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翅天蛾

灰翅天蛾

灰翅天蛾為動物界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對植物的危害極大。

基本信息

特徵描述

成蟲體長45-50mm,翅展90-130mm,體翅暗灰色,混雜狀白粉。胸部背面兩側及後緣有棕黑色紋,形成圓圈

灰翅天蛾 灰翅天蛾
狀。腹部背面中央及兩側各有1條灰黑色縱紋。前翅中部有2條棕黑色波狀橫線,中室下方有2條黑色縱紋,翅頂角有1黑色半圓形曲紋。後翅棕黑色,被白粉。前後翅外緣均由黑白相間的小方塊連成。卵為球形,直徑約1.3mm。初產時綠色,後漸變為淡黃色。老齡幼蟲體長92-110mm。有兩種色型:一種為綠色,體上有黃白色的細小顆粒,腹部第1至第8節兩側各有1條白色斜紋,斜紋上緣紫色,氣門黑色,外有黃白色圈,尾角綠色;另一種也為綠色,在腹部第2至第7節背面兩例的斜紋上各有2個三角形的褐色斑塊,尾角褐色,上生短刺。幼蟲色型、斜紋均在3齡後出現。胸足黃褐色,腹足綠色。蛹體長50-60mm,紡錘形,紅褐色,彎曲成環,末端與蛹體接觸。

發生規律

各地每年發生代數不同,廣西4代,江西3代,河南2代。均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月初開始羽化。廣西各代成蟲羽化盛期分別為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成蟲夜間活動,趨光性強。卵散產於葉背。卵期約20天。幼蟲孵化後先齧台寄主葉片表皮,幼蟲2、3齡後蠶食葉片,咬成大缺刻或孔洞,幼蟲共5齡。幼蟲每年6、7月為害最烈,可為害至10月底,大發生時地面上可見大量碎片及大粒蟲糞。老熟幼蟲在3-7cm深的土中築土室化

寄主

榕樹梔子花丁香凌霄桂花茉莉、泡恫、海桐、桃花、紫荊、櫻花、梧桐、楸樹、槐樹女貞等。

為害特點

幼蟲取食葉片,害蟲發生數量多時,可將葉片吃光,僅剩主脈和枝條,甚至可使枝條枯死。

防治方法

(1)冬季深翻土壤可殺滅越冬蛹。(2)根據地面掉落的蟲糞及幼蟲的為害狀,人工捕殺幼蟲。(3)黑光燈誘殺成蟲。(4)保護利用天敵。螳螂和胡蜂是害蟲的重要天敵,應注意保護和利用。(5)害蟲發生數量較多時,可噴每毫升含孢100億個的青蟲菌500倍液、或噴每毫升含孢子1億個的蘇雲金桿菌液、或噴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等。

地理分布

華北、華西、華中華南華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