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冰棱格錦地花卉紋壯罐

青花冰棱格錦地花卉紋壯罐

【年代】 【文物產地】景德鎮官窯 【文物現狀】流傳於世

【名稱】壯罐
【類別】 青花瓷
【年代】 明.永樂年
【文物產地】景德鎮官窯
【文物現狀】流傳於世
此罐器形:唇口、直頸、窄肩、直筒腹、圈足,青花紋飾。通高32厘米(頸4厘米、足2厘米)、口徑12厘米,底徑11厘米,器身滿工繪五層紋飾,分別為幾何漁濤、纏枝、蓮花、牡丹等花卉、海濤等;罐蓋似將軍罐狀,頂為青花寶珠紐,器腹主紋飾為四、五、六角冰格、錦地、花卉、三聯方勝、罄紋等吉祥紋飾,瓶底為暗刻“永樂年制”四字小篆款,上施隱青釉。
此器因上下粗壯,帶蓋的器物看似猶如一個戴頭盔的壯士,故稱“壯罐”,是永樂時期首創的瓷器款式。壯罐器型源於中西亞地區的金銀器,本器腹部所繪的冰格幾何錦地花卉紋,瓶肩、足等部位附會纏枝花卉紋,與元明時期仿中亞金銀器的青花瓷紋飾相似,其紋飾繁縟細膩,造型渾厚敦樸,蘇料發色,青花幽雅蒼翠,是目前所知有蓋子的永樂本朝全品相傳世的青花壯罐數量甚少,是永樂青花瓷的典範之一,壯罐的出現也為清初將軍罐創製提供設計思路。
壯罐本身的用途一直未曾為各大陶瓷論著所提及,據清宮《乾隆記事檔》記載,乾隆十三年“閏七月十四日,太監胡世傑交青花白地有蓋撞罐一件(隨紫檀木座)傳旨,著唐英照樣燒造冠架用,不必落款。一件隨大運呈進。於十四年五月月初四日,司庫白世秀將燒造得青花白地有蓋撞罐一件隨大運呈進。”民間藏界多曰其用途為裝茶葉之用。也有古代文獻:“壯罐是兼陳設觀賞與實用於一體的,它本來功用是承裝“逪”。逪,即計算用的籌,《說文·竹部》‘逪’,長六寸,計歷數者”。 的長度為六”的記載。清三代由於仿古風盛行更兼皇帝喜歡,故在雍正、乾隆時期曾大量仿製。如在乾隆十三年(1748)的官窯燒瓷記錄中,就有“乾隆皇帝傳旨,交唐英按明代官窯壯罐照樣燒造,不必落款,作為冠帽架作用。燒成後,於乾隆十四年五月十四日運到京城”的記錄。 參閱:《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323頁 南京博物院編 徐湖平主編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