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城

霸王城

霸王城,即 垓下古戰場遺址,俗稱霸王遺址,當年的垓下古戰場就位於今天安徽省宿州市 靈璧縣城東南沱河北岸的韋集鎮垓下村一帶,現在的垓下村就是兩千多年前的霸王古城。

簡介

垓下古戰場俗稱霸王遺址,在韋集鎮內,霸王城史稱“垓下”,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垓下,劉邦一舉摧毀項羽楚政權。垓下戰役奠定了漢王朝400多年歷史,漢字、漢語、漢文化、漢民族均由此得名。這次戰役規模空前,在中國和世界戰爭史上影響深遠,被專家們稱為“東方滑鐵盧”。民間廣為流傳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等動人悽美的故事均出於此。垓下古戰場位於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境內,是楚漢相爭最後決戰的戰場遺址,被譽為世界七大古戰場之一。
目前史學界已基本認定:現實中的“垓下村”就是歷史上的“垓下”,而整個古戰場的範圍應該是以此為中心,分布於現在的泗縣、靈璧、五河、固鎮等縣交界處的方圓百餘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域上。因此這些地方都有“霸王城”,靈璧縣境內不僅有“霸王城”,附近還有韓信吹簫台,虞姬墓等。這些縣的縣誌均有垓下之戰的記載,足以說明當時戰爭規模之大和分布之廣。

泗縣霸王城

霸王城坐落在縣墩集鎮境內。據《泗縣誌》載:“縣城東南20餘華里,石樑河東岸。楚漢相爭時,霸王項羽駐兵於此,壘土成城,故名。今已無跡可尋。”2006年,經央視“走遍中國·走進宿州”現場考察,霸王城並不是“今已無跡可尋”,經實地丈量,該城周長1200米,面積約76000平方米,由於年代久遠加之自然風蝕和人為取土等諸多原因,雖造成城牆高低不均,但城址清晰可辨。殘存城牆最高約6米,最低約1米。城牆周圍有護城河環繞。城的東、南、西部,距平地約有六、七米高的城牆保存完好,城牆上長滿了雜樹、蒿草,中間還有有一條人行小道。護城河尚斷續有水,蹤跡依稀可辨。城牆處處可見陶器碎片和秦磚漢瓦。
據2006年8月,央視4套走遍中國 走進宿州欄目組帶員考證,這座霸王城是在淮北地區同名的三座霸王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在《泗虹合志》載:“霸王城在城東南20餘里,石樑河東岸,楚漢相爭時,霸王項羽駐兵於此,壘土成城。”根據對該城內外的考查,發現地面上和土層內有部分戰國時期的陶片和秦漢時期的殘磚碎瓦。由此可知,該城在時間上與楚漢相爭相吻和,與正西十餘里外的漢王台相對應,可以確定為霸王屯兵之處這一史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