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洞

青山洞

青山洞,又名“大泉洞”,位於青山湖左側100米處,該洞最早發現於清鹹豐六年(即公元1856年)洞深300餘米,洞中有一座古堰,壩長20餘米,高4米,寬5米,全部採用青磚,石塊攪拌石灰漿砌築而成,規模宏大,工程艱巨。此處已成為人們的遊覽勝地。1991年該洞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簡介

青山洞青山洞

青山洞,又名“大泉洞”,位於青山湖左側100米處,該洞最早發現於清鹹豐六年(即公元1856年)洞深300餘米,洞中有一座古堰,壩長20餘米,高4米,寬5米,全部採用青磚,石塊攪拌石灰漿砌築而成,規模宏大,工程艱巨。洞壁上有一條古堰引水渠道,引水管全部是特別燒制的陶瓦筒連線,在懸崖峭壁上,鑿石眼套入石條作橫墩,渠道延至洞外有1000餘米,據洞中石碑刊刻記載,遠在清鹹豐同治年間,青山鋪人甘魁茂曾參加過太平軍。轉戰江南數縣,英勇殺敵,屢建奇功。太平軍失敗後,清軍到處捉拿甘公,他潛逃在青山洞內長達三年之久。有一年,天大旱,他召集鄉鄰在洞內修渠築堰,引水灌溉。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德,於清光緒二年(即公元1876年)特地在洞中給他立了一塊石碑,文曰:"甘公魁茂先生永垂不朽"。

特點

直到現在,當地還流傳著一首歌謠:"青山洞內小長江,滿畈披綠換新裝,高梁紅薯變稻米,念念不把茂公忘"。此處已成為人們的遊覽勝地。1991年該洞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