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偶動漫

霹靂偶動漫

霹靂偶動漫 ,顧名思義是由霹靂布袋戲與動漫的集合體,是布袋戲發展的最新形態。 霹靂布袋戲,因每出劇名皆有“霹靂”二字得名,由“十車書”黃強華職司編劇、由“八音才子”黃文擇統籌口白,以1984年《霹靂城》為創始,不過大家所熟悉的霹靂布袋戲,是指1988年開始播出的《霹靂金光》,劇情以霹靂三大主角清香白蓮素還真、百世經綸一頁書、刀狂劍痴葉小釵作為主線而衍生髮展的天下武林故事,劇情以奇幻武俠為主,劇集之間既環環相扣又可獨立成章。霹靂系列從《霹靂城》開始,到2016年上檔的《霹靂天命之仙魔鏖鋒Ⅱ斬魔錄》 已播出超過兩千餘集,為霹靂國際多媒體的主幹布袋戲。 動漫,即動畫(Animation)和漫畫(Comic)的合稱,因兩者在華語圈存在密切聯繫而產生,指動畫與漫畫的合併簡稱。常見的類似情況還有“蔬果”、“糧油”、“影視”、“報刊”等。 霹靂偶動漫,主要作品有《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是由黃強華執導的全球首部3D偶動漫電影。由霹靂國際多媒體於2015年製作發行。《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游紀》是由日本知名劇作家虛淵玄負責指導,台灣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拍攝製作。

從布袋戲到偶動漫

布袋戲自從清代發展以來,日趨普遍,尤以泉 州、漳州一帶為甚,無論仔戲偶,戲曲、戲台都自成一格,藝師輩出,將原本的江湖小藝,蛻變為老少鹹宜、雅俗共賞的民間娛樂。直至十九世紀中期,布袋戲仔福 建一帶蓬勃發展,泉、漳、潮儼然成為掌中戲重地,戲班的組成也漸由個人轉為師徒相承。此間,有不少福建藝師或自台灣前來習藝的藝師返台,將掌中戲流傳到台 灣,廣受民間歡迎。自此,布袋戲更加發達,演出形式更為豐富,直至今日,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偶戲。

布袋戲與傀儡戲有千絲萬縷干係,上可追溯,為 傳統的偶戲脈流。可以說布袋戲是地方戲,又兼備中國傳統戲曲特性,盛行閩南語地區。像布袋戲這樣的區域性戲曲在那個年代遍地都是,至今流傳下的仍有“昆 曲”、“黃梅戲”等等。而相較這些已經成為高雅藝術的代名詞的戲曲,布袋戲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它在台灣毅然與商業傳播結合,運用新的演繹手法,使得 布袋戲更生在電視連續劇的世界裡,並由此發展出包括霹靂布袋戲在內的一系列精彩作品。

霹靂布袋戲於1980年代被開發出來,因其每 部戲都以“霹靂”二字打頭而成名,如早期《霹靂金光》《霹靂紫脈線》,至如今的《霹靂兵燹》《霹靂皇龍記》。自其上演後就一發不可收,連續播出十多年,迄 今一千多集,劇中僅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不下數百,宏大直逼三國,細緻堪比紅樓。劇情亦真亦幻,既環環相扣,又可獨立成章。

開創世紀

霹靂布袋戲的崛起有兩個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 文擇這對在性格與專長上互補的兄弟檔,一個心思細密、饒富文采就負責企劃與編劇統籌事宜,另一個擅長布袋戲最重要的口白絕學,以一人配上所有戲偶的旁白, 這是掌中戲精神亦是家訓。黃文擇說:“這是父親(黃俊雄)希望即便是盲眼人也能靠旁白達到聽戲的效果……最高曾經配上一劇戲裡的二十幾個角色。”

從小就生長在布袋戲世家的兩兄弟,自小即耳濡 目染地接受種種布袋戲的薰陶。阿公是鼎鼎有名的五洲派布袋戲創始人、與李天碌齊名的國寶級老藝師黃海岱;父親則是轟動江湖、驚動萬教的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 雄。身為黃家的第三代傳人,黃強華與黃文擇並沒有太多的其他選擇,雖然年輕時也很想耍帥搞樂團,可是終究布袋戲還是選擇了他二人。然而,他們並不墨守著日 趨式微的傳統布袋戲,等著時有時無的野台戲演出,相對地他們隨著時代快速的轉輪,積極地開創布袋戲的春天,就這樣創造了霹靂布袋戲。

如果認真算起霹靂布袋戲的源頭,可追溯至一九 八四年黃俊雄發行的第一套錄影帶(霹靂城)開始,原本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也曾經紅遍三台,締造多項空前的收視記錄。並捧紅了史艷文、黑白郎君等正反“偶” 像明星,但是受到新聞局三十分鐘內只能演出五分鐘武打戲的禁令影響,使得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漸漸做不下去,後來就改成發行錄影帶,靠著中年族群史艷文迷的 捧場,還勉強混得下去。早期雖然輸給港劇一點點,但在黃強華接手後情勢就慢慢改觀了,加快的節奏與金光閃閃的拍攝手法,加上貼近現實的劇情及平易近人的對 白,漸引人矚目。

別具匠心

播出迄今,劇情壽命最短的該屬6集的《葉小釵外傳》劇集,而壽命最長的屬60集的《霹靂狂刀》劇集,至於目前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推出的最新劇集名稱是為《霹靂天啟》。
隨著劇情的發展,早期黃俊雄所塑造出來的角色如史艷文、藏鏡人等逐漸退出劇情,而改以《霹靂金光》、《霹靂至尊》、《霹靂異數》等劇集時期新創的人物素還真、葉小釵、一頁書作為主角,僅保留了早期的丑角秦假仙作為重要人物之一。
劇情不同於雲州大儒俠時代標榜正直好人史艷文的風格,而以詭譎多變的權謀鬥智和江湖爭霸為主軸。劇情編排和謀略運用,也較金光布袋戲縝密長遠。然而重視正義與道德的樸實價值觀仍能在劇中見到。
另外,劇情的重心也從外向內推展。從史艷文時期堆砌大量武戲與許多角色快速出、退場的風格,演進為更重視不同立場人物在矛盾中的心路歷程。人物的思考和抉擇也更臻複雜。
其劇情的特色,在於除了傳統布袋戲中劍俠戲的 基調,以及文戲裡詩詞文采和詼諧搞笑的特色之外,更發展出許多天馬行空的劇情,包括回到過去的「時空聖戰」、日本忍者、妖魔鬼怪、異次元世界(如滅境、集 境、苦境、道境)、外星人(葉口月人)、吸血鬼(西蒙等人)、機器人(紫霹靂)、人造人(詭齡長生殿精華作品無名)、生化人(奈落之夜宵),以及許多類似 現代科技的武器、道具(例如飛船九霄鐵龍帆、潛艦瀛幡御龍艇)等等。

推陳翻新

其表演手法與傳統布袋戲有所不同。其特色是在金光布袋戲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包括加強聲光爆破效果、使用電腦特效、戲偶的加大與精緻化、改進操偶方式等等。這些包括:
布景演進:從早期的平面背景或小規模布景、單一操偶師地道,演進至今有大型布景、隱形地道、動畫合成背景,甚至實景拍攝。

木偶改良:木偶的眼睛部分,從早期的筆畫眼演 化為玻璃眼;毛髮部分,就傳統的塑膠假髮演進為真實的植髮;尺寸與造型方面,戲偶尺寸加大、造型俊美化與擬真化;雙手從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開、手指只能彎 不能動的木手,演進到五隻指頭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膠活手;雙腳從不能彎曲的傳統布腿,改良為裝設關節後可以飛踢或跪坐的活腳等等。

近年開始引入「BJD」系統的娃娃製作技術,便是所謂的“可動關節人形”的高度擬真技術。日本著名的Volks公司就是早期的「BJD」市場先驅。隨著“可動關節人形”的成熟進步,市面上開始出現大量的「BJD」娃娃,霹靂也有開始學習的傾向。

操偶革新:除了基本的文、武戲、甩偶等等,更 加入了電影特有的吊鋼絲效果。又如在層次布景里,操偶師得面臨看不到戲偶卻得演活戲偶的狀況,甚而應需要潛水拍攝等。2000年上映的電影《聖石傳說》 里,操偶師為了拍攝主角傲笑紅塵和劍如冰乘船的畫面,而潛水操偶,就是典型的例子。

傳奇人物

素還真

霹靂化身最多的首席男主角,溫文儒雅、器宇軒 昂、超凡脫俗、武學莫測高深、足智多謀、博學多能、謙虛有禮,處世圓融冷靜、慈悲親和、關懷眾生;以武林和平、天下大同為已任,『謀為天下謀、利為天下 利』無我、無為!為武林風塵默默承受一切,多次以絕頂智慧化解災厄,置之死地而後生,為天下蒼生應現各種精彩玄奇的身份!幽默風趣的隨機教化,難捨能舍、 忍辱負重、不計毀謗、無怨無悔,默默付出,不遺餘力、不求回報,真乃具足大慈悲與大智慧的凡聖一體,反璞歸真『素還真』。其他稱號:清香白蓮。身分:日月 星三才子之日才子、紫龍天、天虎八將之一、造世七俠之一、五方主星之中麒麟。

詩號: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根據地:翠環山、黃山、百棺機密門、九死一生洞、琉璃仙境、六十四個求生站、雲塵會。

素還真本身的個性揉合了許多領袖人物的特質, 打破了舊有的英雄神話,深刻的描述正義的背後,其實還是有那么一點點的私心,一些些的不擇手段。在霹靂戲中,素還真擁有一人三化的能力,這滿足了英雄神話 的需求;但是素還真也常常以易容的姿態來進行一些離間的工作,事後又死不認帳,讓人直覺這不是光明磊落的行徑,於是又推翻了英雄必須用正當手段來取得勝利 的不二法則。此外,他還是個專業演說家。面對輿論,他可以聲淚俱下的為自己辯解。大敵當前,他可以滿口仁義道德滔滔不絕。談文論武,集百家之精華令人張目 結舌。更教人驚嘆的是他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他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完成任務,甚至要別人為他而犧牲。從他身上我們警覺到時代潮流瞬息萬變的今日,素還真的 處事哲學,即懷柔作風、權變的領導風格,較能順應時勢,這就是布袋戲與現實生活結合的最好證明。

一頁書

與素還真並列為霹靂的兩大支柱,亦名『梵 天』。高深的禪修大般若與武學修為,法相莊嚴、胸懷無私、正氣凜然,出道以來屢次幫助素還真或攜手共同彌平武林狼煙、扭轉乾坤化解危機。身為佛門高僧,行 事作風果決明快、妒惡如仇,鏟奸除惡絕不手軟,故有『邪心魔佛』之稱!為正道的精神指標及領導者之一,如一頁天書渡化迷航眾生,與眾不同的百世經綸,半闔 眼眸看盡世俗庸人,微揚嘴角笑盡天下英雄。稱號:百世經綸、邪心魔佛梵天、創世者。身分:梵天、創世者。詩號: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根據地:雲 渡山、連天峰迴元洞。

葉小釵

耿直專一、守信重諾的俠客,雖為侍童出身,但 不屈不撓的個性,豐富的人生閱歷,讓其成為中原武林不可或缺的一員,享有“刀狂劍痴”之盛名,披肩的白髮和臉上的英雄疤,搭配沉默無言的特色,營造出該角 色獨特的風範。其他稱號:刀狂劍痴。身分:佛教傳人、造世七俠之一。詩號:征衣紅塵化雲煙,江湖落拓不知年,劍痴刀狂世紛雲,今將衣缽卸雙肩;踏盡千山無 人識,當初枉受盛名牽,東風吹醒英雄夢,笑對青山萬重天。愛落紅塵心已死,持刀抱劍了一生。根據地:天南山、半駝廢小屋、琉璃仙境、天機湖、水月兩忘軒

亂世狂刀

性情剛烈霸氣、豪邁奔放,為愛執著不悔的血性 男兒。刀法精純、氣勢驚天,以一口獅頭寶刀、一套狂龍八斬法揚名天下;用情至深,為愛妻慕容嬋可堪任何犧牲、甚至一日三千斬亦在所不惜。因緣際會下得道尊 相助,成為道教傳人,在歷經諸多波折和淬鍊下,心性也更為成熟、圓融,體悟出無心無我的刀鋒境界,蛻變再出的狂刀,其修為、造詣更上一層樓。身分:道教傳 人。詩號: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簫中弦音藏柔情,劍下腥血寄恨仇;來何洶湧須揮劍,去向纏綿可付簫。根據地:悟劍亭、楓橋、鏡花水月台、苦竹 籬。

秦假仙

名人榜上天下第一辯、霹靂戲中的活寶。急公好 義、腦筋靈活、辯才無礙,鬼點子永遠用不完,一手包辦武林中大小瑣事,是正道最重要的情報販子。個性自私小氣、欺善怕惡,出門總帶著一群跟班小弟,但卻有 著超乎常人的好運,加上過人的機智以及不擇手段的行事風格,每每於關鍵時刻小兵立大功,對武林和平的貢獻,有著不可磨滅、取代的地位,乃人不可貌相的最佳 典範。身分:名人榜上天下第一辯、造世七俠之一、巧慧之星、三口組老大。詩號:眾生云云難貌相,海水滔滔難斗量,平凡不識平凡客,世情百態掌握中。根據 地:千邪洞、懸空棋盤、猜忌園、二重林。

傲笑紅塵

剛正不阿,對於所認定的事物,有著超乎常人的 堅持。堅信公理正義的存在,不容許任何奸詐之徒為惡。劍法高深,身在詭譎武林,仍堅信自身的理念。雖有隱士之心,窮極一生尋找武林中之淨土,卻卸不下對武 林的責任。身分:方界六弦之一。詩號:半涉濁流半席清,倚箏閒吟廣陵文,寒劍默聽君子意,傲視人間笑紅塵。根據地:蒿棘居、濁世江畔。

幕後製作

編劇

早期(約《霹靂異數》以前)由本名黃文章的黃強華主導;到1993年的作品《霹靂狂刀》結束之前,則加入王瑞碧、楊月卿夫婦等人共同編寫。之後分工愈趨細膩,設立有專屬的編劇組負責撰寫劇情,由黃強華總審、指導,並維持這樣的編制至今。

其他曾參與編劇工作,或目前仍在職的成員包括:周志忠、鄭國政、林奎協、莊雅婷、席還真、羅綾、歐陽瑩、三弦、蘇俊憲、蘇雅雪、楊雅玲、周郎、廖明治、王藝婷、舒文、鏡湖、雋尚、翁櫻端、陳思妤等人。

配音

所有的角色台詞都承襲傳統布袋戲的方式,一人配音,由號稱八音才子的黃文擇擔綱演出;至今唯一的例外,則為2000年的電影《聖石傳說》中,邀請李宗盛、王偉忠、蕭薔、柯一正等名人為國語版配音。

拍攝

從早期美地塢電視廣播錄製有限公司發展至如今的霹靂國際多媒體。目前該公司在雲林虎尾擁有占地數千坪的片廠。每天四班24小時拍攝。編劇群之一的三弦曾於個人部落格表示,片廠拍攝進度比出租進度領先九個月左右。

配樂

早期智慧財產權不發達時,設有灰姑娘音樂工作 室,專司選用各種罐頭音樂與現成的音樂名家作品進行配樂。高福順先生即為當時著名的配樂師。隨著智慧財產權的發達與時代進步,霹靂從1998年之後成立無 非文化、2002年之後亦與動脈音樂合作,製作布袋戲配樂並發行各種原聲帶。音樂創作者包括:孫敬凡、阿輪、洪信傑、吳駿毅、張乃仁、艾瑪、章世和、黃浩 倫、黃名偉、賴畯笙、彭帆、張翰群、浩旭、黃建秦等。

營運及出演

影音出租

將最新出的劇情錄製成DVD(早期是錄影帶、VCD),分送至出租店出租。目前維持每周五發行兩集新劇集的進度,代理商則為巨邦國際公司。

電視播映

較舊的劇情於霹靂衛星電視台(已於2005年10月01日改名為霹靂台灣台)播出,每周日播出一集,目前新舊劇情之間大約差了約90集左右。電視劇集目前播至[霹靂神州二之蒼玄泣],出租劇集目前為[霹靂天啟]。
為拓展至國際,霹靂布袋戲亦曾拍攝成電影。 2000年上映的《聖石傳說》便是以傲笑紅塵為男主角所架構的霹靂布袋戲電影,號稱票房打敗同期於台上映的好萊塢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2》。而2001年 的作品《霹靂英雄榜之爭王記》,亦曾改編為英文版,在美國的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上映。

中國台灣次文化之一

歷年來,台灣曾有數起因藝人(例如大S、小S)對霹靂布袋戲發表過於隨性的意見,而遭到大量戲迷發聲抗議的事件。目前霹靂在台灣已成為重要的次文化之一。劇中人物素還真、一頁書等偶爾也會被政治人物引用,作為比喻。

霹靂曾於近年陸續奪得數項國內重要榮譽,例如:2005年霹靂布袋戲作品《霹靂九皇座》入圍台灣「電視金鐘獎」,並為導演王嘉祥奪得「戲劇類導演獎」。2006年,霹靂布袋戲擊敗玉山、台北101大樓等強勁對手,在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的「台灣意象」票選比賽中奪冠。

文化之重

霹靂之所以為眾人追捧並常年不衰,主要是其飽含了傳統文化內涵這一獨一無二特性。

其一語音。八音才子黃文擇長於布袋戲世家,他 為霹靂布袋戲配音,秉承了傳統偶戲一人配飾眾角音的特性,男女老幼,善惡忠奸,各種特性人物都可擬聲。一千多集劇情數百人物個性,都出自其口。更具特色的 是霹靂布袋戲是閩南語發音,如今標準國語僅有四聲,而閩南語可達十五聲,且保留古音平仄,加之劇中多有詩文辭賦,用古韻讀來,古色古香,恍若重回故時。 但語音雖好,卻似門檻,阻礙了閩南方言區之外的人群。但更似任督二脈,一旦打通,便可暢快淋漓,遨遊於一個全新的認識世界中,會感受到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 體驗。

霹靂布袋戲能夠擺脫中國文場域中歷史地理因 素,建構起屬於它自我的故事。以“苦集滅道”四境為地域環境,時間上則因人物的幾近永生狀態而無法歸結到任何一個歷史朝代。而這些因素又不能把它劃分到現 今流行的奇幻一類,在時間起點上霹靂布袋戲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便站立著。想像合理性上更不是奇幻類可比擬,四境背後有著佛家思想的依據,《般若波羅蜜心 經》既有“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句。

它又是完全依附在中國文化上,例如劇中主要人 物都有各自的出場詩,以首席男主角素還真出場所吟之詩為例:“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人物出場吟詩無疑繼承 了傳統戲劇的特色,而詩中所詠的內容,“神、聖、儒、道”等都是中國文化中最大最廣的一些概念範疇。因此主人公素還真不同於一般武俠題材中的俠客,他有儒 道釋的底蘊,儒者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道家的謙和懷柔,佛家的慈悲。當這些集於一身後,有時看霹靂布袋戲,似乎在看另一部《三國演義》,又感覺像演繹諸子百 家的學說。

除了這些,霹靂布袋戲在細節處理上也處處顯露 了它的文化氣質。“琉璃仙境”、“耶摩天”“耆老林”是其中一些地點場景,“水波動蓮華”“廬山不動一劍痕”“君子風”是一些武功招式,“汗青編”“天外 方界”“天荒不老城”是組織派門,再配合古琴、笛子、琵琶等樂器的渲染,一個中國式的傳統新世界浮現眼前。

霹靂布袋戲的成功,可以說是完美地結合了傳統與現代,傳統戲劇樣式與現代故事的結合(新武俠小說本身是現代的),傳統文化由電腦特效表現、傳統器樂和西方樂器(現代音樂也是霹靂配樂的重頭戲)的組合,再加上現代商業模式的運作,這一份現代傳統文化大餐使人慾罷不能。

但其實,霹靂布袋戲能夠打動那么多國人的心, 能夠引得人們對它如痴如醉。歸根究底還是它的傳統性在發生作用。在傳統缺失的當下,國人遠離了賴以生存的文化準則,但在潛意識裡對國故還是親近的,這是民 族的集體無意識。當親眼看到吟詩作對的場景,看到儒雅風流的模樣,在內心都有難以言表的激動,而事實上我們在此之前幾乎都沒有這樣的經驗,或許只是在夢和 記憶里,那定是曾經閱讀的文本和接受的中文教育時留下的影子。在對霹靂布袋戲,驀然回首的剎那,終於找了那個在燈火闌珊處思念已久的人。

這便是霹靂布袋戲,假如你未曾知曉它,這是一個契機,了解它的存在,即使把它當作一個消遣,因為文化本身沒有那么沉重。假如你已然對它熟悉,那么可以看得更多更深,因為文化確實有重量,霹靂布袋戲的分量也不輕。

類似現實

以往的布袋戲(仍是指傳統及早期的電視布袋 戲,以下通稱「古典布袋戲」。)角色都分得很清楚。由於中國傳統戲劇精神極富於社會教化的意義,對於善惡忠奸之辨一向十分重視而且強調,這種精神發揚的結 果,便是喜歡朝“類型”方面發展,無論是角色的安排,衣服的規定,長相、說話等,莫不希望在木偶一出場時,即讓觀眾能一眼看出。所以,看傳統布袋戲很明顯 可看得出來,正派主角就必定是面龐開闊、天庭飽滿,眉清目秀、神色安詳;而反派角色、壞蛋不是獐頭鼠目、尖嘴粗眉,就是眉骨突出,顴骨高聳,整張臉變化多 端、醜惡而複雜。

但是現在的布袋戲(指霹靂布袋戲)可不是這個 樣子,生旦淨末醜等分類已經模糊了,我們常可看到這種情況是一名氣宇軒昂、眉清目秀的角色,看到最後竟然才漸漸發現他其實是個反派,如大家熟知的魔域的 ‘花香’、儒教的‘聖賢諸’;或神情慈祥之老者,其實卻是心中壞點子多多的奸邪人物(如:道境高人孤愁先生);這種情況從早期的霹靂系列到現在晚近的霹靂 系列大家可看得出這種趨勢。而相反的,面噁心善的角色也是時有出現(如:命七天等)。而這種劇情表現的方式,往往採用讓觀眾驚訝的表現方式,這種表現方式 在給觀眾錯愕感的同時,常也為劇情增添了趣味及懸疑的可看性。

由於現在的布袋戲已擺脫傳統「印象式」的表現 手法,而以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十分類似的「寫實式」、「社會化」表現。這種形式使得角色分類由原本的基本分類越分越多,終至今日模糊的情況。我們更可以發 現:現在的布袋戲將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缺點、弱點的真實情況,也納入了其角色分演的緊密思維之中。因此,布袋戲角色在每個木偶的作為上或多或少產生了 可批評點,一個角色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對某一個角色,有人可能會直接切入觀察,有人可能會橫向剖析角色,將一個角色擔綱的世俗命定,化成如現實一般的 情、緣、恩、愁,這和我們現實生活人際關係可以說是非常的類似,故「霹靂布袋戲」能引人入勝也往往在於此。

全球最大的布袋戲全製作中心

坐落在台灣雲林縣虎尾鎮的霹靂布袋戲攝影棚占地5000多坪,為拍攝布袋戲所使用的活動場地,是台灣乃至全世界範圍規模最大的布袋戲製作基地。硬體設備與拍攝技術不斷更新,全為了更嚴謹的周邊製作考量。從攝影組、導播室、動畫室、錄音室到後期製作均使用最先進數位系統,規劃有編劇、木偶造型師與道具製作組、美術設計師等員工專屬空間。專業、完整、縝密的製作流程、分工明確及員工和睦,使所有霹靂布袋戲作品達到高水準的品質,節目的產銷規模得以企業化經營。

創新拍攝技術大成本與高科技的特效製作

霹靂布袋戲最讓戲迷津津樂道的,就是整體視頻所呈現的電影感。無論在劇本、剪接、運鏡、特效等各方面,都超過大部分電視劇的製作水平與成本。尤其是劇中的武打場面,飛沙走石、驚天動地,運用特殊道具、攝影剪接以及精確的操偶技術,讓戲偶個個是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而藉由電影的製作經驗,霹靂更大量學習好萊塢技術,運用電腦動畫製作精彩武打鏡頭,使布袋戲的影像、聲光效果更具震撼力及史詩感。

VHS.VCD.DVD

霹靂布袋戲自1991年起便稱霸台灣錄影帶以及影音光碟出租市場,霹靂系列布袋戲節目上千餘集視頻,每周推出霹靂最新劇集的購買服務,通過全台灣約三千家便利商店合作,劇集普及率趨近百分之百,霹靂布袋戲一般情況每周發行兩集,其購買率在台灣所有電視劇集中排名第一,估計在全省每集節目至少一百萬人次的固定戲迷。

衛星電視台

霹靂衛星電視台於1995年正式成立,成為台灣第一個以布袋戲為主題的電視頻道,節目內容以布袋戲、韓劇、卡通等節目為主,亦自製兼具專業、休閒、娛樂類型的節目,提供給觀眾最多樣化的選擇及豐富的布袋戲資訊。

周邊周品

近年來霹靂布袋戲開枝散葉開發多樣化周邊商品,如漫畫、武俠小說、寫真集、影音光碟、音樂CD、電腦PC GAME、網路遊戲以及繁多精緻產品,在布袋戲市場上造成前所未有的轟動浪潮。於是1999年成立巨邦國際行銷股份有限公司,更計畫性地推廣、研發周邊商品及肖像授權市場,嘗試突破角色原有的設計,以其他造型風格的肖像,去拓展各個不同年齡層的消費群。

聖石傳說

聖石傳說在眾多戲迷翹首等待下,霹靂多媒體花巨資打造全世界第一部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於2000年1月正式在全台57家戲院聯映,票房打破歷年來台灣國片影史紀錄,成為台灣千喜年最賣座國片。而這部電影更將台灣布袋戲的魅力帶入國際影視市場,從日本、韓國再到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等亞洲地區。

奇人密碼

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的製作場面浩大、細緻度高,拍攝時,工作人員操作真偶不易,再加上3D的複雜作業,每個鏡頭畫面皆是精益求精,經驗豐富的操偶師也為之頭大,為了劇中角色的一滴眼淚,ng高達57次。集合了武俠打鬥、機關木甲、西域古國、自然環保、親情愛情、爆表顏值等元素於一體,藝術形式上先進數位科技、精巧人偶操縱、華麗服飾設計、手工布景搭建等相結合,鏡頭語言準確直白,不是霹靂粉也能一路跟上流暢緊湊的快節奏而不跳幀。製作組的誠意如洪水一般從3D大熒幕上傾斜而出,一場視覺盛宴就此展開!霹靂一直走在布袋戲發展的前端,偶動漫一詞橫空出世,是與布袋戲漸行漸遠,還是傳承發展。

東離劍游紀

「東離劍游紀」的製作團隊空前強大,由霹靂國際多媒體負責拍攝與視頻製作,角色劇本設計則由虛淵玄所率領的團隊負責,GOODSMILE COMPANY將擔任東離劍遊記的人偶造型顧問。此次邀請到的聲優陣容亦超豪華,除了有八音才子黃文擇之子黃滙峰擔綱演出之外,鳥海浩輔、諏訪部順一、中原麻衣、關智一等經驗豐富的日本著名動畫聲優群更是本作的一大亮點。此外,本作的主題更是由西川貴教主唱,讓東離劍游紀的魅力更添風采。這結合偶戲與動畫的獨一無二作品,將開創全新的布袋戲-偶動漫里程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