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攜琴訪友罐

青花攜琴訪友罐

青花攜琴訪友罐,明代成化年間器物,高24.2厘米,口徑15㎝,足徑15.3㎝,1985年在海淀白石橋地區出土,現收藏於海淀博物館。

(圖)青花攜琴訪友罐青花攜琴訪友罐

明代成化年間製作的青花攜琴訪友圖瓷罐,它是1985年在海淀白石橋地區出土的。 此罐高24.2厘米,以攜琴訪友為主要裝飾圖案,並有松竹梅組成的歲寒三友圖點綴其間,周圍祥雲圍繞,畫中人怡然自得。繪畫風格嚴謹、細膩、舒展,是成化時期青花瓷器的精品,目前估價可達到3000萬元人民幣以上。

海淀博物館的這件成化時期的青花罐,就很好地使用了“歲寒三友”圖和攜琴訪友圖進行裝飾:作為主要裝飾部位的腹部,既有琴童攜琴隨主訪友,又有高士共坐對弈,松、竹、梅三友恰到好處地點綴其間,周圍祥雲圍繞,畫中人怡然而樂,好似世外桃源;頸部和肩部則分別以一周朵雲紋和蕉葉紋來裝飾。

出土過程

1985年,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地區出土了一件明代成化時期的青花瓷罐。這件青花罐高24.2㎝,口徑15㎝,足徑15.3㎝,以攜琴訪友為主要裝飾圖案,並有松竹梅組成的“歲寒三友”圖點綴其間,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徵。

材質簡介

青花,是指白地藍花或藍地白花的瓷器,其中尤以白地藍花瓷居多。這種瓷器的製作方法是:用一種含鈷元素的青料在白色瓷胎上描繪紋飾,在表面罩一層透明釉,然後入在高溫還原條件下一次燒成。由於元素的作用,燒成的瓷器紋飾部分呈藍色,青花之名由此而得。然而,各個時期使用的鈷料來源不同,其中的等元素含量不同,導致在呈色效果上也有著較大的差異。如使用國產平等青的瓷器,因鈷料中含錳量高、含鐵量低,紋飾往往清新淡雅,透徹清麗;而使用進口鈷料的瓷器,由於含鐵量高、含錳量低的緣故,紋飾色澤往往比較濃艷。

圖形鑑賞

攜琴訪友、歲寒三友都是文人畫中常見的題材,在元明以來的瓷器及其他工藝品的裝飾中也常常使用。攜琴訪友圖,取材於子期伯牙因琴音相知,後俞伯牙攜琴來訪,因子期早逝,伯牙摔琴吊子期的故事。

“歲寒三友”紋,則多以象徵常青不老的松、象徵君子之道的竹和象徵冰肌玉骨的梅組成表達清高堅貞氣節的松竹梅紋,因這三種植物都以不畏嚴冬著稱,故名歲寒三友,又稱三友圖。此外,亦見以梅、竹、石或柏、竹、梅組成的歲寒三友紋

藝術價值

(圖)青花攜琴訪友罐青花攜琴訪友罐

海淀博物館的這件成化時期的青花罐,就很好地使用了“歲寒三友”圖和攜琴訪友圖進行裝飾:作為主要裝飾部位的腹部,既有琴童攜琴隨主訪友,又有高士共坐對弈,松、竹、梅三友恰到好處地點綴其間,周圍祥雲圍繞,畫中人怡然而樂,好似世外桃源;頸部和肩部則分別以一周朵雲紋和蕉葉紋來裝飾。整體的青花紋飾內容與精細的薄胎和瑩潤的白配合和諧,繪畫風格嚴謹、細膩、舒展,有很好的工筆畫的效果。由於使用了國產平等青的緣故,青花藍色清麗透徹,其恬靜淡雅的風格,青雋其外,深厚其中,意境深邃。總之,無論是其精細的胎釉,淡雅清麗的青花色澤,還是活潑生動的畫面,都備受專家學者的推崇,實為成化時期青花瓷器的一件精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