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熊燈

青瓷熊燈 這件熊燈灰白色胎,土黃色釉。 青瓷器的釉有兩種顏色,略呈灰綠色調的青色釉和土黃色釉。

青瓷熊燈
三國 吳
照明用具
1958年江蘇南京清涼山出土
高11.5厘米,燈盤直徑9.7厘米
這件熊燈灰白色胎,土黃色釉。燈盤為缽形。燈柱製成幼熊形狀,腹部鼓起,四肢細弱,身體刻劃出細線紋,代表鬃毛。底盤底面刻“甘露元年五月造”銘文,甘露元年為公元265年
熊坐在底盤上,頭頂燈盤,雙臂護在頭兩側,有著熊特有的憨態,十分有趣。可以看出,工匠走出了青瓷器製造的初期階段,把熟練的技術和藝術個性結合起來,生產出了極具意趣的佳作。
青瓷器的釉有兩種顏色,略呈灰綠色調的青色釉和土黃色釉。 青瓷器的燒成過程分為氧化、還原、冷卻三個階段,燒成的關鍵在於控制還原和冷卻階段的氣氛。青釉以鐵為著色元素,在氧化氣氛中胎、釉中大部分鐵質轉化為三價鐵,釉就隨氧化氣氛的強弱呈現出不同的土黃色。在還原氣氛中,一氧化碳和碳化氫等氣體從鐵的氧化物中奪取氧,使三價鐵轉化為二價鐵,釉就隨著還原氣氛強弱呈現出不同的青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