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問題與教育方案

青春期問題與教育方案

青春期問題與教育方案,在青春發育期,人體生殖系統開始迅速發育,這是其突出的特點。但有些青少年對自身的性發育及性成熟的生理變化常感到神秘不解。家長和老師要根據他們生長發育的年齡特點及所處的文化背景進行適時、適量、適度的性教育,讓他們懂得必須遵守社會公德和性道德。在進行性教育的同時,還應注意改善不良的外界環境,安排好青少年的業餘生活,把他們引導到正當的活動中去,激發他們健康的生活情趣。

基本信息

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獨立意向強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接觸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也日益變得強烈。家長和老師應針對青少年獨立意向的發展,尊重他們正確的意見,有事同他們商量,逐漸給他們更多的獨立權利,同時也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幫助他們正確地發展其獨立性,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好奇心及模仿性強

這種心理狀態使青少年很容易受別人影響,應該把對青少年的擔憂變成了解、理解和關心,培養和發揚青少年的優點,如思想敏捷、對新生事物敏感、勇敢、熱情、有朝氣、積極向上等。家長和老師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培植健康的心理狀態,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青春發育期。

對性發育的困惑

在青春發育期,人體生殖系統開始迅速發育,這是其突出的特點。但有些青少年對自身的性發育及性成熟的生理變化常感到神秘不解。家長和老師要根據他們生長發育的年齡特點及所處的文化背景進行適時、適量、適度的性教育,讓他們懂得必須遵守社會公德和性道德。在進行性教育的同時,還應注意改善不良的外界環境,安排好青少年的業餘生活,把他們引導到正當的活動中去,激發他們健康的生活情趣。

群體觀念密切

青少年常感到在群體當中有一種安全感。他們的言行、愛好、衣著打扮都互相影響,信任夥伴勝過信任家長和老師,他們互相傾吐內心的秘密和苦惱。父母和老師應關心他們交朋友的情況,並敏銳地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疏導。

青春期教育

一、導入:

現在的你們是不是對自己、對身邊的異性產生了一些興趣,開始關注青春期有關方面的問題呢?呵呵,不用害羞,我首先保證我尊重大家的隱私,若我後面提問的問題有涉及你們的隱私,你們有權利拒絕回答。好,現在我們來個“姿勢調整”——你們準備好了,敞開心扉和我聊聊“青春期”的問題了嗎?準備好的同學可以把雙臂張開,做開放的姿勢,沒作好的同學,可以雙手環抱地抱在胸前,當你們覺得你們準備好了,在張開雙臂,讓我知道你們的態度,謝謝!

二、活動過程:

討論:

1.你對異性有朦朧的喜歡嗎?有過喜歡的人嗎?

2.你已經“戀愛”或正在“戀愛”嗎?

3.你想現在“戀愛”嗎?

4.你支持“戀愛”嗎?若現在有個很符合你的要求的人說喜歡你,你會和他(她)成為男、女朋友嗎?

5.你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受異性的侵害嗎?

(由於擔心學生的隱私性被同學知道而避免回答,所以在小討論調查中採用特殊的坐姿:一手放在桌上,頭趴著,另一手放在頭上,大家聽指導語表決意見,直到我拍掌,大家才能一起抬頭!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

三、知識點評:

1.青春期性意識的發展一般可分為四個時期:

(1)性牴觸期。在青春發育之初,有一段較短的時期,青少年總想遠遠避開異性,以少女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主要與生理因素有關。由於第二性徵的出現,使青少年對自身所發生的劇變感到茫然與害羞,本能地產生對異性的疏遠,部分人甚至對異性反感。此期間持續1年左右。

(2)仰慕長者期。在青春發育中期,男女青少年常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在體育、文藝、學識以及外貌上特別出眾著(多數是同性或異性的年長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鳴,仰慕愛戴、心嚮往之,而且儘量模仿這些長者的言談舉動,以至入迷。

(3)嚮往異性期。在青春發育後期,隨著性發育的漸趨成熟,青年人常對與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並希望有機會接觸異性,或在各種場合想辦法吸引異性對自己的注意。但由於青少年情緒不穩,自我意識甚強,因而在接觸過程中,容易引起衝突,常因瑣碎小事而爭吵甚至絕交,因此交往對象常有變換。

(4)戀愛期。青春發育完成已達成年階段,青年把友情集中寄予自己鍾情的一個異性身上,彼此常在一起,情投意合,在工作、學習中互相幫助,生活中互相照顧體貼,憧憬婚後的美滿生活,並開始為組織未來的家庭做準備工作。這時的青年對周圍環境的注意減少。女青年常充滿浪漫的幻想,嚮往被愛,易於多愁善感,男青年則有強烈愛別人的欲望,從而得到獨立感的滿足,他們的心情往往較興奮。

2.異性效應:

如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孩子你爭我搶,狼吞虎咽,一桌菜吃個精光。女孩子在嘻笑打鬧中,把一桌菜也很快地報銷了,杯盤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情景大為改觀,男孩子你謙我讓,大有君子之風度,女孩子溫文爾雅,大有淑女之風範。由於“異性效應”,男孩往往為此激勵自己,成績優異,談吐文明禮貌,舉止瀟灑自如,服飾整潔大方,富於勇敢探索精神,具有豁達的胸懷和男子漢的氣質。女孩子也不知不覺地對自己提出了要求,學習刻苦努力,舉止優美大方,待人溫文爾雅,言談風趣,富有修養。

3.異性交往的意義

男女同學之間交往的好處至少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類型是有差異的。男女生經常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就可以取長補短,差異互補,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動水平和學習效率。

其次,情感方面,人際交往間的情感是豐富而微妙的,在異性交往中獲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尋不到的。這是因為兩性在情感特點是有差異,女生的情感比較細膩溫和,富於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寧靜的力量。這樣,男生的苦惱、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緒與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擴、熱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與疑惑。

最後,個性方面。只在同性範圍內交往,我們的心理發展往往會狹隘,遠不如既與同性又與異性的多項交往更能豐富我們的個性,多項的人際交往,可以使差異較大的個性相互滲透,個性互補,使性格更為豁達開朗,情感體驗更為豐富,意志也更為堅強。保加利亞的一位心理學家說過:男人真正的力量是帶一點女性溫柔色彩的剛毅。

我們都有過這種體驗:當有異性參加活動時,異性間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滿足,於是,彼此間就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悅感,激發起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儘管健康的兩性交往對我們的成長有諸多的好處,我們也要把握好兩性交往的尺度,防止“過”與“不及”。

4.如何與異性正常交往

首先要端正態度,培養健康的交往意識,淡化對對方性別的意識。思無邪,交往自然就會落落大方。

其次,要廣泛交往,避免個別接觸,交往程度宜淺不宜深,廣泛接觸,利於我們認識、了解更多的異性,對異性有一個基本的總體把握,並學會辨別異性。有的人外表像個迷人的小帥哥,但交往中會發現他華而不實,有的人學習成績頂呱呱,卻恃才傲物、頤指氣使。如果只進行有限的小範圍個別交往,難免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異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還失之偏頗。所以,利用每一次集體活動的機會,有意識地在更廣闊的人際範圍內進行交往,是我們十分需要的。

再次,交友關係要疏而不遠,若即若離,把握兩人交往的心理距離,排斥讓彼此感到過於親密和引起心緒波動的接觸。如果我們在交往中發現對方的苗頭不對,要調整自己的態度,使交往回復到波瀾不驚、心靜如水的狀態。

內容簡介

近年來,因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擾而造成的社會問題頻頻見諸於新聞媒體。這說明,中學生青春期問題教育已刻不容緩,如果貽耽誤時機,將會給他們、家庭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重視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擾,積極向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工作,關注他們心理的健康成長,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積極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式,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普遍共識和迫切要求,也是心理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書是本人積十餘年從事青少年心理與教育問題的理論研究以及長期從事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實踐的成果。本書從教師的視角,揭示了如何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工作。

本書共有十章,內容翔實,資料豐富。第一章簡要介紹了中學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點、中學生青春期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中學生青春期問題教育策略,目的是給教師一個總體的認識。第二章至第十章內容圍繞目前中學生青春期最常見的和最突出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擾展開,每章內容包括“章節導讀”、“名家名言”、“情境故事”、“問題解析”、“教育策略”、“教育個案”和“反思驛站”幾個部分。“章節導讀”部分以問題的形式列出了每章要重點介紹的主要內容。“名家名言”部分是與每章內容密切相關的名言、警句等。“情境故事”部分是與每章內容相關的、發生在青春期中學生當中的一些典型的、鮮活的案例,以此引起教師的思考。“問題解析”部分從青少年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四個角度剖析了中學生青春期問題發生的原因。“教育策略”部分從心理學、教育學視角提出了解決中學生青春期問題的對策、措施、建議和治療方案等。“教育個案”部分向教師完整地展示了如何對存在青春期困擾的中學生典型個案進行教育的過程,以便教師掌握和靈活運用。“反思驛站”部分為教師提供了練習、體驗、反思的園地,以利於教師學習、掌握新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改變原有的、不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本書實用性強,所介紹的內容都是當前我國青春期中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心理困擾。在寫作風格上,力求淺顯易懂,取消了專業性比較強、深奧難懂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諮詢的基本理論與心理治療方法,而是以案例的形式向教師娓娓道來,以便教師理解、掌握和運用。本書操作性強,避免了概念化和空泛化的缺陷,利於教師借鑑所介紹的方式方法,解決自身面臨的實際問題。此外,該書結構嚴謹,邏輯性強,語言簡練,案例生動、具體,可讀性強。

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夠對教師的工作、生活、學習有所幫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有所改變。當然,本書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可能完全適應於每一位教師。但是,我希望這本書確實能為教師提供一種正確的思路,展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

作者簡介

劉在花,女,漢族,1975年2月生。籍貫:山東省諸城市。1994-1998年就讀于山東師範大學教育系,1998—2001就讀于山東師範大學教科院心理系,師從張承芬教授從事教育社會心理研究,獲碩士學位,2001—2004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師從許燕教授從事人格心理與心理諮詢研究,獲博士學位。2004年7月到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工作,擔任《中國特殊教育》副主編,主要從事發展與教育心理、人格心理與心理諮詢研究。世界銀行課題主持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五”、“十一五”課題主要研究人員。截至目前,撰寫《兒童社會智力》、《青春期問題與教育方案》兩部專著,參編心理健康教材、廣告心理學等多部著作。在《心理科學》、《中國教育學刊》、《當代教育科學》、《上海教育科研》、《中國特殊教育》、《教育科學研究》、《外國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哲社類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走進中學生青春期的心理世界
第一節 青春期解讀

第二節躁動的青春——中學生青春期問題掃描

第三節 可塑的青春——中學生青春期問題教育策略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盲目追星與教育
第一節 問題解析——“星星”焉知我心

第二節 教育策略——“星星”點燈

第三節 教育個案——群“星”燦爛,你追哪一顆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早戀問題與教育
第一節 問題解析——苦澀的青蘋果

第二節 教育策略——疏導早戀情結

第三節 教育個案——與早戀乾杯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懼怕異性交往與教育
第一節 問題解析——異性是個謎

第二節 教育策略一打開心靈的枷鎖

第三節 教育個案——走過青春的雨季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網路成癮與教育
第一節 問題解析——解碼網路情緣

第二節 教育策略一斬斷網路的情思

第三節 教育個案——總有雲開日出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逆反心理與教育
第一節 問題解析——成長的代價

第二節 教育策略——架起理解的橋樑

第三節 教育個案——融化逆反的“堅冰”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親子衝突與教育
第一節 問題解析——可憐天下父母心

第二節 教育策略——溝通無極限

第三節 教育個案——相親相愛一家人

參考文獻

第八章

逃學問題與教育
第一節 問題解析——學海的深與苦

第二節 教育策略—春風化雨

第三節 教育個案——潤滑心靈

序言

近年來,因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擾而造成的社會問題頻頻見諸於新聞媒體。這說明,中學生青春期問題教育已刻不容緩,如果貽誤時機,將會給他們、家庭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重視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擾,積極向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工作,關注他們心理的健康成長,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積極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式,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普遍共識和迫切要求,也是心理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書是本人積十餘年從事青少年心理與教育問題的理論研究以及長期從事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實踐的成果。本書從教師的視角,揭示了如何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工作。

本書共有十章,內容翔實,資料豐富。第一章簡要介紹了中學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點、中學生青春期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中學生青春期問題教育策略,目的是給教師一個總體的認識。第二章至第十章內容圍繞目前中學生青春期最常見的和最突出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擾展開,每章內容包括“章節導讀”、“名家名言”、“情境故事”、“問題解析”、“教育策略”、“教育個案”和“反思驛站”幾個部分。“章節導讀”部分以問題的形式列出了每章要重點介紹的主要內容。“名家名言”部分是與每章內容密切相關的名言、警句等。“情境故事”部分是與每章內容相關的、發生在青春期中學生當中的一些典型的、鮮活的案例,以此引起教師的思考。“問題解析”部分從青少年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四個角度剖析了中學生青春期問題發生的原因。“教育策略”部分從心理學、教育學視角提出了解決中學生青春期問題的對策、措施、建議和治療方案等。“教育個案”部分向教師完整地展示了如何對存在青春期困擾的中學生典型個案進行教育的過程,以便教師掌握和靈活運用。“反思驛站”部分為教師提供了練習、體驗、反思的園地,以利於教師學習、掌握新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改變原有的、不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本書實用性強,所介紹的內容都是當前我國青春期中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心理困擾。在寫作風格上,力求淺顯易懂,取消了專業性比較強、深奧難懂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諮詢的基本理論與心理治療方法,而是以案例的形式向教師娓娓道來,以便教師理解、掌握和運用。本書操作性強,避免了概念化和空泛化的缺陷,利於教師借鑑所介紹的方式方法,解決自身面臨的實際問題。此外,該書結構嚴謹,邏輯性強,語言簡練,案例生動、具體,可讀性強。

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夠對教師的工作、生活、學習有所幫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有所改變。當然,本書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可能完全適應於每一位教師。但是,我希望這本書確實能為教師提供一種正確的思路,展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