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養殖技術

青蟹的食性很雜,以動物性食物為主。 (一)青蟹苗种放養 青蟹養殖的苗種來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撈海區的大眼幼體(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種。

 鋸緣青蟹Scylla serrata (Forskal),簡稱青蟹,俗名叫鱘。廣東稱膏蟹,台灣、福建叫紅鱘;浙南地區叫蝤蛑,菲律賓稱泥蟹。由於它的頭胸甲呈青色,前側緣具9個側緣齒呈鋸齒狀,故由此得名鋸緣青蟹。
青蟹個體大,肉味甘美,是我國著名的一種食用蟹,具有很高的營養與商品價值,早在1891年在廣東虎門就進行人工養殖,迄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享譽國內外。
一、青蟹的形態特徵
青蟹頭胸甲略呈橢園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區不明顯。甲面及附肢呈青緣色。背面胃區與心區之間有明顯的"H"形凹痕,額具4個突出的三角形齒,較內眼窩突出,前側緣有9枚中等大小的齒,末齒小而銳突出,指向前方。螯足壯大,兩螯不對稱。長節前緣具有3棘齒,後緣具2棘剌;腕節外末緣具2鈍齒,內末角具1壯刺;掌節腫脹而光滑,雄性個體尤為腫脹,背面具有2條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節的內外側各具1線溝,兩指間的空隙較大,內緣的齒大而鈍。前三對步足指節的前、後緣具短毛,末對步足的前節與指節扁平漿狀,適於游泳。雄性腹部呈寬三角形,第6節末緣內凹,其緣直,兩側緣直,末節末緣鈍圓,雌性腹呈寬園形。
二、青蟹的生態習性
(一)生活習性
1.棲息習性
青蟹為灘棲游泳蟹類,生活在潮間帶泥灘或泥沙質的灘涂上,喜停留在灘涂水窪之處及岩石縫等處。白天多穴居,夜間四處覓食。尤其是在漲潮的夜晚顯得更為活躍,由於它的眼晴和觸角感覺靈敏,故夜間活動自如;夏天青蟹活動更為頻繁,低潮水淺時多潛伏泥底以避暑熱,有時可見成群青蟹在乾熱時用步足撐起體軀離開溫度高的灘面乘涼;冬季活 動較少,天氣寒冷時在低潮淺附近掘穴過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隨個體大小及潮區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區穴洞有時可達1米以上。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對步足頻頻划動向左、右前方前進,但多數情況下隨流而動,受驚或遇障礙可迅速後退,在灘面上側以步足爬行,感覺靈敏,行動自如。
2.棲息環境條件
青蟹是廣溫廣鹽海產蟹類,其生存水溫7~37°C,適宜生長水溫15~31°C,最適水溫18~25°C,15°C以下時,生長明顯減慢,水溫降至7~8.5°C時,停止攝食與活動,進入休眠與穴居狀態。水溫穩定在18°C以上時,雌蟹開始產卵,幼蟹頻頻脫殼長大,水溫升至37°C以上時,青蟹不攝食,水溫升至39°C時,青蟹背甲出現灰紅斑點,身體逐漸衰老死亡。
青蟹的生存鹽度2.6‰~55‰,適應範圍6.5‰~33‰,最適鹽度12.8‰~26.2‰(比重1.010~1.021)。青蟹難以適應鹽度的劇烈變動,鹽度突變會引起"紅芒"和"白芒"兩種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每年梅雨季節,由於短時間內突發大雨或連續的降雨,人工養殖池鹽度突變,使青蟹死亡率增高。
青蟹耐乾能力較強,離水後只要鰓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鰓絲濕潤,便可存活數天或數十天。
3.青蟹的食性
青蟹的食性很雜,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食物組成中以軟體動物和小型甲殼動物為主,胃含物中經常出現雙殼類的殼緣,絞合部殘片,腹足類的厴,殘缺的螺軸,方蟹類的殘肢和頭胸甲碎片。青蟹也常以灘涂蠕蟲為食,也食小魚、小蝦,有時在胃中也有發現植物的莖葉碎片。人工養殖的青蟹,對餌料無嚴格的選擇,小雜魚、蝦、小型貝類(藍蛤、尋氏肌蛤、河蜆、螄螺等)、豆餅、花生餅均可為食,青蟹有同類互相殘殺的習性,常捕食剛脫殼的軟殼蟹。
(二)繁殖習性
青蟹的繁殖季節較長,但因地而異,廣東為每年2~4月和8~9月,其中2~3月為盛期;福建廈門地區3~10月,浙江4~10月。5月下旬至6月和8月下旬至9月是繁殖盛期;上海9~10月,台灣幾乎全年可以繁殖。青蟹一般一年達性成熟。一般甲殼寬8厘米,體重150克以上的雌蟹就能進行交配。交配前,雌蟹先行生殖脫殼,在其新殼尚未硬化之前雄蟹與其交配,交配時間可持續1~2天。交配期間青蟹沒有食慾,即使投餌也不進食。交配後精子貯存於雌蟹納精囊內,存活達數月之久。雌蟹卵子成熟後經輸卵管至納精囊與精子結合,然後受精卵即由雌性生殖孔排出粘附於腹肢剛毛上。排出的卵初為黃色,此時的雌蟹就成為負卵累累的抱卵蟹。雌蟹的產卵量約為200萬粒左右,但所抱之卵僅是其中的一個部分。雌蟹多在水面寬闊、水清流緩之處產卵,在河口生活的雌蟹要遷海中產卵,所以自然海區的青蟹在繁殖時常要離岸作短距離"迥游"到深處產卵。孵出的幼體隨潮流到近岸,爾後在潮間帶,沼澤地覓食生長。浙江沿海每年5月便可捉到甲寬為1-2厘米的幼蟹。海區幼蟹集中出現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秋蟹)。幼體發育共分蚤狀幼體和大眼幼體兩個階段,共需脫殼變態6次,始為第一期幼蟹,歷時約23~24天。
(三)脫殼生長 青蟹的生長是不連續的,脫殼是其生長的標誌,只有在脫殼時才能生長,幼蟹平均約4天脫1次殼,以後脫殼時間逐漸延長,兩個月之後,要間隔1個多月才脫1次殼,從第一期幼蟹到第10期幼蟹的生長需百餘天。青蟹一生共脫殼13次,最後一次(第13次)脫殼,與青蟹的交配,生殖密切相關,稱"生殖脫殼"。剛脫殼的蟹體呈柔軟狀態,稱"軟殼蟹",橫臥在水底大量吸收水分,使身體舒張開來,一般6~7小時開始變硬,在18~19小時內個體顯著擴大,增重。 脫殼後,殼長增加30%~40%,體重增加70%~100%。在正常情況下,經3~4天,新殼才完全硬化。
三、養殖技術
(一)青蟹苗种放養
1.苗種來源
青蟹養殖的苗種來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撈海區的大眼幼體(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種。人工育苗苗種整齊、純正,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大規模生產性育苗技術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術尚未生產性的突破前,捕撈自然海區蟹苗和蟹種仍是目前青蟹人工養殖的主要苗種來源。
(1)捕撈大眼幼體
①蟹苗捕撈:青蟹產卵於鹽度較高海區,孵化後的幼體變態成大眼幼體後逐漸移向河口和內灣稍低鹽度環境中棲息,此時即是苗汛季節。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撈方法大多採用定置網,推輯網和手抄網三種。各地根據潮流、風浪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選用。
②蟹苗的鑑別:在捕撈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類的大眼幼體混雜,需要鑑別和挑選,鑑別分類詳見表3-4。
③幼蟹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將天然海區捕撈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強化培育成幼蟹的過程。經培育的幼蟹,個體增大,抵抗力增強,養殖成活率較高。
(2)捕撈天然幼蟹 天然幼蟹,個體大小不一,要求捕撈幼蟹體質健壯,附肢完整,未受機械損傷和附著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發期在6~7月中旬(又稱"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稱秋蟹),夏蟹可以在當年直接養成商品規格,秋蟹要經過越冬後才能養成商品規格。青蟹捕後的露空時間要短,特別是夏季悶熱高溫的情況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氣溫在28°C以上時,不超過半天,25°C以下時也不要超過2天,從捕獲到放養時間越短越好。過長會引起死亡。
(3)青蟹種苗質量鑑別與挑選 在當地海區自捕自養的蟹苗,因環境條件基本一致,露空時間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經長途運輸的種蟹,須經嚴格選擇,淘汰病殘蟹後方可放養,種苗挑選與鑑別的方法有:
①選擇體質健壯的種蟹。健壯青蟹苗的甲殼呈青綠色,十足齊全,軀體完整無損傷,感官反應靈敏,活動能力強,不易捕抓;游泳足和螯足不能缺少和傷殘,步足缺少不能超過3個,如果步足斷了一截或受傷,可把剩餘的足肢在基節與座節之間的關節處折斷,新的附肢會在短時間內再生出來,若不折除,殘肢會流掉大量體液而造成死亡。凡甲殼,腹部和附肢有異色(如深藍色、紅棕色、鐵鏽色等)受刺、鉤、曬傷的蟹苗質量差,以不選用為好。
②無病。辯別病蟹可以從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澤來判斷,其肉色呈蔚藍色,肢體關節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彈性者為健康苗,如肌肉呈黃紅色或具白色斑點,肢體關節間肌肉下陷,無彈性,則不適宜用於養殖。
③剔除蟹奴,有少數蟹苗的腹節內側基部寄生1個及多個蟹奴,蟹奴呈卵圓形,體質軟以吸取青蟹體內營養維持生活,受寄生的青蟹影響正常生長和發育,故選擇時應及時將蟹奴剔除。
④蟹苗運輸 幼蟹運輸工具一般為硬籮框或木箱。在底部鋪一層濕草,擺上一層蟹,再覆蓋一層濕草,使幼蟹不致碰傷。不要重疊太多,最後蓋上硬框紗窗布,便於途中淋海水,提高運輸成活率。
2.苗种放養
(1)放養規格及時間:夏苗放養一般在6~7月,規格為15~50克(平均25克)左右,經3~4個月養殖後,當年能達商品蟹規格;秋苗放養一般在9~10月,規格在10~20克,越冬養殖至翌年5~6月份,可達商品規格。如越冬放養數量不足,可在第二年3~4月再補養50~100克蟹種。育肥養殖,一般9~10月收150~200克以上並已交配的瘦蟹,養殖30~40天可達膏蟹。
(2)放養密度。4~5月份放養50~100克/只越冬蟹,每畝放苗200~500隻為宜,如規格偏小可適當增加放苗密度,約二個月可以輪捕。此時正是夏苗苗發季節,可以放養小規格夏苗,畝放養苗種數量為每畝1000~1500隻左右為宜。育肥養殖放養時間在8~10月,放養密度視環境條件可掌握在500隻/畝左右為宜。  
(二)養成管理
1.投餵餌料
投餌是取得青蟹產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青蟹的生活食性掌握合理的餵養技術,才能有效發揮灘涂圍網養蟹的優越性。青蟹的食料要充分利用天然餌料在池內的繁殖或通過網目進入池內的餌料生物。青蟹以肉食性為主,喜食貝類和小型甲殼類,可投餵活體藍蛤、短齒蛤、鴨嘴蛤等低值貝類,一些灘涂原先就是一些低值貝類的生長繁殖區,應加以保護和利用,同時還可移入一些環節動物(如沙蠶)及小型底棲甲殼類,自繁能力強,青蟹又喜食,這些都是青蟹良好的活體餌料。另外,小雜魚蝦及淡水種的貝類(如螺螄)、人工配合餌料等可作為缺餌時的補充。
根據青蟹晝伏夜出的覓食習性,人工投餵最好在傍晚進行。投餵量要視季節、潮流、水質和池內的自然餌料情況來掌握,一般來說海區水溫適宜(18~25°C)時及大潮汛期間可以加大投餵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