,親情漱滌了塵埃,留給你的是一顆感恩的心,一股幸福的淚,一支動人的歌。”人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你想到過“兒在身邊母亦憂”嗎?“是媽媽讓我明白‘兒在身邊母亦憂’的道理;是媽媽讓我更加敬重天下所有的的母親;是媽媽讓我體會到了天地大愛的厚重。”《母愛,讓我靜靜地流淚》中媽媽對女兒的牽掛和體貼,在女兒的詮釋下顯得那么美好,那么動人。路上與爸爸相遇,卻差點相見不相識,“視線卻在淚水中愈加模糊了。”“爸爸媽媽需要的不僅僅是女兒光耀門楣,更是女兒至深至誠的愛。”“看看你愛的人吧!不要等到彼此之間相視都陌如行路。”記得看過一篇小故事,內容已不能記起,只記得故事中講到一對老夫妻每天都要相互凝視幾分鐘。這幾分種我想我們誰都付出得起,但凝視中的那份愛,有幾人能夠承載得動?每天都看看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吧!

除了父母與女兒的親情,小婷婷還向我們講述著她的大姐獻腎救大哥,與大哥毫無血緣關係的二哥與大哥之間的樸實無華卻催人淚下的濃濃深情。有人說想要成功,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我不敢說二者誰更重要,但我敢說,理性與感情的完美結合定能帶來巨大的成功!一個在理性的高度懂得情珍惜情時刻被情感動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情善良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一定是個有所作為的人。

震撼之三:一縷鄉愁會表達得如此纏綿悱惻

想到鄉情鄉愁,總會想到白髮蒼蒼盼望夜落歸根的老人。婷婷生於城市長在城市。故鄉,只不過是她爸爸出生和成長的地方。現今的孩子,更多已經不再願提起自己的爺爺是個農民,已經不再適應農村那艱苦的生活環境,已經不願更多地踏上那片貧瘠的土地。而婷婷,這個養尊處優的女孩,卻一直深深地愛戀著那片貧瘠的土地,牽掛著那裡的人們。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艾青的這句詩用來表達這位小作者的感情真是再恰當不過。:“我是山的女兒,我的心永遠繫著那片山,我的夢永遠縈繞著那片山,我的根永遠深深地扎於那片山。”“為什麼每每憶及故鄉,我總是淚花閃閃,話不成篇?”故鄉,那“無聲的吸引,無言的震撼!永遠的牽掛,永遠的眷戀!”

婷婷依戀的故鄉是美麗的。“那裡有涓涓細流,巍峨高山。有鳥兒、牛兒、羊兒以及那翠綠欲滴的小草、嫵媚可人的鮮花。”“鄉村的夜,寂靜而又充滿音樂色彩,神奇而又不乏浪漫,黑暗而又充盈著生命的活力。”婷婷依戀的故鄉是貧瘠的。那裡停留在男耕女織的勞作狀態,那裡的人們還不能豐衣足食,那裡的孩子還不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婷婷依戀的故鄉的人民是善良純樸且熱愛生活的。那裡有自己不捨得吃卻把一筐雞蛋硬塞給“我”的老奶奶;有不忘用美麗點綴自己困苦生活的姐姐;有創造條件努力讀書的小弟弟;有受鄉親之恩考上北大身患絕症後一心回報家鄉父母的女大學生。那裡的土地,那裡的人們,是她奮鬥的動力,是她肩上背負的責任。

震撼之四:一份責任會被理解得如此廣泛和透徹。

我深深地感嘆,一個花季少女,竟會有如此博大的胸懷,心中竟會懷著如此重大的責任。對父母,她要用成功回報。要用實際行動證明女兒是他們的驕傲。在未來的日子裡,她要“與父母一起承擔苦難,一起分享快樂,一起撐起屬於這個家的一片天。”對同學,她傳經勵志,把自己的經驗毫不保留地獻給大家。以愚公之愚勁勵勢不可擋之精神,便有了了我讀《愚公移山》;她對學習上有思想負擔的同學說:“相信自己,並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丟掉那沉重的龜甲,在你面前的必是海洋般的鮮花和雷鳴般的掌聲”; 《惟困難是良藥》篇中,她寫道,“只有經受了困難,才能走向輝煌”;一聲“破土而出,你準備好了嗎?”生動地比喻只有經過漫漫冬日的忍耐與努力,才能享受高考後自己如春天的小草似的破土而出的自豪。對故鄉,“我可以時時感受到:我是山的女兒;我可以時時感受到:我肩上的責任”。“那裡是我生命的延伸。那一刻,船兒有了帆,馬兒有了韁,鳥兒有了翅膀……。我將用自己的行動去實現屬於我、屬於爸爸、屬於每個有責任的人應做的事情”。對祖國,“讓我們站在祖國母親面前無愧於心地告訴母親:母親,你鑄我為鐵,鍛我為鋼,用我的肋骨鋪成鐵路,讓我的子,我的孫,堅持我所選擇的道路。”“我們是中國的青年,我們肩負著艱巨的使命。”“青春除了美麗和燦爛,我們躲不開一副擔子,那就是時代的責任、歷史的使命。我們套用青春挑起擔子,勇擔責任,胸懷蒼生。”對世界,她高喊,世界呼喚和平。“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地球的和諧,為了世界的和平共同努力,共同戰鬥!”

是的,青春是用來拼搏的,而不是享受的。有了責任,就有了努力的動力。有了努力的方向。

震撼之五:一個角度會帶來如此新的領悟

這本小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作者的非常獨特的思維角度,對人生的哲學層面的思考。誰都知道很多事情都需要換個角度去體會和領悟。但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呢?換個角度,需要一種創新的思維,需要深厚的知識鋪墊,也需要複雜的經歷和閱歷。但就是這個還沒有工作經歷更無太多生活閱歷的女學生,竟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學習工作生活中,誰人不渴盼成功,而丁莉婷卻喊出了“我需要失敗,需要失敗帶給我的那份豁達、寧靜與清醒”;人人都追求路途平坦,事事順利。驚嘆於一個一帆風順的小姑娘,竟能悟出“惟困難是良藥”的道理:“當你跨過一切險阻的時候,你會看到生命如此美麗”;生活中,我們總會說“永不放棄,永不言敗”。可知“放棄也是一種美”?是啊,沉思一下,工作生活中我們確實有太多的需要放棄,無論榮譽與地位,還是失敗與怨恨;在《錯誤使我如此美麗》中,婷婷寫道:“我不懼怕錯誤,勇敢地面對錯誤,用樂觀的心迎接錯誤,用虔誠的心改正錯誤。是一個個錯誤成為了美麗的童話”;當今社會,人們的自信心都變強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非常重要。特別是我們的寶貝80後90後們,他們會想到過要看輕自己嗎?《看輕自己》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迪。不知你是否發現過有時看輕自己反而會引起別人的重視,收穫更大的成功?因為只有看輕自己時,我們才能丟掉龜甲輕裝上陣,才能專心於自己該做的事情,才能將自己發揮到極致。

本來還有震撼之六之七,比如對待他人的那種關心和善良,比如孔令輝輸給施拉格時那“殘酷的美麗”:這是中國桌球史上一個令人不悅的記憶,然而又是世界桌球史上一組值得回顧的鏡頭!這些文字給我的震撼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懷。那是怎樣的一種心懷世界心懷蒼生的寬大胸懷!但苦於我那蒼白的文字不能表達我豐富深刻的感想,所以只好停筆,請其他的讀者去填補吧。

讀了丁莉婷的《青青之痕》,我看到的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快樂地生活享受著學習;一個善良的女孩,時刻準備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一個知道感恩的女孩,對家人老師朋友滿懷感激之情報答之意;一個責任感極強的女孩,對社會家庭擔負著極強的責任;一個胸懷寬廣的女孩,胸懷天下能容別人難容之事;一個大氣的女孩,放眼全球俯瞰世界;一個定能大有作為的女孩,她的思想知識毅力氣度都彰顯著她成就一番大事業的魄力。我是一個在別人眼中有些許光環的人,但我甘心在婷婷的光環下變成一個小小的白點,看著她的光環放大,發出更燦爛的光芒!

最後我想對婷婷的父母說:好羨慕上天賜給了你們一個如此優秀的女兒!每每想到對方給予了自己的女兒該對自己的愛人心存怎樣的感激和湧起怎樣的幸福!忠心祝願小婷婷有大發展!祝願全家永遠幸福安康!

劉鑒新於2008年12月26日晚寫於家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