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宗教研究所

1978年10月成立民族宗教研究室,1996年6月改為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宗教研究所。 現有研究人員6名,由藏、回、土、撒拉、蒙古族五個民族組成,其中副研究員3人、助理研究員1人、研究實習員1人、助理圖書館員1人。 該所以世居青海的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5個少數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其各種文化現象以及相關的民族宗教理論和民族宗教問題。

1978年10月成立民族宗教研究室,1996年6月改為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屬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具有地方特色的優長學科研究機構之一。先後有22名研究人員在所內工作。歷任所長:劉醒華、蒲文成穆興天、馬連龍;歷任副所長:蒲文成、拉毛扎西、穆興天、呂建福拉毛措、馬連龍;現任副所長鄂崇榮。現有研究人員6名,由藏、回、土、撒拉、蒙古族五個民族組成,其中副研究員3人、助理研究員1人、研究實習員1人、助理圖書館員1人。
該所以世居青海的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5個少數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其各種文化現象以及相關的民族宗教理論和民族宗教問題。
多年來該所在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理論與政策、藏傳佛教、秘密佛教、伊斯蘭教、民間信仰、宗教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等領域成果豐碩。共承擔中華社科基金課題10項,省社科基金課題10項,委託課題15項。先後進行了我國藏區社會歷史、宗教和藏傳佛教教派、我省農牧區民間信仰與兩個文明建設、1996年全省宗教大調研、1999年全省民族問題大調研、2003年中國少數民族現狀與發展調查、三江源區生態保護與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以及回族教育問題等大型調研工作。至2010年共出版專著、譯著44部,發表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330多篇,資料及其他成果17種,文字總量約960多萬字。主要專著有《中國密教史》、《歷輩達賴喇嘛與中央政府的關係》、《覺囊派通論》、《甘青藏傳佛教寺院》、《塔爾寺概況》、《藏傳佛教與藏族社會》、《青海少數民族》、《大日經研究》、《批判精神》、《章嘉國師傳》、《藏密溯源》、《藏文化與藏族人》、《文化嬗變與價值選擇》、《土族民間信仰解讀――地方性信仰與儀式的宗教人類學研究》等;合作編寫《藏文古體詩格舉例彙編》、《青海藏傳佛教寺院明鑑》、《歷代達賴喇嘛與班禪額爾德尼年譜》、《青海百科大辭典》、《佛教二百題》、《中國百縣市調查・湟中卷》、《青海藏族人口》、《中國民族人口(二)》、《鄧小平民族理論與實踐》、《藏族生態文化》、《西北少數民族文化專題研究》、《鏡鑒-青海民族工作若干重大歷史事件回顧》、《中國少數民族現狀與發展研究叢書・互助縣・土族卷》、《中國少數民族現狀與發展研究叢書・瑪沁縣・藏族卷》、《中國少數民族村寨調查・土族卷・大莊村》等;主要譯著有《七世達賴喇嘛傳》、《六世班禪洛桑巴丹益希傳》、《佑寧寺志》、《如意寶樹史》(合作)、《西藏簡明通史》《夏瓊寺志》等;參加了《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辭典》、《青海百科全書》、《青海百科大辭典》、《藏族大辭典》等20餘部書籍的撰寫工作。共有3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1項,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0項、優秀獎1項、鼓勵獎8項。另有1篇入選中宣部等七部委舉辦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1項成果獲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有16篇論文獲優秀論文獎。
在搞好具有青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基礎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注重現實問題研究,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和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從2000年至今,共完成現實套用對策方面的研究成果30餘項,有26項成果獲得中央統戰部和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肯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