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聖湖漢墓

該墓葬屬於“甲”字形大型木槨墓,封土直徑約150米。 從墓室結構初步判斷,墓葬年代屬於西漢晚期。 該墓是山東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木槨墓葬。

基本介紹

定陶靈聖湖漢墓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馬集鎮大李家村西北約2000米。墓地原有3座大型封土墓葬,封土早年被平毀。

考古發掘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該墓區的保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澤市文物管理處、定陶縣文物局聯合組成發掘考古隊,對該墓葬進行清理髮掘。
該墓葬屬於“甲”字形大型木槨墓,封土直徑約150米。墓道為斜坡式,東向。墓坑和墓室均為方形,墓坑邊長28.3-28.46米,墓室邊長約23米。整個墓室結構南北對稱,由迴廊和眾多墓室組合而成。最突出的特點是迴廊和眾多墓室的黃腸木保存十分完好,木材總量高達2200餘立方米。墓室的頂部及周邊由青磚封護,絕大多數磚上有朱書、墨書、刻劃文字以及符號、戳印紋等。文字內容絕大多數為人名,另有少量地名以及數字。初步觀察,磚上涉及的人名姓氏多達30餘種。
墓葬中室門道外地板下暗洞內,發現一保存完好的以絲織品包裹纏繞繫結的竹笥。竹笥內疊放一件絲質漢袍,漢袍的頸背部繫結一枚玉璧。據有關絲織品專家認定為女性服飾,這為斷定墓主人提供了重要依據。

年代考究

該墓葬建築考究,規模宏大,結構獨特,保存完好。從墓室結構初步判斷,墓葬年代屬於西漢晚期。該墓是山東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木槨墓葬。黃腸題湊的墓葬形制也是在山東首次發現。其複雜的墓葬結構、考究的建築都反映出墓主人身份至少屬於王一級,但其規格又明顯高於以往發現的同時期的漢代諸侯王墓。這對於推斷墓主人的身份和定陶王室與西漢王朝的關係具有重要價值。

歷史價值

該墓葬是我國目前所見保存最好的“黃腸題湊”墓葬。在已發現的“黃腸題湊”形制墓葬中,該墓葬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好、時代大致明確,很可能是“黃腸題湊”葬制發展到最為成熟的晚期階段的典型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