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青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青海,簡稱“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西寧,位於中國西北內陸,青海界於北緯31°36′-39°19′,東經89°35′-103°04′之間,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毗連,東南部與四川接壤,青海省總面積72.23萬平方千米。 青海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複雜,地貌多樣。青海省地貌複雜多樣,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為高原,東部多山,西部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內陸乾旱盆地和黃土高原三種地形地貌,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地跨黃河、長江、瀾滄江、黑河4大水系。 截至2017年底,青海省下轄2個省轄市,6個自治州,4個縣級市,27個縣,7個自治縣,6個市轄區。 截至2018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603.2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65.23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268.1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47.0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50.0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7689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

唐、宋屬吐蕃;元朝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朝屬朵甘都司等;清朝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之始。

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建制沿革

舊石器時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達木盆地、崑崙山一帶活動生息。

秦漢時,羌人部落有150多個,每一部落有首長,互不統屬,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生產力低下,屬原始社會形態。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漢王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擊敗河西匈奴,設令居塞,並在河西設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軍征討河湟羌人,在湟中設“護羌校尉”,開始經略湟中,筑西平亭(今西寧市)。從此,漢王朝開始了對青海東部的控制。漢宣帝神爵元年(前六十一年),趙充國奉命平先零羌楊玉得勝後,罷兵田於河湟,設“金城屬國”,先後設定臨羌(治所在今湟源縣)、安夷(治所在今平安縣)、破羌(治所在今樂都縣)、允吾(治所在今民和縣)、允街(治所在今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河關(治所在今貴德縣)7縣,青海東部地區正式納入中原封建王朝郡縣體系。三國時,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憑依漢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

四世紀初,吐谷渾人遷入甘青地區,後向青海境內發展,並建立了吐谷渾國。其盛時,勢力範圍東南至四川松潘,北到青海祁連,東到甘肅洮河,西達新疆南部,東西長約1500公里,南北寬約500公里。吐谷渾人自進入青海至唐龍朔三年(663年)亡於吐蕃止。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前秦、後涼、南涼、西秦、西夏、北涼相繼統治過青海河湟地區。

7世紀,松贊乾布統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後兼併了羊同、蘇毗、白蘭、党項諸羌,盡得其地。唐“安史之亂”後,吐蕃進一步東進,控制了青海全境,統治近200年。唐末,“嗢味”一度控制河湟地區。五代十國時期,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復統一。

宋時,唃廝囉勢力漸強,以青唐城(今西寧)為中心,在河、湟、洮地區建立了以吐蕃為主體的宗咯地方政權,臣屬於宋。徽宗初,唃廝囉政權勢力日衰,宋軍遂進占河湟地區。崇寧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為西寧州,是“西寧”見於歷史之始。北宋亡後,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區約一個世紀。

南宋理宗元慶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進軍洮、河、西寧州,青海東部地區納入蒙古汗國版圖。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設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青、甘一帶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甘肅行中書省,轄西寧諸州。

明洪武六年(1373年)   改西寧州為衛,下轄6千戶所。以後又設“塞外四衛”:安定、阿端、曲先、罕東(當今海北州剛察西部至柴達木西部,南至格爾木,北達甘肅省祁連山北麓地區)。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設西寧兵備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寧近地,“塞外四衛”由西寧衛兼轄。明初青海東部實行土漢官參設制度。在青南、川西設有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又在今青海黃南州、海南州一帶設必里衛、答思麻萬戶府等。

十六世紀初,厄魯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為統治青海的民族。清雍正初年,羅卜藏丹津反清鬥爭失敗後,清朝在青海設定青海辦事大臣,統轄蒙古29旗和青南玉樹地區、果洛地區及環湖地區的藏族部落。青海東北部西寧衛改為西寧府,仍沿襲明朝的土司制度,屬甘肅省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北洋軍閥政府任命馬麒為西寧總兵,民國四年(1915年)又任命其為蒙番宣慰使和甘邊寧海鎮守使。從此,馬家軍閥統治青海近40年。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決定新建青海省,治設西寧。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

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

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軍政委員會宣告成立。

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組成,以西寧為省會。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2月,青海下轄2個地級市,6個自治州,6個市轄區,4個縣級市,27個縣,7個自治縣,1個縣級行委。   基層行政單位有:369個鄉,34個民族鄉,36個鎮。

區劃詳情
行政區劃名稱市轄區、縣級市、縣車牌區劃代碼
西寧市 城中區、城東區、城西區、城北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中縣、湟源縣 青A 630100
海東市樂都區、平安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青B630200
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晏縣(三角城鎮)、祁連縣、剛察縣、門源回族自治縣 青C 632200
黃南藏族自治州 同仁縣(隆務鎮)、尖扎縣、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青D 632300
海南藏族自治州 共和縣(恰卜恰鎮)、同德縣、貴德縣、興海縣、貴南縣 青E 632500
果洛藏族自治州 瑪沁縣(大武鎮)、班瑪縣、甘德縣、達日縣、久治縣、瑪多縣 青F 632600
玉樹藏族自治州 玉樹市(結古鎮)、雜多縣、稱多縣、治多縣、囊謙縣、曲麻萊縣 青G 632700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德令哈市、格爾木市、茫崖市  、天峻縣、都蘭縣、烏蘭縣 青H 63280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海位於中國西部,地理位置介於東經89°35′——103°04′,北緯31°9′-39°19′之間,全省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總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面積排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之後,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四位。青海四周相鄰的省、區,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

地形地貌

青海全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複雜,地貌多樣。各大山脈構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內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區面積為11.1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區面積為53.2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76.3%;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地區面積為5.4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7.8%。青南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較低,多在2000米左右。最高點位於崑崙山的布喀達板峰為海拔6851米,最低點位於海東市民和縣馬場垣鄉境內青海省最東端與甘肅交界處,海拔1644米。青海省地貌相接的四周,東北和東部與黃土高原、秦嶺山地相過渡,北部與甘肅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過阿爾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隔,南與藏北高原相接,東南部通過山地和高原盆地與四川盆地相連。省內平原面積為19.7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28.3%;山地面積為34.1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48.9%;丘陵面積為10.2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14.6%;台地面積為5.7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8.2%。  

氣候

青海省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地處青藏高原,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徵是: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冬季漫長、夏季涼爽;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異大,東部雨水較多,西部乾燥多風,缺氧、寒冷。年平均氣溫受地形的影響,其總的分布形式是北高南低。青海省境內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5.1~9.0℃之間, 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7.4~-4.7℃,其中祁連托勒為最冷的地區;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在5.8~20.2℃之間,民和為最熱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祁連山區、青南高原面積占全省面積的2/3以上,較暖的東部湟水、黃河谷地、年平局年氣溫在6~9℃左右。全省年降水量總的分布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境內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連山區在410~520毫米之間,東南部的久治、班瑪一帶超過600毫米,其中久治為降水量最大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達到745毫米;柴達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間,盆地西北部少於50毫米,其中冷湖為降水最少的地區。無霜期東部農業區為3~5個月,其他地區僅1~2個月,三江源部分地區無絕對無霜期。全省年太陽輻射總量僅次於西藏高原,平均年輻射總量可達5860~7400兆焦耳/平方米,日照時數在2336~3341小時之間,太陽能資源豐富。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

青海省集水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達380條。全省年徑流總量為611.2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居全國15位,人均占有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3倍,黃河總徑流量的49%,長江總徑流量的1.8%,瀾滄江總徑流量的17%,黑河總徑流量的45.1%從青海流出,每年有596億立方的水流出青海。地下水資源量為281.6億立方米;全省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個,省內湖水總面積13098.04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二;青海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長江、瀾滄江流域人口中、工農業經濟總量少,但水資源豐富。  

礦產資源

龍羊峽 龍羊峽

青海省境內祁連成礦帶以有色金屬、石棉、煤為主;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以貴金屬、有色金屬、煤炭為主;柴達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氣、鹽類礦產為主;東崑崙成礦帶以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為主;“三江”北段成礦帶以銅、鉛、鋅、鉬等有色金屬礦產為主。按礦產種類的區域分,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屬,西部鹽類和油氣,中部有色金屬、貴金屬,東部非金屬”的特點;礦種上,有礦產種類多,共生伴生礦產多,小礦多,礦產地部分散,礦產資源儲量相對集中的特點。全省鹽湖類礦產資源(鉀、鎂、鈉、鋰、鍶、硼等)儲量相對豐富。石油、天然氣、鉀鹽、石棉及有色金屬(銅、鉛、鋅、鈷等)礦產品的供應已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現各類礦產135種,查明礦產88種,單礦種產地數1121個,其中,大型184個,中型224個,小型713個。在已探明的礦種保有資源儲量中,有56個礦種居全國前十位,鎂鹽(氯化鎂和硫酸鎂)、鉀鹽、鋰礦、鍶礦、石棉礦、飾面用蛇紋岩、電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紋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等11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有25種排在前三位。  

土地資源

青海的畜牧業 青海的畜牧業

截止2015年,青海省土地實測總面積共69.66萬平方公里(0.6966億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4510.50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4.75%。農用地中耕地面積58.57萬公頃,牧草地面積4081.21萬公頃,林地面積354.15萬公頃,園地面積0.61萬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3.99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0.49%;未利用地面積2421.99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的34.77%。青海土地類型多樣,垂直分異明顯,大致以日月山、青南高原北部邊緣為界,以西為牧區,以東為農耕區,自西而東,冰川、戈壁、沙漠、草地、水域、林地、耕地梯形分布,東部農業區形成川、淺、腦立體階地,地塊分散,難以連片開發集約利用。東部耕地占全省總耕地面積的90.8%,宜耕後備資源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海南台地、環青海湖地區及東部地區。

青海湖 青海湖

截止2015年,青海省草地面積4193.33萬公頃,其中可利用面積38 66.67萬公頃,分為9個草地類,7個草地亞類,28個草地組,173個草地型。在各類草原中,高寒草甸為2366.16萬公頃,占全省草地面積的64.92%,是青海天然草地的主體。在草地總面積中,可利用草地占86.72%,其中夏秋草場1825.35萬公頃。在全省173個草地型中,以莎草科牧草為優勢品種的草地型有40個面積為2091萬公頃,占全省草地面積的57.37%。全省可利用草地每年總產牧草8093萬噸。全省耕地面積58.57萬公頃,2015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5.8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47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面積27.71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49.6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7.70萬公頃,其中,油料作物面積14.47萬公頃,占25.91%;蔬菜種植面積4.96萬公頃,占8.88%;枸杞2.96萬公頃。農作物複種指數95%。2015年主要農產品產量為:糧食102.72萬噸、油料30.48萬噸、蔬菜166.4萬噸、水果1.5萬噸。主要農產品品種有小麥、青稞、玉米、油菜、蠶豆、豌豆、馬鈴薯、胡麻等。主要水果品種有紅元帥、紅星、紅富士、貴德長把梨、軟兒梨、杏、桃、李子、櫻桃、沙果、核桃、花檎、草莓、西瓜、葡萄等。  

動物資源

藏羚羊 藏羚羊

青海省有陸棲脊椎動物類約1100種,有經濟價值動物250種,鳥類別294種、獸類103種,分別占全國的1/4和1/3。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動物有69種。珍稀動物有:野駱駝、野氂牛、野驢、藏羚羊、盤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頸鶴、藏雪雞、天鵝等。皮毛、革、羽用、肉用動物主要有水獺、喜瑪拉雅旱獺、赤狐、猞猁、香鼬、兔猻、金貓、石貂、豹、岩羊、原羚、黃羊等。藥用動物主要有馬鹿、水鹿、毛冠鹿、棕熊等。家畜家禽主要有“互助黑豬”、“八眉豬”、氂牛、藏系羊、玉樹馬、貴南黑紫羊、環湖改良細毛羊、駱駝、山羊、黃牛、犏牛、“浩門馬”、河曲馬、大通馬、柴達木馬等。其它有益動物主要有灰鶴、鴻雁、豆雁、大鴇、岩鴿、藏馬雞、金雕、啄木鳥、貓頭鷹等。  

植物資源

青海省有高等被子植物近1.2萬種,蕨類植物800餘種,其中,經濟植物75類331屬1000餘種,涉及藥用、纖維、澱粉、糖類、油料、化工原料、香油蜜源、野果野菜、觀賞花卉等植物種類。藥用植物約500餘種,其中,著名中藥50多種,主要有冬蟲夏草、大黃、貝母、枸杞、甘草、雪蓮、藏茵陳、黨參、黃芪、羌活、莨菪、麻黃等。纖維植物有50餘種,主要有紫斑羅布麻、箭葉錦雞兒、馬蘭、蘆葦、狼毒、芨芨、山柳等。油料植物有香薷、沙棘、文冠果、薄荷、宿根亞麻等70餘種。澱粉類植物有蕨麻、鎖陽、黃精、玉竹等50餘種。化工原料植物主要有油松、金露梅、地榆、檉柳等50餘種。香料蜜源植物有丁香、忍冬、百里香、玫瑰等40餘種。野果和蔬用植物有草莓、山楂、山葡萄、獼猴桃等40餘種。食用菌類有髮菜、蘑菇、黑木耳等10餘種。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03.2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8.5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4.47%,比上年末提高1.40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4.31‰,比上年低0.11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6.25‰,比上年高0.0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8.06‰,比上年低0.19個千分點。全省人戶分離的人口為117.67萬人,其中流動人口100.97萬人。年末全省戶籍人口586.77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240.09萬人,占總戶籍人口的比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0.92%   。

民族

青海的藏族、土族和撒拉族 青海的藏族、土族和撒拉族

青海的世居少數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 其中土族和撒拉族為青海所獨有。5個世居少數民族聚居區均實行區域自治,先後成立了6個自治州、7個自治縣,其中有5個藏族自治州(玉樹、果洛、海南、海北、黃南藏族自治州)、1個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個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1個撒拉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2個回族自治縣(化隆、門源回族自治縣)、2個回族土族自治縣(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1個蒙古族自治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自治地方面積占全省72萬平方公里總面積的98%,區域自治地方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81.55%。此外全省還有28個民族鄉。  

政治

現任青海省黨政領導一覽(截止2018年9月)
中國共產黨青海省委員會書記王建軍 
副書記劉寧
其他常委王曉、公保扎西、滕佳材、張西明、王予波、嚴金海、王宇燕、於叢樂、馬吉孝、曲新勇、誾柏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王建軍 
副主任張光榮、馬偉、高華、尼瑪卓瑪、鳥成雲、吳海昆、劉同德 
秘書長賈應忠
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長劉寧 
副省長王予波、嚴金海、匡湧、韓建華、王黎明、楊逢春、王正升、田錦塵、張黎 
秘書長張黃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青海省委員會主席多傑熱旦 
副主席王曉勇、仁青安傑、馬長慶、張守成、宗康、杜捷、張文魁、馬海瑛、王絢、杜德志 
秘書長王進

經濟

綜述

2018年,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865.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8.10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247.06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1350.07億元,增長6.9%。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4%,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3.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7.1%。人均生產總值47689元,比上年增長6.3%   。

全年全省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2.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4.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4.5%。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4.3%。西寧市新建商品住宅房屋銷售價格上漲8.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上漲4.4%。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8.58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2.87億元,增長10.8%;上劃中央收入175.71億元,增長8.1%。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增值稅92.18億元,增長4.0%;企業所得稅25.03億元,增長7.7%;個人所得稅11.17億元,增長24.6%。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47.45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交通運輸支出增長33.9%,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增長14.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3.3%,農林水支出增長10.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9.3%,科學技術支出增長8.6%,教育支出增長7.2%,城鄉社區支出增長5.5%,節能環保支出增長4.2%   。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年全省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57.2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93千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81.26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29千公頃,其中,小麥111.60千公頃,減少0.82千公頃;青稞48.68千公頃,減少1.09千公頃;玉米18.45千公頃,減少0.44千公頃;豆類12.76千公頃,減少0.48千公頃;薯類88.27千公頃,增加1.44千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91.99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25千公頃,其中,油料147.91千公頃,減少7.40千公頃;藥材44.06千公頃,增加6.14千公頃。在藥材中,枸杞35.53千公頃,增加2.00千公頃。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43.96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85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03.06萬噸,比上年增產0.51萬噸。

2018年末,全省牛存欄514.33萬頭,比上年末下降5.9%;羊存欄1336.07萬隻,下降3.7%;生豬存欄78.18萬頭,下降5.4%;家禽存欄305.74萬隻,下降3.7%。全年全省牛出欄135.59萬頭,比上年增長2.6%;羊出欄748.10萬隻,增長3.0%;生豬出欄116.47萬頭,增長5.3%;家禽出欄494.06萬隻,下降5.1%。全年全省肉類總產量36.53萬噸,增長3.5%   。

第二產業

• 2018年,全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818.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按經濟類型分,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9.3%,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6.6%,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7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下降7.0%。按三大門類分,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4%,採礦業增加值增長10.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16.6%。

• 規模以上工業33個大類行業中,21個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其中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 。

• 全年全省建築業增加值428.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年末全省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438個,比上年末增加32個。

第三產業

2018年,全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5.56億元,比上年增長6.7%。按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零售額339.35億元,增長0.3%;限額以下單位(個體戶)零售額496.21億元,增長11.6%。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69.26億元,增長6.7%(其中城區消費品零售額414.81億元,增長6.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6.31億元,增長6.8%。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776.41億元,增長6.7%;餐飲收入額59.16億元,增長7.0%   。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0.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6.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0.1%,金銀珠寶類增長8.0%,化妝品類增長2.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0.6%,菸酒類下降37.0%,中西藥品類下降7.5%,汽車類下降6.6%,日用品類下降3.6%   。

全年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46.00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出口額31.11億元,增長8.1%;進口額14.89億元,下降5.0%   。

2018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5754.66億元,比上年末下降1.2%。其中,境內住戶存款餘額2295.95億元,增長7.2%;境內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443.70億元,下降10.2%。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582.4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8%。其中,境內住戶貸款餘額722.00億元,增長14.7%;境內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5856.52億元,增長4.8%。

全年全省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87.66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壽險保費收入34.67億元,增長1.0%;財產險保費收入37.03億元,增長11.1%;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5.97億元,增長27.8%。全年保險賠付額34.69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其中,壽險賠付額9.56億元,增長37.0%;財產險賠付額18.56億元,增長12.5%;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額6.56億元,增長13.7%   。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全年全省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518項,比上年增加8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103項,套用技術成果393項,軟科學成果22項。專利申請4437件,比上年增加125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285件,增加336件。專利授權2664件,比上年增加108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95件,增加55件。簽訂技術契約1071項,比上年增加55項;成交金額79.4億元,增長17.3%。年末全省有天氣雷達觀測站點12個,縣級以上衛星雲圖接收站點52個,地震台站122個,地震遙測台網3個   。

教育事業

2018年,全年全省學齡兒童入學率99.8%,與上年持平;普通國中毛入學率111.8%,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6.9%,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0%,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全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2091人,在校生4948人,畢業生1175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83萬人,在校生8.36萬人,畢業生2.2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87萬人,在校生7.70萬人,畢業生2.07萬人。普通高中招生4.26萬人,在校生12.67萬人,畢業生3.91萬人。國中學校招生7.65萬人,在校生22.28萬人,畢業生6.77萬人。普通國小招生9.10萬人,在校生48.60萬人,畢業生7.47萬人。特殊教育招生329人,在校生1924人,畢業生229人。幼稚園在園幼兒21.47萬人   。

高等院校
行政區名單
西寧青海大學(211)、青海師範大學、青海民族大學、青海大學崑崙學院、青海警官職業學院、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青海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海東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海西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全省衛生機構6396個,床位3.92萬張。其中,醫院220個,床位3.26萬張;鄉鎮衛生院405個,床位4521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5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個,村衛生室4474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790個,衛生監督所(中心)55個。衛生人員5.28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62萬人,註冊護士1.76萬人。全年總診療人次2534.88萬人次,出院人數97.68萬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青海省衛生機構6370個,床位3.75萬張。其中,醫院215個,床位3.19萬張;鄉鎮衛生院405個,床位450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5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5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個,村衛生室4518個,門診、診所(衛生所、醫務室)803個,衛生監督所(中心)55個。衛生人員4.78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4萬人,註冊護士1.65萬人。  

體育事業

2018年,全年全省運動員參加各類國內外比賽1384人次,在各類國際比賽中共獲得第一名12個、第二名4個、第三名3個,在各類國內比賽中共獲得第一名26個、第二名19個、第三名39個   。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全省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0.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27萬人。其中,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4.35萬人,增加5.9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5.63萬人,增加6.52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74萬人,增加0.78萬人。全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55.3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36萬人。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9.42萬人,增加5.39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5.93萬人,增加0.97萬人。全省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2.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81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人數0.26萬人。全省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9.2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39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人數13.26萬人。全省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8.1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10萬人。年末全省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66萬人,比上年末下降42.8%,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6000元/年,提高600元/年;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0.00萬人,下降29.7%,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3700元/年,提高380元/年   。

環境保護

截至2018年末,全省有自然保護區11個,面積21.78萬平方公里,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面積20.74萬平方公里。森林面積520.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26%。濕地面積814.36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800.1萬公頃。國家重點公益林管護面積496.09萬公頃,天然林保護面積367.82萬公頃。全年全民義務植樹2497萬株,當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85平方公里,造林面積27.07萬公頃。全年市(州)政府所在地城鎮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90.9%   。

交通

綜述

參見: 青藏鐵路 、 青藏公路 、 蘭青鐵路

截至2018年末,全省鐵路營運里程2299公里,與上年末持平,其中高速鐵路218公里。公路通車裡程8213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4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28公里,增加105公里。民航通航里程145736公里,增加20767公里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110.32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0.2%,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91.51萬輛,增長10.4%。民用轎車保有量52.93萬輛,增長9.0%,其中私人轎車保有45.82萬輛,增長8.7%。

鐵路

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

參見: 蘭青鐵路 、 青藏鐵路 、 蘭新鐵路第二雙線 (甘青段)

根據《青海省鐵路發展規劃》,除在建的蘭青鐵路複線、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電氣化改造外,青海省將建成西寧至成都鐵路,形成青海與西南的便捷通道,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913公里;建成格爾木至庫爾勒、格爾木到敦煌鐵路,打通青海西出通道。建成柳格鐵路,形成蘭新鐵路與青藏鐵路聯絡線,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611公里。

航空

格爾木機場 格爾木機場

參見: 西寧曹家堡機場 、 格爾木機場 、玉樹巴塘機場、 德令哈機場 、 花土溝機場 、 果洛瑪沁機場

青海民用航空已開通西寧至北京、西安、廣州、重慶、深圳、拉薩、南京、瀋陽、呼和浩特、青島、格爾木、成都、武漢、上海、杭州、烏魯木齊等地的航班。青海現有西寧曹家堡機場、格爾木機場、玉樹巴塘機場等,可起降大型或中型客機。

當地風俗

綜述

青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統。青海有舊、中、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眾多的宗教建築群;歷代的文物古蹟;動物岩畫和宗教岩畫;悠揚的民歌“花兒”,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優美的土族民間舞蹈《安昭》、《納頓》;民間佛教繪塑“熱貢藝術”,藏族捲軸畫“唐卡藝術”,酥油花藝術;獨具特色的民間刺繡。

非遺

青海是花兒的故鄉,河湟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作為名族地域的曲種之一。花兒又名少年,產於甘肅臨夏,並流行於甘、青、寧、新等地區,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興詞句,多以情歌為主,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很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居住在這裡的漢、藏、回、土、撒拉等各族民眾,無論在田間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趕車,只要有閒暇時間,都要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可以說,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農民唱起“花兒”,村裡的張秀花、王富貴們就會淚水漣漣。花兒對青海人來說像每天的飲食一樣普通。

傳統上在秋收季節之前的農曆四五六月里,舉行花兒會。會期四到五天,各地舉辦時間不一,會場擺設擂台舉辦歌手大賽。當地百姓也可以登山對歌,即興演唱,題目不限。

重要節日

青海省擬漫畫 青海省擬漫畫

燃燈節:藏曆1419年十月二十五日,一代宗師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後來,每年這一天,整個藏族地區每家每戶都點燈紀念這位偉大的佛教領袖。

土族波波會:土族的重要節日,每年的農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舉辦以祈福為目的的跳神活動。

聖紀節:伊斯蘭教曆3月12日,相傳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都在這一天,為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另有開齋節和古爾邦節。

熱貢六月會:每年農曆6月17日至25日之間舉行“六月會”,是青海同仁縣藏族村莊特有的傳統文化。活動容宗教、祭祀、娛神、娛人於一體,以盛大的群體舞蹈為中心。

飲食文化

青海美食 青海美食

青海的飲食口味具有濃郁的高原特色和民族風格,作到色、香、味、形 都與各民族的古風鄉俗,邊塞風情融為一體。即使是一些源自內地的食品,在青海也經過創造和改良,融入一種濃厚的高原氣息。

青海特色美食有手抓肉、烤串、尕面片、焜鍋饃饃、羊肉湯、拉條、乾板魚、羊腸面、牛肉干等。

青海人民在飲品上喜愛茶葉和青稞酒。甜點三寶有釀皮、優酪乳、甜醅。

名優特產

青海省的特產有:旱獺皮,黑紫羔皮,藏刀,冬蟲夏草,貝母,鹿茸,沙果,雪蓮,柴杞(柴達木枸杞),青稞酒,羌活,西寧大黃,蕨麻,黑枸杞,紅景天,秦艽等。

風景名勝

綜述

大美青海--門源油菜花海 大美青海--門源油菜花海

青海已形成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遊區,旅遊設施日漸配套,可為 國內外旅遊者提供多種有效旅遊措施。

省內以古墓群,古寺廟,古岩畫,古城堡為特徵的名勝古蹟眾多。漢,藏,回,蒙古,土,哈薩克,撒拉等

民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保持著獨特的,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習俗。青海旅遊資源豐富,類型繁多。

2018年,全年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4204.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7%。其中,國內遊客4197.46萬人次,增長20.7%;入境遊客6.92萬人次,下降1.6%。實現旅遊總收入466.30億元,增長22.2%。其中,國內旅遊收入463.91億元,增長22.4%;旅遊外匯收入3613.08萬美元,下降5.6%   。

主要景點

青海湖

大美青海--青海湖 大美青海--青海湖

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面積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 平面3,260米,是泰山頂峰的2倍。湖水最深處為32米。湖中有鳥島(海西山、海心山,海西皮),三槐石和沙島。可供遊客遊覽。陳運和詩《青海湖》描寫“始終流不出內陸的壯懷蹤影,映入日月山眼帘,屬於一種水天空曠的雄渾氣概”。鳥島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積約1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約10萬隻從中國南方和東南亞以及印度半島飛來的十多種候鳥在這裡繁衍生息甚為壯觀,其集群繁殖密度之大,為亞洲罕見。

孟達林區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區內古木參天,芳草沒膝,山花爛漫,鳥雀啾啾,溪水潺潺。生長社熱帶,亞熱帶與溫帶植物540餘種,被稱為“青海高原的西雙版納”。位於群山環抱中的“天池”,面積20公頃,景色秀麗,氣候宜人。

塔爾寺

大美青海--塔爾寺和瞿曇寺 大美青海--塔爾寺和瞿曇寺

位於距省會西寧西南27公里的湟中縣魯沙爾鎮,是藏傳佛 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已有400多年歷史。香火鼎盛,影響深遠。全寺建築格局與眾不同由許多獨立的佛塔,殿宇,經堂,僧舍組成,是藏漢結合式建築群,占地40多公頃。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和大經堂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尤為著名。酥油花,堆繡,壁畫譽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

三江源

大美青海--茶卡鹽湖 大美青海--茶卡鹽湖

長江、黃河均發源於青海境內。長江源頭景色秀麗,幾十米高的冰塔林聳入晴空,綿亘數十里,婉如一座水晶峰巒,千姿百態。黃河源頭風光宜人,水草豐美,湖泊,小溪星羅棋布 ,甚為壯觀。黃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適於探險性漂流。江河源頭是探險,考察勝地,在這裡你會領略到那袒露無遺而又神秘莫測的大自然之酶。

茶卡鹽湖

位於青海烏蘭縣茶卡鎮,蒙古語為“達布遜淖爾”,是青海省的主要鹽產地。與國內其它鹽湖不同的是,茶卡鹽湖是固液並存的滷水湖,鑲嵌在雪山草地間而非戈壁沙漠上。鹽湖水域寬廣,銀波粼粼。漫步湖上,猶如進入鹽的世界。自1980年開發以來,茶卡鹽湖景區已發展成生態游與工業游並舉的3A級新型景區。

東關清真大寺

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具有我國古典建築和民族風格的建築特點,畫梁雕棟,玲瓏精緻。寺院平時可容3000名教徒禮拜。

瞿曇寺

位於海東市樂都縣,是西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規模宏大的明朝寺院建築。為藏傳佛教寺院,其總體結構布局和北京故宮相仿,人稱“小故宮”。擁有歷史悠久的壁畫和石雕,以佛教為主題,技法純熟,色彩鮮艷。

著名人物

政治家

戰國初期河湟地區羌人首領無弋爰劍,南涼國主禿髮烏孤,吐谷渾主吐谷渾、樹洛乾、阿豺,宋代宗咯藏族政權的締造者角廝羅,明朝進士張問仁,明末清初厄魯特蒙古首領固始汗,清朝大臣楊應琚。

達賴十四世名丹增嘉措(1934~ ),出身於青海省湟中縣的藏族農民家庭。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達賴十四世曾派代表團到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舉行談判,簽訂了《十七條協定》,西藏和平解放,重新回到了祖國大家庭。

軍事 將領

西漢大將、著名軍事家趙充國,西漢名將霍去病,東漢名將鄧訓,唐朝名將黑齒常之、哥舒翰,吐蕃大將尚婢婢、論恐熱,北宋武將何灌、高永年,元駙馬章吉,西寧王速來蠻,歧王脫脫機,明代武將李淳、柴國柱、劉敏寬等。

文學家

元朝吐蕃喇嘛薩迦派領袖、語言文字學家八思加·洛哲尖贊,清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佛學家土觀·羅桑曲吉尼瑪,清代高僧、著名藏族詩人、作家夏嘎巴·措周仁卓,清代詩人吳木式、朱向芳等。

藝術家

藏傳佛教高僧、清初著名藏學家嘉木樣·協貝多吉,清末文人、地理學家鄧敏,清末平弦藝人李漢卿,清末書法家周光輝、張思憲等。

科學家

唐初名醫直魯古,清代中醫李世泰等。

宗教 人士

元代高僧、宗喀巴的啟蒙教師曲結頓珠仁欽,撒拉族始祖尕勒莽,藏傳佛教噶舉派高僧三羅,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著名宗教改革家宗喀巴·羅桑扎巴,藏傳佛教格魯派首領、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四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確吉堅贊,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中國伊斯蘭都虎夫耶鮮門門宦道祖鮮美珍,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七世達賴喇嘛噶桑嘉措,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五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益希,中國伊斯蘭教新教開創者馬明心等。

農民起義領袖

東漢羌酋滇零、“義從胡”首領北宮伯玉、韓遂,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賀錦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