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檀秋色

青檀秋色

青檀秋色為嶧縣八景中之一併占有重要的地位。刻有董志顗、王德陳繪製的“嶧縣八景”線描畫。分別是:仙壇曉翠、仙洞懸雲、君山望海、青檀秋色、承水環煙、湖口觀漁、劉伶古台、許池綠波。

簡介

青檀秋色為嶧縣八景中之一併占有重要的地位。清光緒三十年由王寶田主修的《嶧縣誌》,刻有董志顗、王德陳繪制的“嶧縣八景”線描畫。分別是:仙壇曉翠仙洞懸雲君山望海、青檀秋色、承水環煙、湖口觀漁劉伶古台、許池綠波。

歷史與文化

因為這裡有一座佛家寺院,又處在楚、漢兩山之間的峽谷中,幽靜的地理位置加上茂密的植被,使得這裡的景色非同一般。
青檀秋色因青檀寺吸引遊人光顧,青檀寺因艷麗的青檀秋色而聞名一方。
據《嶧縣誌》記載,青檀寺原建於唐代玄宗年間,原名雲峰寺,因為山谷中長滿青檀,後改名為青檀寺。每當秋風送爽,山谷中的楓葉變得火紅,銀杏樹通體金黃,而遮天蔽日的青檀樹冠依然碧綠,三種色彩疊映到清澈的青檀湖中,讓人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披著彩衣的楚漢山。
青檀峽谷之中,生長著六十多種樹木,最令人稱奇的當然是千年古檀。
青檀樹為落葉喬木,系國內稀有樹種。它的特點是木質堅硬,可用來製作誦經的木磬,而青檀樹皮則是生產宣紙的主要原料,據說,只有青檀樹皮製作的宣紙,才算正宗。在安徽的宣州、涇縣一帶,有著集中栽培的青檀經濟林,但很少見到數百年以上的古樹。而在這條山谷里,千年以上的古檀比比皆是。這些古木由於飽經風霜,大自然把它們塑成了藝術佳品。那些幾人合抱的古樹,有的像鳳凰展翅,向遊人默默祝福;有的像蛟龍騰空,陪襯古剎風采;有的像歷史老人,靜觀世態變化。蒼勁的樹幹上,斑痕累累,無聲地訴說歷史滄桑。令人生奇的是,這些古樹不是生在土層里,而是長在山崖的石縫中,靠著有限的營養頑強生存,並用自己的根系撐開石縫,擴大生存空間,青檀樹的這種頑強生命力,這種自強不息的堅韌性,被棗莊市新任市長陳偉稱讚為“青檀精神”。
青檀寺的大雄寶殿前,有兩棵雌雄合抱的千年銀杏,主幹直徑兩米,高三十多米。每年春天,偉岸的雄樹吐出穗狀花絮,秋天,秀外慧中的雌樹掛滿碩果。樹下有一眼常年不涸的山泉。相傳,青檀寺原先的廚房,就建在泉口上,泉水經過客廳,流入青檀湖。來了客人,廚師做好齋飯,放入托盤,再將托盤置於泉上,喊一聲“來了”,泉水就把托盤衝進客廳,代替了小跑堂。於是此泉被命名為“跑堂井”。
因為青檀寺環境清幽,文人墨客常到寺里吟詩作賦。明代文學家賈三近,還成立了青檀詩社,定期邀請好友來此一展詩才。賈三近有多首詠青檀寺的詩,其中一首寫道:
秋風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棲。
黃葉拍天丹灶冷,青檀繞殿碧雲齊。
幽人到處鳥鳴谷,樵子歸時鹿飲溪
盡日煙霞看不足,買田結社此山西。
在寺院後面,有一座建於宋代的“金界樓”,當地人稱作“岳飛養眼樓”。相傳,岳飛在與金兵作戰時害了眼疾,曾到這座樓上養眼一個月,康復後重返戰場。養眼期間,填過一首《小重山》的詞,表達了他當時的複雜心情: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窗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岳飛養眼樓東側,有一條向北延伸的蝴蝶谷,每年春夏秋三季,這裡都飛舞著成雙成對的蝴蝶,演繹著浪漫故事。
1985年之後,嶧城區人民政府多次投資對青檀寺進行整修,把這裡建成了與“冠世榴園”融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青檀寺

青檀寺位於冠世榴園景區內,是棗莊嶧城八大景區之一。金秋時節,楓葉紅了,榴葉黃了,青檀依然碧綠,三色交相成趣,倒影青檀湖上別有一番情趣,此景被稱為“青檀秋色”,自古“青檀秋色”就被文人墨客所贊詠,鄭板橋曾贊竹子“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而堅韌的青檀樹不僅生長在岩石中,而且根部全部裸露在外面。因其是珍貴稀有樹種,且果實形似榆錢,當地人又俗稱“搖錢樹”。
棗莊冠世榴園青檀寺風景區棗莊冠世榴園青檀寺風景區
青檀寺原名叫做銀豐寺,後來根據這寺的山谷中青檀樹遮天蔽日,所以改名叫做青檀寺。清末民初,寺毀於兵火,現在的青檀寺為1985年重建。
青檀寺的大門為4柱3門雙垂飛檐斗拱、木質結構與鋼筋水泥混合結構的仿古建築。門上方一塊黑色大理石鑲嵌的橫匾,題:“青檀秋色”四字。為原浙江省副省長劉義夫書。門房內是長約1.5千米的峽谷,谷內樹齡在千年以上的青檀樹有36顆,百年樹齡的不計其數。峽谷盡頭即為青檀寺。廟門匾額“青檀寺”3個字,為書法家舒同手筆。思園占地面積1050平方米,建築面積33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五間,飛檐斗拱,店內供奉三世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