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曼苗寨

青曼苗寨

青曼苗寨位於中國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舟溪鎮曼洞村,座落在長嶺崗山脈中段,是典型的“天然屏障”。寨子依山而建,吊腳木樓,層層疊疊,梯形瓦頂,重檐交錯,有條不紊,蔚為壯觀。情郎河流經鄉境,注入丹寨南皋河;距凱里市中心25公里,凱丹縣道公路和凱羊高速穿越鄉境。地理坐標為東經107°88′31″,北緯26°45′21″,海拔最高1274.5米,最低860米。全寨轄4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365戶,1618人,主要居住苗族和仫佬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6%;這裡自然風光優美,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郁,是苗族文化與農耕文明有機融合的典型天然博物館。 青曼苗寨建寨於明永樂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苗族祖先遷徙到這裡後,他們世世代代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了自己古樸典雅、別具特色的文化。這裡的苗族屬於短裙黑苗,婦女著短裙,盤髮髻,最為奇特的是呈倒“S”形的婦女頭式,與唐朝婦女的髮式十分相似。 這裡仍保留著古老的紡織、刺繡、染布等精湛的民族手工藝,其中這裡的“苗族織錦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精美絕倫的刺繡為青曼贏得“苗族刺繡之鄉”的美譽,日本友人韭琢先生在這裡捐資修建有曼洞苗族刺繡樓。 這裡有多姿多彩的民族節慶,春節蘆笙會、七月吃新節、爬坡節、十月祭尤節等,以春節蘆笙會最為隆重,舉辦有吹跳蘆笙、跳銅鼓、苗歌對唱、鬥牛、鬥雞、斗鳥等既精彩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

基本信息

苗寨規模

青曼苗寨全村300多戶,1600多人,是舟溪式苗族服飾的代表。苗寨依山而建,吊腳木樓,層層疊疊,梯形瓦頂,從上至下一幢高過一幢,重檐交錯,有條不紊。

民俗文化

苗族手工藝

sdfs sdfs

如今,青曼苗寨仍保留著古老的紡織、精緻的刺繡、古老的蠟染等苗族手工藝。青曼苗寨這裡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隨意到一戶苗家做客,都有可能親眼目睹苗族傳統服裝從生產到製作的整個過程。傳統服裝的衣料以自種、自紡、自織、自染的家織布為主。當地流傳的《棉花歌》,唱述了找棉種、選種、開荒、播種、耕耘、撿棉、夾籽、彈花、紡紗、織布、染色、縫製的全過程。每戶人家裡都可以看到染布料用的染缸。這種染缸用杉木板做成,高約2尺半,直徑1米左右。染缸要養,謂之“養缸”,一個月左右才能用藍靛染水把一匹布染好。

青曼苗寨有熱情好客的苗家人用最隆重的民族傳統禮儀,設“攔門酒”迎接你的到來。寨中的踩歌堂,隨著鼓聲響起,身穿盛裝,戴著銀飾的苗族女性,圍著銅鼓,踩著鼓點,翩翩起舞,四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她們展示出古樸典雅的苗族風情,久遠的苗族歷史和深邃的苗族文化。看完民族歌舞表演,參觀寨容寨貌,還可以品嘗到美味可口的民族食品,體驗苗家風味佳肴,如酸湯魚、酸湯菜、灰菜、血豆腐和醇香可口的苗家糯米酒。

民族節日

青曼苗族仍保持著古樸的民族節日。主要有:春節蘆笙會,二月踩鼓節,七月吃新節,遊方,十月祭祖節等。這些盛大的節日中,不僅能看到多姿多彩的舞蹈,聽到優雅動聽的蘆笙、芒筒、夜簫、木葉、木鼓、銅鼓等民族樂器演奏的樂曲,還可以直接看到男女青年遊方(談戀愛)和對歌的精彩場面。

交通指南:在凱里汽車站坐到丹寨方向的車,即可路過青曼。也可在舟溪鎮有前往青曼的機動三輪車,3元/人。也可以搭乘往南皋、丹寨方向的過路班車到青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