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山水圖軸

青綠山水圖軸

青綠山水圖軸是一幅中國國畫作品,創作於清代,作者是高岑。

基本信息

簡介

《青綠山水圖》是中國清代畫家高岑的國畫作品。該畫為立軸,絹本,縱273厘米,橫90.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高岑,生卒年不詳,清初畫家。字善長,又字蔚生,浙江杭州人,居金陵(今江蘇南京)。阜(字康生)弟。好學中、晚唐詩,並學畫。初師僧七處,後自出機杼。山水跡近藍瑛,用筆精到,無粗獷氣;寫意花卉,清秀入神。與龔賢、樊圻、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為金陵八家。傳世作品有《秋山萬木圖》、《林蔭評古圖》、《鳳台秋月圖》、《松窗飛瀑圖》。
《青綠山水圖》取景法近似范寬,布局兼具高遠、深遠、平遠之法, 中部以堅峭高聳的山巒作為主體,再以遠山、村落、江河、溪橋為鋪襯。同時,尖勁的用筆,細密的點皴以及清麗的青綠設色,又頗受明代吳門畫家唐寅、仇英的影響。畫家經過融化吸收他人之長,形成自己獨具一格的風貌。

青綠山水圖軸

錢穀作

立軸、絹本
畫心縱長73.5厘米,橫113厘米
青綠山水圖軸
該圖中描繪的遠景山巒疊障,崇山對壘,綠意盎然。中景樹木濃密挺秀,山溪間搭一小橋,潺潺流水從橋下淌淌而過。近處一紅衣人盤坐於溪邊獨自垂釣,神情悠閒,溪右吊腳樓中兩士人正倚窗觀看。整幅圖遠山近水,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圖右下角署款:“嘉靖壬子秋八月晦日,彭城錢穀制。”後鈐朱文:“罄室”篆書印。圖上裱題為灑金箋紙本,上書文徵明自題詩一首:“四月清和春雨余,綠陰深寂帶修渠。野人迷極苦磯淨,閒弄長竿不為魚。”署款:“徵明”。並鈐白文印“文徵明印”及朱文“徵仲”篆書印。
圖中著色濃麗,筆墨蒼潤工整,整幅山水雅逸文靜,是錢氏之精品之作。文徵明自題詩用筆強健,沉著而不凝滯,一氣呵成,瀟灑自如,適得黃庭堅書風之神韻。兩者合二為一,可謂相得益彰。
錢穀(1508-1578),字叔寶,自號罄室,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孤貧,失學,迨壯始知讀書。家無典籍,游文徵明門下,日取架上書讀之,以其餘功點染水墨,便學心通。山水爽朗可愛,蘭竹兼妙,翩翩不名其師學,而自騰踔於藝苑名公間。善書,行法蘇,篆法二李,小楷法虞、歐,每得其妙於法外,識者以為真有渴驥奔猊、漏痕折釵之勢。然為畫掩,世罕知者。

謝蓀作

謝蓀(生卒年未詳),清代畫家。字緗酉,又字天令,常住南京。擅長畫山水、花卉,與龔賢樊圻齊名,為“金陵八家”之一。作品有《青綠山水圖軸》等。
謝蓀存世作品不多,此幅《青綠山水圖軸》從畫法看,多吳門文徵明派系遺意。山勢嵯峨,壘石嶙峋,景致奇險,用筆細秀,工中帶拙,短披麻、點子皴而輕,苔點疏而淡;設色青綠間以淺絳,絢麗中見清雅,風格接近“吳派”陸治影響,工細秀麗。
《青綠山水圖軸》畫法從院體畫中變出。溪水邊樹木掩映著房舍,遠處高山聳立,叢樹幽渾,深遠、高遠兼備,用筆工整、細密,山石樹木用石青石綠。畫風清麗淡雅,雖為青綠山水,與傳統的比較起來,卻絲毫不顯俗艷,反而多了一分清新明快。而且筆法細膩生動,整體感很強,是謝蓀山水畫的代表作。
謝蓀《青綠山水圖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