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

青島嶗山

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

概述

青島嶗山青島嶗山
嶗山區位於青島市區東部,與老市區相鄰,東南瀕臨黃海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景況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鬱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是“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塗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等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嶗山區海岸線綿延曲折,長達103.7平方公里,盛產對蝦、海參、鮑魚、扇貝、石花菜等海產品並形成了以裙帶菜、中華鱘、淡水蟹、甲魚等名特優品種為主的高效漁業。現擁有大型國家級群體性漁港1處,小型漁港12處。嶗山物產資源豐富,其中嶗山礦泉水,嶗山花崗岩和嶗山茶尤為著名。

自然地理

嶗山區內地勢以丘陵為主,地面平均高程為海拔55m,地表水常年控制在3m左右。

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

嶗山區位於中緯度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光資源充足,熱資源較豐富,降水量較多,濕潤溫和,四季分明。歷年日照平均為2503.3小時。年平均氣溫12.1℃,月平均相對濕度為72%。

嶗山物產資源豐富。嶗山礦泉水聞名中外,水質優良,含有多種有益於人體的礦物質,是釀造酒類和飲料的最佳水資源。產於仰口灣畔的嶗山綠石,為石中珍品。嶗山拳頭菜、雲峰菜、奶豆腐是遊客垂睞的土特產品。因獨特的“小江南”氣候而生長的嶗山茶成為不多得的飲品。寒露蜜桃、櫻桃等品種優良,遠近聞名。廣闊的海岸線為海洋捕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盛產黃花魚、海參、鮑魚、扇貝、海帶、石花菜等海珍美味。

經濟概況

嶗山區肩負關建設青島未來最重要新城區、邁向國際化發展目標中的主要

巨峰旭照】巨峰旭照

空間地帶、青島市改革開放的實驗區歷史重任的嶗山區,按照青島市“規劃建設高起點、產業發展高層次,社會發展高質量”的總體原則,園區已形成了中心城區、二條產業帶和三個可持續發展經濟區,塑造了現代化城區風貌。截止目前,園區固定資產累計投入123.58億元,高科園產業區、中心區、度假區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一批重大公益項目已先後投入使用。我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管理模式,嶗山區、高科園、石老人旅遊度假區、嶗山風景區實行了“四合一”管理體制,建立了精幹、高效的管理機構。以高科技、大項目為主攻方向,累計引進外資638個,契約利用外資16.3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55億美元。其中,引進投資過千萬美元的大項目62個,產業區初步形成了高新技術、大項目為主體的家用電器、通訊及電子信息、生化醫藥、食品飲料、汽車零部件五大主導產業群體。

與此同時,大專院校8所,各類科研技術開發機構23家紛紛在此落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2家,這些企業涉及機械、建材、紡織、服裝、海洋藥物等十多個主要行業,主要產品200多種,投資行業向多元化發展。1998年,園區國內生產總值完成86億元,稅收總收入10.5億元,財政收入4.09億元,名列山東省各市榜首,主要經濟指標躍居全國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領先地位。經濟增量和經濟總量占青島市的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對青島市的經濟拉動作用進一步擴大。

嶗山區是青島構築大旅遊格局的獨具增長活力的現代旅遊中心,近年來,嶗山區準確把握國內外旅遊市場發展趨勢,加快了石老人旅遊度假區與嶗山風景區一體化和優勢互補發展步伐。地處黃金旅遊線、面積達12.8平方公里的石老人旅遊度假區,依託高科技工業園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一批高檔次的旅遊設施相繼投入使用,度假區內青島海洋遊樂城、青島市海豚館、高爾夫球隊場、國際啤酒城等30多個娛樂休閒項目與在建的迪尼斯樂園、海洋公園、石老人公園、五星級的海景大酒店以及環宇國際城、弄海園梅海園等一大批造型別致的別墅群,把整個度假區裝點得多姿多彩。嶗山風景區加強風景資源保護的同時,加大對風災山新的旅遊資源深層次的開發,而隨著嶗山風景區基礎和服務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嶗山海陸空立體旅遊紅已基本開通。區內已形成了以“山海風光、啤酒文化、漁村民俗、美食購物、海洋娛樂”為特色,“吃、住、行、游、購、娛”的景點相對集中,功能相對完善的旅遊環境。客流量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

行政區劃

LaoshanQu 
0532

370212

266100

嶗山區轄4個街道(中韓、沙子口、北宅、王哥莊)。

歷史沿革

夏、商、周為萊夷地。春秋時屬齊國。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不其縣,屬琅琊郡至西漢。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於不其縣內置不其侯國。東漢光和年間(178~183)至三國不其縣屬東萊郡。晉鹹寧三年(277)至南北朝屬長廣郡,郡治設不其縣。隋開皇十六年(596),不其縣併入即墨縣,屬東萊郡。唐、五代、宋、金、元、明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屬即墨縣鄉區。

1897年德國侵占青島,逼迫使清廷簽訂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將嶗山地區原屬即墨縣仁化鄉的大部村莊和里仁鄉、福海鄉的部分村莊劃入膠澳租借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乘列強無暇東顧之機,取而代之侵占膠澳租借地。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膠澳,辟膠澳商埠。1929年,膠澳商埠政區改為青島特別市,嶗山地區屬之。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嶗山地區。1945年日本投降後,南京國民政府接收青島,嶗山地區屬青島市。

1949年6月嶗山地區解放,設嶗山行政辦事處屬南海專署。1950年,改屬膠州專署。1951年4月,改屬青島市。1953年,設嶗山郊區。1961年,設立嶗山縣,隸屬不變。1988年11月,設立青島市嶗山區。

近兩年來,嶗山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通過調整策略、破解難題、整頓秩序、盤活資源、最佳化結構,全面展開新一輪創業,使全區呈現出風正氣順心齊、團結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實現了協調健康發展。

嶗山區積極適應國家巨觀調控的新形勢,按照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要求,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產業協調發展,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集約發展,通過生態保護和提高城市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通過最佳化環境帶動經濟社會互動發展等舉措,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嶗山區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20.36億元,同比增長17.5%;全區累計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區市兩級)24.98億元,增長15.6%。全年新批利用外資項目56個,其中,過千萬項目11個;契約利用外資2.22億美元,增長13.1%;外商直接投資1.43億美元。全年引進內資個數238個,實際利用內資55.29億元,其中引進億元以上內資項目15個,實際利用青島市以外資金27.83億元。全年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34.17億美元,增長16.5%;其中實現出口額19.15億美元,增長19.4%。從出口大類商品分類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額分別為5.44、12.44億美元,分別占全區出口額的28.4%、65.0%。

嶗山習俗

春節期間,嶗山村村鎮鎮扭秧歌、跑旱船、舞龍燈、踩高蹺……熱鬧非凡。元宵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燈節。嶗山沿海的漁村里,鞭炮齊鳴,漁民在船老大的帶領下來到各自的漁船上送燈,預祝新的一年漁業豐收。

農曆清明節到穀雨期間,是嶗山漁民祭海的時節。祭海時,漁民們在海灘上擺設豬、雞、魚三牲供品,大面饃和糖果,點燃香燭鞭炮,舉行傳統的祭海儀式。祭海的日子裡,純樸豪爽的漁家人用好酒好菜熱情地招待前來觀看祭海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開懷暢飲。

嶗山區堅持以經濟高效型、人才集聚型、旅遊度假型、環境生態型等“四型城區”為建設方向,高質量推進城市化進程,儘快樹立青島東部新城區的形象。2005年,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累計達11.30億多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66億元。在產業區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道路、供排水、電力、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網路。在行政中心區建成了世紀廣場、青島市體育中心、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市文化博覽中心、新青島醫學院、省國際會展中心等一大批大型公益設施,成為青島市建設的標誌性工程。另外,建成了青島新二中、國際學校、高級職業學校、世紀廣場、會展中心廣場。城區文化、教育、休閒、衛生等綜合服務功能逐漸增強,發展硬環境不斷完善,東海路、香港東路的綠化亮化基本完成,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1992年青島高科園建立以後,進行了園區的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園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專業規劃。在總體規劃中,將“八五”期間確定為園區建設的開發起步階段,著重解決道路與市政基礎設施的骨幹工程,起步開發重點地區。至1995年建成道路路基工程38.342千米,區內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總框架已經形成。 

轄區內擁有兩個國家級政策區域,其一是規劃占地總面積為16.7平方公里的青島高新技術產業區,包括:產品出口基地、生物谷、大學科技園、軟體園、惠特工業城等。產業區內已建成投產的有:海爾園、黃海製藥、可口可樂、惠普醫療器械、生物化工、汽車配件等支柱產業群體。其二是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的青島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該區域沿海呈帶狀分布,陸地面積為10.8平方公里。旅遊度假區內,一大批開發建設項目及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成。

嶗山區是青島市總體規劃布局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青島市東部發展的心曲,已成為青島市重要的公共中心,基本具備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國際會議展覽、旅遊節慶活動的條件。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十五”期間,嶗山區還將成為重要的濱海居住、大型購物商場等發展場所。中心城區的北部是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以高新技術產品製造、高新技術產業研發為主。靠近城市中心與嶗山風景名勝區的良好區位,使中心城區具備了發展旅遊服務業的良好條件。中心城區的主體功能為青島市主城東部副中心,主要構建五大中心:高新技術產業中心、旅遊度假中心、東部現代化商貿中心、高等教育發展中心、節慶會展中心。

2003年,在城市規劃方面,圍繞青島構建“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城市大框架,圍繞青島濱海特色的延續,嶗山區高標準地展開了新一輪的城市規劃、建設、經營、整頓和管理,為下布建設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完成了高新技術產業區規劃、行政會展中心修建性詳細規劃等,全區詳細規劃覆蓋率由年初的43%提高到84%。市城市規劃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

2004年,全區城市建設用地7712.11公頃,發展預留地1061.16公頃,村鎮建設用地291.43公頃,風景旅遊度假用地29870.24公頃。嶗山區規劃期限與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相一致,為2003年至2010年。2004年,嶗山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3.48億元。2004年,嶗山區城市化工作圍繞青島市構建“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大城市發展框架,以“規劃先行、配套聯動、產業拉動、經營帶動、改革推動”為工作主線,加快城市化工作。全區城市化水平達到54.78%。

宗教文化

嶗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嶗山自春秋時期就雲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書曾載“吳王夫差嘗登嶗山得靈寶度人經”。到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東海仙山”。教秦始皇的東巡,漢武帝兩次幸不其(今青島市城陽區),都與方仙道的活動密切相關,《漢書》載武帝在嶗山“祠神人於交門宮”時“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張廉夫來嶗山搭茅庵供奉三官並授徒拜祭.

山東青島旅遊景點

青島以“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而著稱其景點之多,之密集,之優美在全國首屈一指。如果你沒見過海,那么你想像中的大海一定是石老人的樣子。風大、浪急、開闊,在這裡踏浪、嬉水,盡情的擁抱大海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