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開慈禧陵

為了建他的陵寢,兩建一拆,所用銀兩是其他皇帝建陵的兩倍,前後用了15年的時間。 徐鑫先生的這部《霧開慈禧陵》一書對於清史研究,特別是對慈禧的研究,就起到了這種作用。 這本書可以說是研究慈禧、研究清代陵寢的一把鑰匙。

《霧開慈禧陵》:揭示慈禧生前死後鮮為人知的歷史
誰是東陵大盜真正的盜墓者?
慈禧為自己的陵寢怎么樣進行風水選址?
建設慈禧陵地宮是有什麼秘聞?
為什麼說慈禧陵寢比紫禁城還豪華?
開啟慈禧陵地宮是發生了什麼樣的風波?
慈禧地宮清理和慈禧遺體的近況如何?
想知道這些詳細歷史真相者,歡迎選擇《霧開慈禧陵》。
就在慈禧撒手人寰,魂歸西天100周年的2008年早春,徐鑫先生的《霧開慈禧陵:慈禧陵地下宮殿清理之謎》一書,由金城出版社出版並與廣大讀者見面了。我喜愛歷史,特別對明清史更感興趣。此前曾單獨或與友人合作過《風雪定陵》、《日暮東陵》等拙作,對明清歷史稍有涉獵,對這一歷史時期的陵寢建築、制度,以及陵墓主人生前身後的史事有一點了解,因而對這方面的著作特別感興趣。書出版後,我收到徐鑫先生寄來的新作時,立刻被新穎漂亮的封面設計和精美典雅的版式所吸引。當我用了兩個夜晚把書的內容全部讀過後,徐鑫先生對清代史實的嚴謹考證鉤沉,滿腹洋溢的寫作才華,以及流暢的文筆與頗為別致的敘述方式,促使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筆,寫出了下面的一些感想。
有人可能認為:陵寢不就是皇帝和后妃們的墳墓嗎?我們看到大多是一堆死人骨頭和銹跡斑斑的陪葬品,怪�人的,有什麼可研究、考證的?我認為這是一種偏見。皇宮是皇帝及其后妃生前居住的地方,陵寢則是他們死後安葬的所在。一個王朝的皇宮是研究這個王朝的重要內容,一個王朝的皇陵,一位皇帝的陵寢也是研究這個王朝、這位皇帝的重要部分。而且陵寢比皇宮的時代性更強。一座陵寢的選址、建設、規模、質量、藝術、管理、祭祀、保衛等反映了這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藝術的基本情況,反應了這個國家的榮辱興衰,也反映了這位皇帝的個人性格和愛好。這裡我舉二個簡單的例子:清朝的道光皇帝的性格給人們最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因循守舊,遵祖制而不敢創新。二是注重節儉。可是通過對他陵寢的研究,發現他在建設自己陵寢方面竟有完全相反的表現。是他首先破壞了他祖父乾隆皇帝制定的“昭穆相建”的制度,他的陵寢本來應建在遵化的東陵,他卻硬將自己的陵寢建在了西陵;他以地宮有滲水為由,將已在東陵建成的陵寢全部拆掉,搬到數百里的易縣西陵重建。為了建他的陵寢,兩建一拆,所用銀兩是其他皇帝建陵的兩倍,前後用了15年的時間。他的陵寢用銀之多、用時之長在有清一代是沒有第二例的。道光帝的這些表現,對他經常標榜的遵祖制、重節儉是一個極大的揭露和諷刺。再一個事例是,乾隆帝的第二個皇后烏喇那拉皇后因剪髮而失寵,她死後,當時的朝廷怎樣為她辦理的喪事、她葬在了什麼地方、是何時入葬的、死後有什麼待遇,這些在當時都屬於宮闈秘事,諱莫如深,清代官書上都沒有記載,可是通過對陵寢的研究,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所以說,陵寢研究是歷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陵寢研究可以起到不可或缺的證史、補史、匡證史實的重要作用。
徐鑫先生的這部《霧開慈禧陵》一書對於清史研究,特別是對慈禧的研究,就起到了這種作用。這本書以世人最關心、最感興趣的陵寢地宮為切入點,全面介紹了慈禧死後安葬的�宮―菩陀峪定東陵(簡稱慈禧陵)。通過對陵寢的介紹,揭示了當時朝廷的內部鬥爭、慈禧的內心世界、陵寢地宮的神秘面紗以及地宮被盜的真相。
近幾年,由於電視劇不厭其煩地戲說與報刊網路等媒體的誇大喧染,慈禧這個名字,可以說在當今中國知名度大幅提升,幾乎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但戲說畢竟是戲說,不能替代歷史事實,慈禧生前死後發生的愛恨情仇,特別是在主政晚清政局時的所作所為,只靠“戲說”是說不清楚的,也是沒有說服力的,只有通過對流傳下來的文字和實物進行認真的分析考證,再加上其他一些輔助性資料,才能揭示歷史的真實面目(當然不是全面的),徐鑫的這部著作所下的功夫,恰恰在這一方面著力較多,也是最令我心嚮往之的。
大名鼎鼎的慈禧生於道光年間,死於光緒末年,身歷四朝,兩立幼帝,三次垂簾,把持朝政達48年之久。她是清王朝晚期實際的最高統治者,是無冕之皇。在她統治中國的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是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是中國人民最受凌辱、最為痛苦的時期。關於慈禧的功過,如何評價慈禧,老百姓心中當然有一桿秤,而專家學者也有自己的視角和哲學態度。我認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特別是評價握有生殺大權的封建皇帝,不是看他(她)本人有多強的馭人行政能力,有多么的精明強幹,而應主要看在他(她)的統治期間,國家是否日益強盛,人民生活是否有所提高,是否能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將社會推向前進。是推動歷史發展,而不是逆歷史潮流而動。
現在研究慈禧的專家、學者不少,涉及慈禧的書籍更多,但無論研究的範疇,還是書籍的內容,幾乎都是慈禧的生前,而把慈禧死後作為研究的重點、把她死後在另一個世界活動的地點――陵寢作為主要內容的書則幾乎沒有。徐鑫先生的大作,可以說填補了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是當今歷史研究者,文史知識的愛好者不可不讀的一本形象生動的著作。
徐鑫先生寫這部書有四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第一,他的出生地馬蘭峪毗連東陵,清代東陵的許多機構衙門、府第都建在馬蘭峪。他本人又在清東陵工作了十幾年,而且一直工作在第一線,長年累月在陵里,所以對陵寢非常了解、熟悉。第二,他的父親徐廣源先生一生研究清代陵寢,有30多年的深厚功力,他父親曾先後清理、探視過8座清代皇陵地宮,找到過香妃的頭顱骨,親手整理過慈禧的遺體,是我國研究清代陵寢的權威專家。徐鑫在寫這書的時候,得到了他父親的指點,並先後兩次親自審稿校對。第三,徐鑫先生近水樓台先得月,利用了他父親在長達近30年的時間裡親手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抄錄的大量珍貴的清宮檔案和其他歷史文獻。第四,徐鑫通過他父親的關係,與清史界的許多專家、學者、朋友都有了聯繫,得到了他們的大力的無私支持和幫助,如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的王其亨教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研部主任李國榮先生、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原副主任苑洪琪女士、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原副主任於善浦先生、清西陵文物管理處邢宏偉女士等。這些都是一般年輕作者難以具有的優勢。
除此之外,徐鑫先生的這部書還有三個亮點:一是書中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容,如慈禧陵的選址過程;慈禧陵廢棄丹陛石的發現內幕。二是利用了大量原始的極具權威的樣式雷圖檔和王其亨教授繪製的精確地宮圖樣。這些都是一般書中所難以做到的。三是配以大量照片和歷史老照片,其中有許多是首次發表。新穎的內容、權威的圖紙、珍貴的照片,使得這部書更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我是著名清史研究專家徐廣源先生的老朋友,儘管我比徐鑫年長一些,又在他之前寫過關於清東陵的拙著,但我讀了他的這本書之後,仍感到很受益處。他能寫出這部著作是我意想不到的。這本書可以說是研究慈禧、研究清代陵寢的一把鑰匙。我深深感到後生的可畏,並從心底里為他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表示祝賀!希望他以後有更多的新作問世。
作者/岳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