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猴鼓

靈寶猴鼓又稱“齊天聖鼓”,堪稱中原一絕。 後來唐宮大臣模仿孫悟空的擊鼓姿態和鼓點節奏整理出了“齊天聖鼓”。 靈寶猴鼓節奏強烈、熱情奔放,鼓點多變、流暢自如。

介紹

靈寶猴鼓又稱“齊天聖鼓”,堪稱中原一絕。它起源於唐朝,傳承流傳至今,它韻味獨特、表演生動、聲勢浩大。演出時邊奏邊舞,邊打邊跳,鼓聲鏗鏘激昂,陣容氣勢恢宏,是極具豫西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

相關傳說

相傳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回來後,正在洛陽的唐太宗,在行宮接見了玄奘並盛情款待一行。宴席之後,孫悟空欲返花果山,宮廷樂隊和宮女鼓樂歡送,正好花果山眾猴前來迎接,兩隊相逢,鼓樂喧天。孫悟空非常興奮,從小猴手中奪過鼓錘盡情擊打,鼓聲時兒緩慢悠揚,如遠山滾雷;時兒激越高昂,如波濤洶湧。現場的人們如痴如醉、目瞪口呆。後來唐宮大臣模仿孫悟空的擊鼓姿態和鼓點節奏整理出了“齊天聖鼓”。
當時在唐宮擔任大臣的靈寶人佐樂,現靈寶市程村鄉人,告老還鄉時,把“齊天聖鼓”帶回家鄉。使“齊天聖鼓”在靈寶得以生根發芽,後經廣泛流傳並傳承至今。
靈寶猴鼓節奏強烈、熱情奔放,鼓點多變、流暢自如。
靈寶猴鼓隊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一百餘人。鼓手在表演中摹擬猴子種種機智靈巧、滑稽可愛的動作,邊演奏,邊舞蹈,有時鑼鈸高舉頭頂,有時彎腰垂手背後;時而轉身相背,時而互相對擊;有的仰首望天,有的彎背俯首;時而大鼓獨擊,時而小鼓聯鳴。數十人或上百人足踏鼓點節拍手舞足蹈,並且不斷變換動作與陣容, 尤其是60歲的“老猴王”左昌義,騰挪、跳躍形神兼備,將美猴王的張揚、機靈、率性表演得入木三分。充分體現出豫西農民威武強悍的典型特徵。
中央電視台河南電視台等多家媒體曾多次對靈寶猴鼓進行了專題報導,中華民族這一獨特而美妙的民間藝術使國內外觀眾驚嘆不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