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祭

青春祭

《青春祭》是由張暖忻執導,李鳳緒、馮遠征參演的劇情片。影片根據張曼菱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改編,借用李純的視角,反映了動亂年代裡傣鄉的民俗風情和傣族人民的熱情善良。影片將主人公在特定年代和特定地區所受到的精神世界的撞擊以一種如夢如幻的方式表現出來,透視了青春意識和美的覺醒的重要思想,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素樸的竹樓,敦厚的房東大哥,慈愛的“伢”(房東家的老奶奶)和大爹,愛美的傣族少女們……在這偏遠、古老的文明中,不僅有淳厚的善良,也有自由自在表達生命的快樂,這樣的生活象一面鏡子,讓李純照見了自己,照見了自己的“不美”,喚醒了她被那個時代扭曲了的青春意識。漸漸地,依波的筒裙,姑娘小伙的對歌,傣家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強烈地撞擊著她的心靈,她也學會了像傣家人一樣地生活。

劇情簡介

生離死別,此一去不再相見。青蔥歲月,如花情懷,猶如攏不住的水,從指間遁入泥中化作無形,永無收回之可能。面臨這樣的時刻,總是痛楚難抑,情不自禁地要痛哭失聲。在張暖忻的拍於80年代的知青片《青春祭》中,北京知青李純下放到雲南插隊,在那裡她第一次意識到什麼是女人的美,什麼是青春的心悸,而在體會到所有的美好後,她終於要面臨的是:一個疼愛自己老人的離去,初戀愛人的死亡,和無法挽回的青春逝卻。在被土石流洗...。

影片劇情

版本一

《青春祭》海報《青春祭》海報

當年的插隊知識青年李純,在遙遠的傣寨,淳樸的傣家人中度過了自已的青春歲月。

若干年後,她上了大學,但在傣鄉的這段生活和傣家人對她的情誼,使她永生難忘。

初到傣寨,李純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傣鄉的風俗和傣家人的生活觀念與她完全不同。她不會幹傣家活,那身“軍裝綠”也很鬆垮破舊,與打扮得美麗妖嬈、快樂的傣家姑娘格格不入,寨子裡美麗又傲慢的姑娘依波為此經常嘲弄她。

漸漸地,依波的筒裙,姑娘小伙的對歌,傣家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強烈地撞擊著她的心靈,深深地打動她,吸引她。她開始發現美,關注美,開始學著像傣家人一樣地生活。

她用色彩艷麗的床單裁成筒裙,戴上漂亮的耳環,她頓時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傣家姑娘。當她穿著筒裙,扭動腰枝上井台打水時,傣家姑娘們對她發出一片讚美之聲。鄉親們也都把她當成自已的親人。房東大爹細緻入微地關懷她,依波也同她成了好友,她欣喜地融入了傣家人的生活。

幾年後,李純和在鄰寨插隊的男知青任佳相識,並逐漸成為最要好的朋友。一次,在舉寨歡慶豐收的晚宴上,李純房東家的大哥喝醉了酒,和任佳打了起來。李純這才發覺房東大哥在深深地愛著自已,而她畢竟不是真正的傣家人,不可能接受大哥的愛。最後,她只得離開這些忠厚善良的傣族鄉親,到一個山區國小去當教師。

她走後,大哥90多歲的老奶奶因為思念她而去世了。她懷著無限的思念和充滿內疚的心情,參加了老奶奶的葬禮。

又過了些年,李純要回城上大學了。行前,房東大哥真誠邀請李純的男朋友任佳來家裡做客,以表達他的歉意。然而,任佳已經不可能再來了。他被一次突發的土石流捲走,永遠地留在了那裡。

李純走了。她告別傣鄉,告別傣家親人,也告別了自己的青春歲月。

但是,李純永遠也不會忘記那片土地,那個使她找回了愛美的本性,萌生了初戀的情感,樹立起新的生活信念的地方。

1985年,第四代導演中的佼佼者張暖忻拍出了那個永遠留在一代人心中的故事《青春祭》。關於“知青”生活的影視作品已經不在少數,但其大多表現的是生活中的苦難和這種苦難與理想的衝突。青春的失落是這類題材影片的一大主題,而《青春祭》則超越了傳統的主題,同時又代表著那個時代青春對美和理想的呼喚。

“呀呀”的牛車,夕陽中的小路,畫面上是一種沉靜之美。這裡已沒有了對青春流逝的哀嘆,張暖忻和她的女主人公一起,在這古老的傣家山寨找到了青春與生命的真諦。

影片以散文詩式的寫意風格和具體場景中的寫實手法相輔相成,在女主人公李純斷續的回憶和意識的流動中捕捉著那青春歲月如夢似幻的畫面,傳達出在特定的年代和地域中主人公精神世界所受到的衝擊和陶冶。

知青李純在傣家山寨開始了她的插隊生活。素樸的竹樓,敦厚的房東大哥,慈愛的“伢”(房東家的老奶奶)和大爹,愛美的傣族少女們……在這偏遠、古老的文明中,不僅有淳厚的善良,也有自由自在表達生命的快樂,這樣的生活象一面鏡子,讓李純照見了自己,照見了自己的“不美”,喚醒了她被那個時代扭曲了的青春意識。李純脫下肥大的綠軍裝,換上了傣家姑娘漂亮的筒裙,像傣家少女一樣扭動著婀娜的腰肢去擔水、趕集……。美,回到了這個漢家姑娘的身上。影片也以這種對美的禮讚在當時的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震撼。

在流逝的歲月中,主人公李純所得到的遠不止於青春的覺醒。在傣家與自然相和諧的生死觀中,李純理解並相信了,在生死之間,生命永遠延續,也永遠美麗。影片《青春祭》以它對青春與生命滿含蒼涼的禮讚為新時期的銀幕注入了強烈的生命意識。 ​

版本二

“文化大革命”期間,青年女學生李純來到祖國的大西南傣鄉插隊落戶。 初到傣寨,這裡的風俗習慣使她感到新奇、陌生而又可怖。她不善於安排生活,客居異鄉,備嘗生活的艱辛。 然而,忠厚善良的傣家人對李純並不見外,房東大爹對她關懷備至。歲月流逝,李純逐漸適應了傣家人的生活習慣。她戴起了耳環,穿上用床單改做的筒裙,成了一個漂亮的傣族姑 娘。在一次趕集時,李純與鄰寨知識青年任佳相識。任佳的爽直、博學使李純為之傾心,他倆成了最親密的朋友。全寨歡慶豐收的夜晚,村民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李純和任佳也穿梭在人群之中。房東家的大哥喝醉了酒 和任佳打了起來,李純這才明白,大哥深深地愛著自己。她無法接受憨厚的大哥這種直露、粗暴的求愛。思考 再三,李純離開寨子,到另一個山區 國小去當教師。大哥家的老奶奶因思念她而突然去世,李純聞訊趕去參加 葬禮。 幾年過去了,李純考上了大 學。依依惜別之際,大哥真誠地請她和任佳去他家作客,以示歉意,然而任佳再也不能來了,他被一次突發的土石流吞沒,永遠留在了邊疆。李純告別傣寨,告別傣家鄉親,她永遠不會忘記她為之獻出了青春的土地。

版本三

女知識青年李純,在傣族人民中間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時光。若干年後,她上了大學,但在傣鄉的這段生活和傣家人對她的情誼,使她永遠難忘。李純初到傣寨,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傣鄉的風俗和傣家人的生活觀念與她完全不同。她不會幹傣家活,衣著也很破舊,與大家格格不入。寨子裡美麗又傲慢的姑娘依波為此經常嘲弄她。漸漸地,依波的筒裙,姑娘小伙的對歌,傣家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強烈地撞擊著她的心靈,她也學會了像傣家人一樣地生活。她用床單裁成筒裙,又戴上漂亮的耳環,她好像變成了傣族姑娘。鄉親們都把她當成了自己的親人,房東大爹細緻入微地關懷她,依波也同她結成了好友。幾年後,李純和鄰寨插隊的男知青任佳相識並逐漸成為最要好的朋友。一次,在舉寨歡慶豐收的晚宴上,李純落戶那家的大哥喝醉了酒,和任佳打了起來。李純這才發覺大哥深深地愛著自己,而她畢竟不是真正的傣家人,不可能接受大哥的愛。最後,她只得離開這些忠厚善良的傣族鄉親,到一個山區國小去當教師。她走後,大哥90多歲的老奶奶因為思念她而去世了,她懷著無限思念和充滿內疚的心情,參加了老奶奶的葬禮。又過了一些年,李純要回城上學了。行前,房東大哥真誠邀請李純的男朋友來家裡做客,以表達他的歉意。然而,李純的男朋友已經不可能來了,他被一次突發的土石流捲走,永遠地留在了那裡。李純告別傣鄉,告別了傣家親人。她永遠也不會忘記那片土地,那個使她恢復了愛美的本性,萌生了初戀的感情,樹立起新的生活信念的地方。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李純 李鳳緒 ----
任佳 馮遠征 ----
房東大爺 松濤 ----
房東大哥 郭建國 ----
依波 玉妲 ----

職員表

原著 張曼菱
導演 張暖忻
編劇 張暖忻 、 張曼菱
攝影 穆德遠 、 鄧偉
配樂 劉索拉 、 瞿曉松
剪輯 趙綺華
道具 徐賢平
美術設計 李勇新 、 王硯縉
服裝設計 趙慧
錄音 馬躍文
布景師 屈立恆

導演簡介

張暖忻張暖忻

張暖忻(1940—1995) 於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導演系。以《沙鷗》一片獲1982年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接著又拍攝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的探索。

張暖忻,祖籍遼寧鐵嶺,生於呼和浩特。1958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79年與李陀合寫論文《論電影語言的現代化》和電影劇本《李四光》。1981年自編自導處女作《沙鷗》,影片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她本人獲1981年第三屆金雞獎導演特別獎。之後又執導拍攝了影片《青春祭》,獲香港國際電影節1985年十大華語片獎和法國賽特國際電影節評審特別獎,被認為是新時期中青年導演中的重要代表人物。1985年赴法國進修一年。回國後在中法合拍的《花轎淚》(閨閣情怨)中任中方導演。1988~1990年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藝術室主任,執導《北京,你早》獲1989年廣電部優秀影片獎、香港國際電影節十大華語片獎。1990年,入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95年5月28日患癌症逝世。1995年5月28日,因癌症晚期病逝於北京。葬禮於6月3日舉行。作家汪曾祺先生書寫輓聯:“繁花此日成春祭,雲水他鄉夢白鷗。”

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導演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探索。《沙鷗》以新穎的電影語言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形式,《青春祭》中營造的含蓄、飽滿而又溫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以生活流和紀實風格顯示出來的潛在激情,在中國藝術電影創作中是獨樹一幟的。

獲獎記錄

金雞獎
  • ▪ 1986 第6屆 最佳音樂(瞿小松 劉索拉) 青春祭 (提名)

幕後製作

影片根據張曼菱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改編,借用李純的視角,反映了動亂年代裡傣鄉的民俗風情和傣族人民的熱情善良。影片將主人公在特定年代和特定地區所受到的精神世界的撞擊以一種如夢如幻的方式表現出來,透視了青春意識和美的覺醒的重要思想,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