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紅

銅紅釉。 霽紅釉盛行於康熙、 雍正時的霽紅釉釉面潤澤,釉色分深、淺、濃、淡。

瓷品霽紅

霽紅或稱“祭紅”, 康熙後期創燒的一種銅紅釉霽紅釉是以銅為著色劑,經1300攝氏度高溫還原焰燒制而成。色調深紅,似暴風雨後晴空中的紅霞,故名“霽紅”。特點是釉汁凝厚,釉面有桔皮紋。
霽紅釉盛行於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時的霽紅釉釉色普遍深紅,個別的較為淺淡鮮亮,色調均勻,有的釉面有細小的桔皮紋。雍正時的霽紅釉釉面潤澤,釉色分深、淺、濃、淡。乾隆時除御窯廠外,民窯也有燒造。《景德鎮陶歌》有載:“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合,一樣搏燒百不同。”可見霽紅器亦很難燒成,成器中又以有“大清康熙年制”官窯款者最為珍貴。

文學作品

梁慧玲-------《瓷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