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還吳中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還吳中 - 原文:三年枕上吳中路②。遣黃犬③,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④。莫驚鷗鷺,四橋儘是⑤,老子經行處⑥。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⑦。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⑧,曾濕西湖雨⑨。

概述

體裁:詞 年代:宋 作者蘇軾

原文

三年枕上吳中路②。遣黃犬③,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④。莫驚鷗鷺,四橋儘是⑤,老子經行處⑥。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⑦。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⑧,曾濕西湖雨⑨。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於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詞牌知識

青玉案,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亦稱《橫塘路》、《西湖路》。 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註解

①元祐七年(1092)作。賀方回:名鑄,曾作《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伯固:蘇堅的字。他曾任杭州臨稅官,是蘇軾得力助手。吳中:春秋時吳地,今江蘇及安徽、浙江一部分。 
②三年句:意謂三年來一直夢中想見吳中之路。 蘇堅跟隨蘇軾已三年未歸, 故云。 
③遣黃犬:《晉書·陸機傳》載:陸機有犬名黃耳,機在洛陽,常有竹筒盛書信系其頸上遣它送回華亭家中。 
④松江:即吳淞江,一稱蘇州河,在今上海西部及江蘇南部, 源出太湖, 東流到上海市區入黃浦江。 
⑤四橋:傅乾註:“姑蘇有四橋,長為絕景。”在今吳江境風。 
⑥老子:年老者自稱。 
⑦輞川二句:唐詩人兼畫家王維,官尚書右丞,有別墅在輞川(在今陝西藍田),並曾於藍田清涼寺壁繪《輞川圖》。杜甫解悶》詩有云:“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蔓寒藤。” 
⑧小蠻:唐白居易家歌妓名,相傳白氏有“楊柳小蠻腰”句,見孟棨《本事詩·事感》。此喻杭州侍女,曾為縫衣。⑨近人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評本詞歇拍云:“上三句未為甚艷,‘曾濕西湖雨’是清語,非艷語。與上三句相連屬,遂成奇艷,令人愛不忍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